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最近在看《法证先锋4》,最近更新到出现了一个人物,伊莱恩,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和奎因是一对好闺蜜。

1

我们来看看伊莱恩这个角色,她身边没有几个好朋友,少数的几个,还是朋友的朋友。吃饭提前去帮大家订好位置,并且提前点好朋友爱吃的菜,朋友来了不必等太长时间。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去旅行,跟随老人团,觉得省心省力,也不怕闷。

不肯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钟时间,却惦记着超市的减价,去买朋友最爱吃的饼干。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对待男人的态度,也总是极致讨好,不去分辨男朋友说话的真假。导致每次恋爱,碰到的都是渣男。但即使是清楚前男友是渣男,她依旧甘心被骗财,她根本不懂得,也不想去拒绝别人对她提出的要求。

就连身体不适,也要帮朋友去收螃蟹,并且自行“举一反三”,把后续工作统统做好,清洗、保鲜、做好配料,不让别人费一点心思。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无论是普通的人际交往,还是在亲密关系中,她总是尽量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

但这样的人,招人喜欢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猜测,这段友情,并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2

伊莱恩总是委屈自己去满足别人,活得小心翼翼,从她对自己的否定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她很讨厌这样的自己。

像伊莱恩这类讨好者,压抑着自己最原始的天性、感受、情绪,去迎合世界的期待,讨好别人。但周围的声音都在说,你讨好别人、讨好世界却忽略自己,是不对的。你要做自己,要顺应自己的感受,不要压抑你的天性。

全世界仿佛都在教育讨好者,不必成为这个样子,在对他们努力的讨好进行否定。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所以讨好者的内心会有很强烈的冲突,一方面忍不住讨好,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他们会不断自我攻击:我怎么就那么怂,那么没用?这种极度的不自信,让其他人进而会对他们产生或多或少的鄙视感,如此恶性循环。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就像电视中,即便是亲如姐妹的两个人,奎因不认同伊莱恩的择偶标准,批评她不爱运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伊莱恩指指点点,以自己的人生态度对伊莱恩进行着否定,并孜孜不倦的想要改变她。很明显,这段看似美好的友情背后并不平等。没有得到朋友的认可的友情,本身就建立得并不牢固。

3

有人说讨好型人格就像一颗洋葱,当你一层层地剥开它,却发现没有内核,没有本质的自我。

在职场上,讨好者可能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受人欢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混得风生水起的“老油条”。

在朋友中,讨好者可能又变成了一个时刻照顾大家感受、安排一切的灵魂人物。

在各种社交场合中,讨好者们常常会想“这种环境要求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唯独没有自己。他们觉得自己有义务让别人高兴,似乎别人不高兴就是他们表现不好造成的,他们非常害怕别人对他们有不好的评价,为了维持住别人对他们好的评价,他们必须深刻提高警惕,关注着别人,为的是赶在别人指责自己时,及时调整自己,让别人对自己满意。

所以,周围的人对他们往往只是需求、索取,而非情感上的牵绊。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我们交朋友总是会因为对方身上有优秀的东西吸引着自己。没有内核的讨好者,无法成为合格的朋友。他们自身并不拥有与朋友合拍的“三观”,也没有与朋友共鸣的爱好,与其说与朋友之间建立起的是友谊,某种程度上只是相互利用。

伊莱恩帮奎因解决生活中的琐碎,奎因帮伊莱恩赶走纠缠她的前男友,但她们在一起做完1个小时的瑜伽都倍感压力。她们之间,没有互相吸引的内核,或者只是单方面的。所以,我不觉得这种友情能更够长久。

4

有的时候讨好者总以为,不顾一切对别人好,就是真正的关心,但其实过分热情的讨好者总是想入侵他人的生活,想用依赖感将他人捆绑住。

但一段舒服的关系需要有空间,需要有界限。

放到闺蜜之间,其实最忌讳的就是对闺蜜的男友没有边界感,不然怎么说,防火防盗防闺蜜呢?这番调侃的背后,深刻地告诫我们:

挚友之间也要留有余地,因为很多时候,破界就是尽头了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在剧情中我们看到,留在奎因家处理螃蟹的伊莱恩,看到朋友的男友下班回到家中,并没有及时离开,而是两人独处了一段时间。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在朋友的男友与自己有肢体接触时,不仅没有回避,反而一脸的享受。

我猜「法证先锋4」里那对好闺蜜一定会闹掰:远离讨好型人格

目测,接下来必有闺蜜间抢男人反目的剧情,我猜,后面的剧情多半是男人享受了伊莱恩因讨好人格带来的贴心照顾,大男人主义的内心被充分的满足,与事业型的独立女性奎因产生了极大反差。从而,与奎因分手,牵手伊莱恩。

有界限,才会让对方有愉悦感,让对方感到安全。把握分寸,守住原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修养。而讨好者们往往不具备这种素质。

5

但我并不仅仅因为没界限而反对与讨好者们交友,更担心的是他们内心挣扎后的反扑。

讨好者把别人的评价看的特别重要,不敢做自己,表达自己,平常唯唯诺诺,害怕与人冲突,行为以取悦别人为主。与他们表面总是在人表现出来的好人形象不同,在私下里,他们其实内心冲突很多。

正是因为解决不了这些内心冲突,他们活的很累,很压抑,很委屈、很抑郁、生命很萎缩,甚至很愤怒。

而我担心的这样不能被疏解的愤怒,一旦有机会爆发,可能会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器。

就比如我看着已有剧情的种种,就会隐隐有不好的预测。善良的伊莱恩假如真如我猜测这般背叛了闺蜜,一旦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原谅,那么强势的奎因肯定会被指责。

即使错不在奎因,但人们会觉得伊莱恩平时对你那么好,事事迁就你,你迁就她一次怎么了?

她那么软弱,好不容易遇到“真爱”,你那么优秀,还能再找到更好的,让给她怎么了?

平时的“讨好”行为,有朝一日,是要还的,才是最可怕的,在你猝不及防的时间、事件。

总之,这并不是一段对等的关系,并不舒适,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段积极的感情,而要知难而上呢?有的时候看着伊莱恩这种讨好型人格觉得很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身边缺少朋友,也是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