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2020年3月10日傍晚,和以往的任何一個傍晚並沒有多少區別。但是,對中國汽車業來說,卻是一個必須被記住的時刻。

關鍵詞:重慶。長安汽車。UNI-T。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這個傍晚,長安汽車完成了中國品牌汽車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一次飛躍——亮相僅5天的長安新車UNI-T,在重慶城市道路上安全平穩行駛約半小時、20多公里,全程除起始、結束和折返三個環節不到5分鐘時間外,駕駛員手、腳完全不參與操作。在時速低於40公里的堵車緩行路段,駕駛員雙眼視線可以長時間脫離前方路面;通過駕駛員撥動轉向燈杆或系統自動推薦兩種方式,UNI-T可自動併線變道。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左一)親自擔任體驗官

對自動駕駛技術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許會覺得前面的描述太過枯燥散亂,那麼,請讓我給大家劃一下重點:在一定條件(路面及行駛狀態)下,駕駛員手、腳不參與或干預駕駛,但視線不可離開路面,隨時準備接管,是L2級;駕駛員的視線不再需要關注路況,路況判斷及相應的駕駛行為全部交給車載系統,是L3級。而按照國際通行的自動駕駛分級認定標準,L2級其實只能算輔助駕駛,從L3級起,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簡而言之:中國品牌汽車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是在今天,從長安汽車,從長安UNI-T開始的。

可能會有人認為這結論下得過於武斷。的確,過去一兩年,一些國內外車企在宣傳其新車時,多次提到了L3級自動駕駛技術,但是除極極極少數(不超過一兩家企業、兩三款產品)外,其餘全是在混淆概念蹭熱點,在忽悠——不能解放駕駛員雙眼就不叫L3,就這麼簡單。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如果再展開來講,我們在各種車展或相關活動中看到的L3乃至L4級自動駕駛車輛,要麼車身上長滿“蘑菇”(各式雷達和攝像頭),車內或後備廂裡塞滿主機和線纜,要麼只能在特定封閉區域完成相應等級的自動駕駛展示,離量產還有十萬八千里。而長安汽車之所以敢如此高調,給這次L3級UNI-T體驗加上“量產”的title,就憑一點:所有用於實現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雷達探頭、攝像頭和運算數據、作出系統判斷併發出執行指令的主機,與車身已完全融為一體,不影響整車外觀、不佔用車內日常使用空間。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說到這裡,順便講一點個人感受。2016年4月,長安汽車從重慶到北京的那次2000公里自動駕駛長途試駕,我有幸全程參與跟車採訪,並和研發團隊就自動駕駛技術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因此,今天看到這輛L3級UNI-T時,我很自然地將其與4年前那兩輛改裝睿騁進行了一番比較,最大的區別有兩個:L3級UNI-T車內車外與常規商品車沒有任何區別,4年前那兩輛睿騁的後備廂被主機、線纜完全佔據;L3級UNI-T撥動轉向燈杆後可自動併線變道,4年前那兩輛睿騁不行。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這兩大區別,一是量產車與試驗車的區別,一是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的區別。4年,長安把試驗車做成了量產車,把不完備的L3級自動駕駛功能做到了完備,且擁有相關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無論是對長安汽車,還是對中國汽車工業,這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就是一次實實在在的飛躍。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全球汽車業界,那麼能夠在L3級自動駕駛量產車這事上拍胸脯的,特斯拉、奧迪之後,長安是第三家。

只能是長安!UNI-T完成中國首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行車智》觀點:看完今天的體驗直播,最大的遺憾,就是L3級UNI-T是一款買不到的量產車。不是長安汽車做不到,而是目前國內相關法規尚不允許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大撒把”,更不允許視線離開路面。好消息是,不久前國家出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標誌著針對L3級、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我國正加快相關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的因應完善。據透露,今年之內,國內或將准許L3級自動駕駛量產車上路,屆時,長安汽車將第一時間向市場推出L3級UNI-T。一起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