2歲幼女給6歲哥捐髓,媽獻血給兒生機,爸卻不願送飯:我不想活了


“我太難受了,不想出門,我自己都活不了了,真想一了百了,晚飯我不送了,你們自己解決吧。”正在病房裡照顧兒子的張秀淵被微信裡彈出的信息驚呆了,本該到送飯時間了,丈夫馬星卻拒絕為張秀淵和生病的大兒子馬彬翔送飯。看著微信裡丈夫發來的一條條負能量的信息讓她心頭一涼,一向堅強的張秀淵再也扛不住了,失聲痛哭起來,同病房的病友聞聲過來安慰。而事實上,張秀淵確實也是醫院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因為現實讓她別無選擇。

張秀淵今年33歲,湖北襄陽人,2011年經人介紹與鄰鎮的馬星相識相戀,2012年倆人成婚,張秀淵沒要一分錢彩禮,算是“裸婚”。2013年,兩人有了孩子,取名馬彬翔。孩子出生後不久,馬星辭職回老家發展,從事IT行業至今。結婚頭兩年,家庭和睦。不過從2014年開始,情況有了變化。那時候,張秀淵公公的腎上腺皮質癌復發了。為了給公公治病,經濟壓力逐漸加大,加上孩子日常帶養等生活瑣事,馬星開始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一說就暴躁焦慮。

起初張秀淵覺得丈夫就是壓力大了,慢慢調節就好,可是到後來發展為工作不積極,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喜歡把自己關在房子裡。張秀淵覺得事情不簡單,於是帶著丈夫到醫院去做檢查,醫生說是有輕度抑鬱的症狀,需要自己調整心態。在妻子和家人的細心陪伴下馬星的精神狀態有了好轉,2016年倆人的女兒馬彬予也出生了,小夫妻在別人眼中是兒女雙全的人生贏家。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顯然,下一顆等待張秀淵的,是對她來說最苦的。2019年3月初,6歲的小彬翔反覆高燒不退,輾轉多家醫院求治,在當地醫院診斷為噬血細胞綜合徵,多器官受損緊急轉入武漢同濟醫院,住進了重症監護室,經過14天搶救病情終於穩定下來。張秀淵至今忘記不了當時確診的心情:“腦袋一片空白,好像全世界都將靜止了,只聽得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和心跳聲。”

經過一些時間,張秀淵接受了兒子患病的事實並開始積極治療,3個月的治療結束後回家休息,就在全家人以為可以喘口氣的時候,打擊又來了。彬翔在6月15日又高燒不退,張秀淵夫妻倆趕忙帶孩子回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說小彬翔的病情全面復發了,在孩子維持化療的情況下,要儘快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並建議,立刻轉往北京的大醫院。

為了給兒子爭取更高的生存幾率,張秀淵跟丈夫馬星提出要帶孩子來北京治病,當時丈夫的態度是不情不願的,但是拗不過妻子,也就同意了。2019年9月份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到北京,與其說“夫妻二人”不如說丈夫是被妻子半拖著來的。來到醫院的第一天就和張秀淵吵起來,打了一架跑回老家。後來還是在親戚朋友的勸說下從老家回到了醫院,這個時候的張秀淵已經對丈夫失去了信心,所以在接下來孩子的治療上她都靠自己操心。


2019年10月9日,張秀淵在北京某醫院找到倉位,經過檢查發現,2歲的妹妹骨髓配型和哥哥的全相合。讓一個兩歲的孩子,給哥哥輸造血幹細胞,這會不會太殘忍了?張秀淵一時也過不去這個坎兒,但之後她說:“好像,命中註定,妹妹要救哥哥。有一天晚上,妹妹和哥哥視頻,一直喊著救哥哥救哥哥,哥哥回來陪我。”

10月21日進倉,妹妹連打5天細胞針,一個兩歲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看著女兒手伸出來又縮回去,張秀淵難過地打自己兩下,然後緊緊抱著女兒。抽骨髓的時候,妹妹和醫生說:“阿姨,是不是抽完我的血給哥哥他就會好起來了?”妹妹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鼻子一酸。

11月28日小彬翔順利出倉,2020年2月24日,小彬翔因為肝排和皮排入院了。移植圈裡有話叫:移植有價,排異無價,小彬翔的排異讓張秀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為疫情的原因,病房裡只能留一個陪護家屬,所以丈夫馬星在院外負責母子倆的一日三餐。自從來北京給孩子治病之後,丈夫馬星的抑鬱症狀又出現了,但是此時的張秀淵根本顧不上那麼多。丈夫逃避責任的行為已經讓她寒了心,她跟病友聊天時會戲稱自己是“活寡婦”。


但實際上,張秀淵是一個熱心腸的樂觀人。她是很多小病友的愛心媽媽,疫情期間,她甚至通過自己努力,給病友們弄來一些口罩。她一直說“同是天涯淪落人,大家互相幫助才能共渡難關。”可每每想到自己如此努力,但丈夫如此懦弱,她就悲從中來。

“孩子需要輸血,我就冒著大雪走幾公里,去獻血站自己輸,來換取孩子獲得血源的機會。”張秀淵說,“醫生就問我,這大冷天你家男人呢?聽到這句話,我淚如雨下。”

無論張秀淵對丈夫有多麼失望,她也知道,自己是一個母親,對於孩子,她必須“剛”起來。為了救自己的兒子,整個家庭已經花費80餘萬。但這樣一位充滿愛心、樂觀、又當爹又當媽的女人,和她可愛的兒子,需要你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