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上饒的鄉愁,辛棄疾的夜行黃沙道中,物我相融,堪稱完美!

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有關上饒的鄉愁,辛棄疾的夜行黃沙道中,物我相融,堪稱完美!

上乘的詩詞,狀物則意象看似簡單,實則豐富,如繪畫巨匠,了了三五筆,則如泉湧,觀之則色香味俱來,聞嗅嘗均上。要旨在意象疊加變化,疊加中變得豐厚,變化時形成丰韻。而辛棄疾這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則是這種詩詞美學行為的典型代表:

月朗清風徐來,夜半偶行山道,道旁枝叉稀疏,正處炎炎夏夜,所行一路過來,先驚起棲息鵲鳥,耳聞聒燥鳴蟬。至稻田開闊處,蛙聲周遭一片,稻花飄香四處。如有務農經驗,稻花開時逢晴,實則有利豐收。將稻花擬人化,逢此有利徵候,已實難掩心喜,自說自話豐年。

六月天孩兒臉,先是滿天繁星,頓時變得稀疏,月亮已藏雲中,天空漸趨昏暗,尚有七八個星,而迅爾雨點到,二三飄自山前,此時行人心中,由於未戴雨具,心中急找避處,由於急中趕路,竟忘舊時路途,路轉溪橋忽見,舊時茅店尚在,仍處社林之旁,實在驚喜之餘。

這一路的風景,如有農村生活,且在夏夜裡遇到過,才能深深體會,這些看似簡單景物及其感受,通過作者神來之筆,會形成強烈的共鳴。尤其作者將雨點固定在二三點,很好地呼應了前面的豐年一說。如果是暴雨肯定會影響收成,而二三點符合夏日多陣雨來時雖疏但急的特徵,且這不會對豐收造成較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