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樑鵠就是這麼牛

​曹操喜歡,

王羲之學他,

漢代甘肅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漢代,甘肅人才輩出:有丞相,有將軍,有託孤之臣,有醫術名家……

他們留下了不少故事,不少事蹟,還貢獻了成語。敦煌蓋勳曾怒懟涼州刺史梁鵠留下“乘人之危”的成語。

其實,這位涼州刺史梁鵠,也是是甘肅人。他雖從政不行,但書法那是鼎鼎有名。曹操喜歡他的字,王羲之學他的字。

曹操痴迷他的字,四處懸掛揣摩學習

梁鵠字孟皇,一作孟黃,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人。由於年代久遠,史料多散佚,已經不知道梁鵠生活的具體年代了,但從零散記載來看,他生活在東漢末年到曹魏時期,是當時頂尖的書家。

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和很多書法家一樣,梁鵠從小就喜歡寫字。史書記載:“少好書,受法於師宜官,以善八分書知名。”不過,他的仕途是從舉孝廉開始的。由此,也能看出,梁鵠家族在平涼一帶非常有威望,應屬於豪門。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梁鵠進入鴻都門學。後來,出任涼州刺史。不過,在涼州刺史的任上,他無法處理,錯綜複雜的局勢,甚至還發生了被敦煌蓋勳“怒懟”,警告他不要乘人之危的事情,最後只能調回朝廷。

漢靈帝對梁鵠非常信任,先任命他為侍中,後又任命選部尚書,選部也就是後來的吏部,掌管著人事大權。此時天下大亂,黃巾軍起義,董卓把持朝堂,群雄割據,亂局紛紛。曹操任命梁鵠為洛陽令,可是他不幹,只是當了北部尉。後來他逃到了荊州,在劉表的照顧下,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生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起大軍,南下奪取荊州。荊州兵力薄弱,自然不是曹操大軍的對手,最後選擇了歸降。曹操對梁鵠崇拜的不行,他覺得梁鵠的字寫得太好了。在接受荊州的投降儀式上,曹操還專門詢問:梁鵠在哪裡?荊州人說,梁鵠不願意投降,在城裡待著呢!曹操聽了這話,趕緊讓人堵住荊州城門,尋找梁鵠。不過,也有一說,當時梁鵠非常害怕曹操報復,自己在脖子上掛了一條繩子,到曹軍大營領罪。不管怎麼說,梁鵠就成為曹操夾袋中的人物了。

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曹操待梁鵠為上賓,還被任命為軍假司馬,曹操是如何使用梁鵠呢?據記載,“使在秘書以勤書自效”,也就讓多寫書法作品,以此來效力。曹操是非常喜歡梁鵠的書法,簡直到了瘋狂的程度。

曹操把梁鵠的字懸掛在行軍帳篷中,帖子房子的牆壁上,還讓他題寫了不少的官署匾額。他認為,梁鵠的字勝過了宜官的字。

這個宜官是誰呢?

為學書,灌醉老師偷著學

這位宜官,叫師宜官,是東漢時期一個非常出名的書法家。梁鵠書法的提高階段就是跟師宜官學的。

原來,梁鵠到洛陽後,還是堅持練習書法。但那時缺乏善本,更缺少明師。此時,在洛陽的師宜官,聲名顯赫,書名遠播。根據零散的記載來看,師宜官的書法成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

師宜官最善八分書。八分書是隸書的一種,就是那種明顯波磔特徵的隸書,亦稱“分書”或“分隸”。據考證,在漢末魏晉之際,“八分”這個名稱才在典籍中出現,其中有梁鵠弟子毛弘傳授八分書寫之法的記載。以至於當時,八分的寫法,都是學毛弘的方法,顯然也是師宜官傳下的技巧。


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我們繼續說,梁鵠學藝的故事。師宜官書法,可謂是全能冠軍。他能寫一個字一丈的巨幅作品,也能寫小字微書,在一寸間寫千言。師宜官還有些保守,不願意讓人看見,也不願意多寫。不過,他喜歡喝酒,可又沒有多少錢。沒錢喝酒,他就到酒家,在酒家的牆壁上,寫下好多書法作品,讓觀看著掏錢,湊夠了酒錢,就把牆壁上字毀掉。他是個很有個性的書法家。

梁鵠要跟師宜官學書法,顯然有些難度。師宜官有個習慣,在家裡寫字,一般寫在木板上。寫完了,自己欣賞一下,然後把木板上的字削掉。這可怎麼辦呢?梁鵠想了一個辦法?

打聽了好久,梁鵠髮現,師宜官喜歡喝酒,為了學習書法,他就提著好酒去找師宜官,於是兩人喝酒聊天,師宜官常常喝大。看到師宜官喝醉了,梁鵠便仔細揣摩師宜官的字。一來二去,漸漸地掌握了師宜官寫字的一些特點和技巧。

時間久了,梁鵠“偷師”就有了成效。其實,師宜官早就發現梁鵠在偷師,可是他就是不說。有一次,梁鵠又乘著師宜官喝大了學習。這次,師宜官很快就醒了。他悄悄走到後面,看梁鵠寫的字,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咋回事呢?他發現梁鵠寫的字,和他寫的已經分不清了。師宜官非常高興,忍不住稱讚:你這麼認真,以後一定會超過我。這話把梁鵠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來,是師宜官“酒醒”了。

師宜官哈哈一笑,就收下樑鵠,開始專門教他寫字,梁鵠如魚得水,最終學有所成。

在當時,書家輩出,曹操是政治家,是詩人,也是書法家。其他善書著有鍾繇、邯鄲淳、韋誕等等,還有不少未留下名字的書家。曹操最喜歡的書家就是梁鵠。

王羲之慕名尋找他的作品

梁鵠所處的年代,動盪不安,他寫了大量作品,但能留下的,傳到如今的卻沒有多少。他的傳世佳作有《孔羨碑》《修孔子廟碑》《孔子廟碑》《受禪表》《上尊號》等等。

他的書法作品中,具有代表性一幅是“ 大魏受命,肇造區夏,天人咸和,運世隆化”的字。這幅字我們能看到拓片。人們評價說:書跡骨氣凝重,筋力豐足,筆勢雄健,意志戇宕。

顯然,這幅作品是為曹丕登基前後所書寫,為大魏王朝造勢。這幅作品,也顯示了梁鵠的水平,這幅作品整體氣韻莊重嚴正,縱橫肆意中充滿金戈鐵馬之氣,彰顯了曹魏擊破群雄割據,建立大魏基業穩若磐石,威武矯橫的姿態。


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梁鵠流傳下的書法作品中《孔羨碑》也非常出名。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山東曲阜孔廟,曹植立碑一座,碑額篆書“魯孔子廟之碑”,碑末題刻“魏陳思王曹植詞,梁鵠書,為宋嘉七年張稚圭按圖謹記”。但也有人說,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確。

傳說王羲之學書時,曾赴許昌訪得梁鵠、鍾繇墨跡,看到後書聖受益匪淺,能得到書聖學習,可見梁鵠的書藝不凡。

上世紀末,蘭州碑林修建時,流螢先生專門將《孔羨碑》中的字選了一部分,刻碑,以紀念這位隴上漢代著名書法家。梁鵠的書作也終於迴歸了故里。


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曹操喜歡,王羲之學他,甘肅漢代大書法家梁鵠就是這麼牛


請關注 請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