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留守老人都去世了農村會怎樣?

鴨一嘴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有些傷感,每次回老家時,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再過幾十年或者更久,承載我童年記憶的村子還會存在嗎?

我媽有時問我,“你退休了會回來吧?”我微笑著說,“媽,估計我會死在外面了。”我媽不信,一臉質疑的看著我。

這不是玩笑,活生生的現實。大學畢業後,我的戶口就遷到了就業的城市,結婚、生子,孩子上學、考學甚至就業,都會在這個城市完成,這個城市已經成了孩子的故鄉。愛人與我不是同地區的人,也不願退休後回到我的貧苦的家鄉,更願意守在孩子身邊。

現在的老家對於我來說,只是故鄉的符號。離家很多年了,村裡的小孩子、嫁過來的媳婦,絕大部分都不認識,他們也不認識我。每年回家,只是因為還有父母,還有兄弟姐妹。回家,更多的是對家人的親情。就生活便利性而言,老家沒有任何吸引力了。

很多人與我一樣,都在為改變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與農村相比,醫療、教育、娛樂、生活便利,城裡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所以,即便是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回老家之後,也優先在縣城裡買套房子。

目前,農村留守的,更多的是老人,以及父母還沒有能力帶在身邊的孩子。

農村城市化是大勢所趨。幻想幾十年之後,這一代留守故土的老人終將去世,目前打工但在縣城買房的人,也將留在縣城終老。那些曾經裊裊炊煙的村莊,和阡陌縱橫的田間小路,在歷史的進程中,都會逐漸萎縮,直至消失。

現在的很多村子裡,建設了漂亮但一年僅住幾天的新房。政府也在花很多的資金,為村裡修路。

有時我在想,政府能不能讓利給老百姓,少考慮點土地財政,打工那點錢,就別惦記了。把農村的宅基地,置換成縣城周邊的建設用地,可以按規劃自建房屋,大家就不用回村裡蓋房了。戀舊或暫時無力去城郊蓋房的,可以去鎮上空置的房子,騰出的宅基地復耕,所得補貼給鎮上房子的主人。當然,如果擴大範圍到全省,全國,會極大的推動農村城市化。

這樣,村裡人不用城裡買一套、村裡蓋一套了,節約了很多建材。留守老人也可以扎堆在鎮上,聊天下棋,悠然養老。政府也不用向村裡修路了,節省的資金投向城市基礎設施。退出的宅基地和田間小路可以復耕,增加了耕地面積,也有利於規模化耕作。城裡的商業活躍了,政府的稅收也會增加。

只是,有可能實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