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指引治療,為了病人忘我奮戰

院士:指引治療,為了病人忘我奮戰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在武漢保衛戰中,先後有鍾南山、李蘭娟、王辰、陳薇、喬傑、張伯禮、仝小林、黃璐琦等8位院士衝到了抗疫一線,他們參與複雜的重症、危重症和疑難患者會診、治療,協助修訂診療方案,指導全國的新冠肺炎醫療救治。

院士:指引治疗,为了病人忘我奋战

李蘭娟院士

全力救治絕不放棄

危重症患者“醒了”

每日查房、討論病例,遠程會診指導、研究、寫報告……從2月2日來漢至今,奔著最危重病人來的73歲的李蘭娟院士,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

院士:指引治疗,为了病人忘我奋战

(圖為李蘭娟院士 記者金振強 攝)

8日上午,在位於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國家醫療隊指揮中心,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此與“戰友”們會診。從2月2日來漢至今,奔著最危重病人來的李蘭娟院士,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

每日查房、討論病例,遠程會診指導、研究、寫報告,李蘭娟院士工作排得很滿。

東院的重症監護室裡有一位女患者,2月5日剛進入ICU時,情況十分危急。李蘭娟院士團隊的朱夢飛主任成了她的主管醫生。李蘭娟院士叮囑朱夢飛:“你們要全力以赴救她,絕不能放棄。”

這位患者病情發展很快,呼吸支持由無創改為氣管插管,還出現了高熱、感染性休克,氧合指數低於80,瞳孔一度散大,處於昏迷狀態。看著她的病情變化,所有醫護人員心情都很沉重。李蘭娟院士每天查房,都會關注她的情況,指導搶救。大家沒有放棄,為她加強氣道管理、抗感染、抗休克,進行精細化護理。

3月1日,患者插管的第5天,昏迷的第8天,醫護人員走進病房時,發現她已恢復意識,可以用眼神與人交流,也可以按照指令配合做動作。“醒了,她醒了!”醫護人員喜極而泣。

“太好了!”正在東院佈置工作的李蘭娟院士聽到消息,鼓掌歡呼,臉上洋溢起久違的笑容。

朱夢飛說,這是在漢一個月以來,他見到的最開心、最放鬆的李蘭娟院士。(記者黃琪)

張伯禮院士

“我要與武漢肝膽相照,

把膽兒留在這裡”

張伯禮院士多日勞累發病,同在抗疫一線的兒子張磊想去病床前陪伴父親,張伯禮卻說你不要來看我,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院士:指引治疗,为了病人忘我奋战

(圖為張伯禮院士 新華社發)

由於多日勞累發病,72歲的張伯禮院士需要做膽囊摘除手術。手術前,需要徵求家屬意見,他說:“不要告訴家人,我自己簽字。”手術後不久,他又投入緊張工作中,“我要與武漢肝膽相照,把膽兒留在這裡。”

1月27日,正月初三,正在天津指導防疫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被急召飛赴武漢。此後,作為中央指導組成員,一直戰鬥在抗疫前線。

張伯禮院士的兒子張磊,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兼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執行院長,主動請纓來漢。到武漢後父子倆沒見過面。張磊想去陪伴病床上的父親。張伯禮說你不要來看我,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2月,武漢準備建立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患者。張伯禮院士和同在前線的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教授寫了請戰書,提出中醫藥進方艙,中醫承包方艙醫院救治任務。中央指導組同意後,他們組建了第一支中醫醫療隊,由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的209位中醫專家,進駐江夏方艙醫院,主要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

2月14日,張伯禮作為中央指導組中醫藥專家,掛帥中醫“國家隊”接管江夏方艙醫院。在方艙醫院,患者主要喝中藥湯劑,同時輔以太極拳、八段錦等方法來康復。

“最讓人欣慰的是,江夏方艙醫院收治的500餘位患者,沒有一例轉為重症的。醫護人員也是零感染。”張伯禮說。中西醫結合抗擊冠狀病毒,是張伯禮力推的治療方法。中醫藥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張伯禮抗擊非典時的誓詞,至今未改。(記者胡義華)

仝小林院士

關空調感受武漢溼寒

牽頭拿出“武漢抗疫方”

為了與患者“感同身受”,仝小林院士在晚上關掉住處的空調,打開窗戶,希望對武漢的“溼寒”有更準確的體會。

院士:指引治疗,为了病人忘我奋战

(圖為仝小林院士 記者金振強 攝)

3月8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來到武漢的第45天。當日上午,他通過網絡連線參加了一場重要會議。

1月24日,大年三十,仝小林院士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身份,肩負著重要使命奔赴武漢。

到達武漢後,氣候潮溼陰冷,為了與患者真正“感同身受”,仝小林在晚上關掉住處的空調,還打開窗戶,希望對武漢的“溼寒”有更準確的體會。

一個半月以來,他奔波於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方艙醫院、隔離點及社區,深入防疫一線,分秒必爭。通過臨床實地觀察,仝小林認為,新冠肺炎屬於“寒溼疫”,定下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原則:宣肺化溼。

與湖北省專家討論後,仝小林擬出了通治方——“武漢抗疫方”,又分別針對發熱、咳喘、納差、氣短乏力等症狀,擬定了4個加減方,可在主方的基礎上合併使用。

2月3日起,“武漢抗疫方”在武昌區大範圍免費發放,仝小林團隊又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教授團隊合作,開發出手機APP,患者可得到後方醫生的用藥指導,既減輕一線社區醫生的壓力,也調動起後方醫療資源。

手指搭在患者的腕上,心裡更裝著患者。仝小林還要負責牽頭制定國家診療方案裡的中醫治療部分,隨著疫情發展,方案需不斷修訂和調整。身在抗疫一線,仝小林院士坦言,方案持續更新與完善,離不開全國中醫資源及中醫團隊的支持。(記者劉晨瑋 整理)

黃璐琦院士

帶領首支援漢國家中醫隊

接管重症病區

黃璐琦院士帶領的醫療隊,是首個進入武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是首個接管重症病區的中醫醫療隊。

院士:指引治疗,为了病人忘我奋战

(圖為黃璐琦院士)

3月8日,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領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對重症病人的治療進行指導。黃璐琦院士已在漢工作了43天,帶領首支中醫國家隊在戰疫一線發揮主力軍作用。

正月初一,黃璐琦院士臨危受命,帶隊趕赴當時收治重症病人最多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他帶領的這支醫療隊,是第一個進入武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是第一個接管重症病區的中醫醫療隊,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第一個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使用中藥治療的醫療隊。

這多個“第一”,對黃璐琦院士來說,是沉甸甸的職責,也有挑戰和壓力。

中醫藥能不能在重症及危重症的治療中發揮作用,實踐出真知。1月29日上午,金銀潭醫院將南一區病房的醫療工作交給醫療隊。當晚國家中醫醫療隊給第一批患者服用中藥。

截至3月7日,該團隊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28例,累計出院84例,其中中醫辨證純中藥治療出院44例、中西醫結合治療出院33例,出院率65.6%。

在重症患者治療中,中西醫協同作戰,打出 “組合拳”。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可以明顯縮短病程。在患者康復過程中,中醫藥的整體調節作用更為顯著。

黃璐琦院士還帶領團隊制定並多次優化了中醫診療方案,並不斷納入新冠肺炎國家診療方案中。3月4日發佈的最新第七版診療方案中,由黃璐琦院士及團隊根據臨床不斷優化的“化溼敗毒方”,被列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推薦用藥處方。

(記者劉睿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