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這棟大樓名氣不大,卻意義重大,推動了中國電信行業發展


中山東一路7號,又稱為外灘7號,原大北電報公司大樓,現泰國盤谷銀行。大樓屬於法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由通和洋行[英]設計,於1906~1907年建,磚混結構。

整棟大樓高四層,立面三段式劃分,造型典雅,建築正面採用大量的愛奧尼石柱裝飾,顯得古典高雅。

這棟大樓最特別之處就是一對法國巴洛克式的黑色穹頂,它們優雅地坐於頂端兩側,與白色的大山花形成鮮明對比。不過,你需要走過馬路對面才能很好的找到理想的觀看位置和拍照位置。

大樓曾經遭遇過火災,在1917年的時候對第四、第五層作修復設計,修復後的穹頂四周有一個個尖角,有別於火災前的穹頂。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掉。

外灘七號最吸睛的就是門楣上有一個深紅色的大鵬鳥標誌。這枚人身鳥翅的標誌源於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溼奴的坐騎—迦樓羅,它同時也是泰國國徽的形象。這枚國徽代表著巨大的榮譽。

泰王室常將此標誌作為極高的榮譽頒贈給傑出的公司。由華人創辦的盤谷銀行,因對泰國經濟做出的巨大貢獻,於1967年獲贈了這枚鮮豔奪目的大鵬鳥。

外灘7號在這一排建築群中,名氣不大,但是卻對中國的電信行業的推動有著重要的意義,推動了中國電信行業發展,因為這棟大樓的原主人是最早在中國經營電報業務的。眾周知,由於清朝的閉塞,在西方國家早已用上電燈的時候,我國還是沿用傳統的油點燈照明快馬傳書,也沒有鐵路電話電報這些概念。

二次鴉片戰爭後,各國為擴大經濟勢力範圍,紛紛要求在沿海港口鋪設電線,所以當洋人公司試圖引進這些電信設備還是自來水的時候,都曾經遭受到大清政府的拒絕和阻撓。

而大北電報公司卻無視了清廷與英使談妥的“只許鋪設海底電纜”的協議,將水線引入了上海租界的報房。

而大北電報公司卻無視了清廷與英使談妥的“只許鋪設海底電纜”的協議,將水線引入了上海租界的報房。

盤谷銀行1944年由白手起家的華人金融家陳弼臣創辦,因為對泰國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1967年榮獲了這枚鮮豔奪目的大鵬鳥。

1995年入駐外灘金融街的首批外資金融機構中,盤谷銀行是唯一一家置換了整座大樓的外資銀行。上世紀末,外灘恢復金融街功能,泰國盤谷銀行通過置換入駐,一直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