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生必需,確保戰疫必勝!這個辦法也就中國能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首保武漢市場供應,9省區市快速響應。

商務部協調山東、安徽、江西、河南、湖南、重慶、廣西、雲南等8個省區市商務主管部門,與湖北省商務廳和武漢市商務局搭建起9省聯保聯供機制平臺,開展生活必需品貨源對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湖北特別是武漢緊缺什麼、需要什麼?第一時間跨區調運貨源!1月23日以來,兄弟省市已累計向湖北調運生活必需品4.4萬噸,其中果蔬近3.6萬噸、米麵5468噸、方便食品537噸。

湖北:聯保聯供穩住“菜籃子”

保障民生必需,確保戰疫必勝!這個辦法也就中國能行


為了將8省市區的“深情厚誼”及時送到各社區,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號召全省各地及時調配公交車、物流配送車、郵政運輸車投入城市物流配送,打通生活物資配送的最後100米,僅武漢市就調度了800臺公交車,有效解決了從超市到居民小區的運輸過程。

2月4日,1.9萬箱雙匯火腿腸、4600箱速凍湯圓與速凍水餃從河南漯河、鄭州運達武漢!解決武漢市市場緊缺,防疫一線醫務及工作人員即時食用的難題。

滕州66噸土豆、金鄉300噸大蒜、沂源20噸蘋果……連日來,一車接一車的山東名優蔬菜水果送往湖北。

江西:產品物資及時輸送抗“疫”一線

江西省一方面組織江西優質農產品支援湖北,將南昌深圳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作為支持湖北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重點單位,及時調撥相關物資;一方面,積極協調應急設備支援湖北。

湖南:一衣帶水,缺啥捐啥

疫情發生以來,一袋袋大米、一筐筐蔬菜、一箱箱食品、消毒液等物資,裝載著三湘兒女的拳拳愛心每天從湖南各地湧向湖北武漢、黃岡等地,延續著兩地同江共湖的濃濃深情。

重慶:同飲長江水,渝鄂一家親

截至3月1日,重慶市共計向湖北省捐贈各類生活物資1242.5噸,其中蔬菜糧油907.3噸、水果305噸、食用油23噸、豬肉4.2噸、苕粉3噸,另捐贈碗碗羊肉1000包、豆乾1000包、雞蛋72000個

安徽:鄰里相助,愛心踴躍

1月27日,在安徽省防控指揮部領導下,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專項工作組,緊急發出組織生活物資支援武漢的通知,組織相關部門協調調度車輛、安排食品安全監測、防疫防控和後勤保障等工作,實施點對點全程冷鏈運輸,確保支援任務快速高效完成。1月28日晚,專項組緊急召集蔬菜經營戶,確定蔬菜品類,簽訂了總計300多噸、價格200多萬元的新鮮優質蔬菜運往湖北。

↑圖為安徽銅陵向武漢提供的大米。過士寧攝

廣西:疫情不止,支援不停

截至3月3日,廣西已開行10列支援湖北果蔬物資直達冷鏈專列,運送生活物資、醫療物資超2000噸,以實際行動支持湖北保供抗“

雲南:對接需求,精準捐贈

截至3月4日中午,雲南省累計向湖北省捐贈農產品12600萬噸,其中省工作專班組織捐贈2826噸,省級有關部門和其他各州(市)、縣(區、市)以及社會組織捐贈農產品9774噸。

“聯保聯供”彰顯制度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商務部協調山東、安徽、江西、河南、湖南、重慶、廣西、雲南8個省區市商務主管部門,與湖北搭建起九省聯保聯供機制平臺,開展貨源對接,確保湖北生活必需品調得進、供得上、不斷檔。這是各方“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又一具體體現。

這一機制的建立,是各方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積極作為、主動作為。疫情突如其來,一系列管控措施逐步升級,商品生產流通等環節面臨困難,及時保障湖北特別是武漢市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成為刻不容緩的一項重要任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看到,商務部與九省份高度重視“保供”工作,迅速建立聯保聯供機制,築牢保障“疫情嚴重區域”市場供應防線。來自四面八方的米、面、食用油、肉、蔬菜、方便食品等及時補充到湖北市場,擺上超市貨架上,裝進市民的菜籃子裡,使廣大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能夠安心抗擊疫情。

這一機制的落實,是各方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有力證明。機制相關各方加強與湖北、武漢統籌協調,組織骨幹企業保障供應,做好跨區調運工作。在物資調運前,各方與湖北省及武漢市做好溝通對接,安排生活物資高效有序落地,確保貨源供應調得快、用得上。強化與公安、交通等部門密切協作,迅速打通生活物資調配至零售終端的物流通道。此外,各地也做好了應急預案,一旦出現區域性生活必需品斷檔脫銷,可第一時間提出需求,由商務部門立即組織對接,推動協調解決。可以說,各方面在保供機制上進一步聯結在一起,為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增添了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