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今年是我拿起相機的第三年,而真正對攝影產生出一份執著,是加入《老街》這個攝影群體之後。跟隨一幫熱情的攝友走街串巷,用相機記錄著長沙老街,尤其是即將消失的老街的歷史變遷,感受著千年古城曾經的滄桑,用鏡頭見證著星城的蛻變......每按動一下快門,我便會感到一次心的悸動,而每一張最後完成的片子也會帶給我一份收穫的喜悅。

走進長沙老街就像撞開了這座現代都市的另一扇門——凸凹不平的麻石路、榫結構的木樓木梯、長滿青苔斑駁的老城牆.....舊時光、老物件,無一不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滄桑、留存著城市傳統文化的印記。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古城長沙本有一千多條老街小巷,幾乎每一條都有著它的歷史故事和美麗傳說。位於蔡鍔南路的火藥局巷據載是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湘撫張亮基打退太平天國圍攻長沙過後,張亮基尤有後怕,經奏準,在長沙設火藥局,在天心閣城牆下的城隍廟內鑄火炮,造火藥。火藥局巷由此得名。這裡成為了長沙近代軍工業的起點。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聽說過"南倒脫靴巷"嗎?這條街位於長沙南門口磨盤灣南側,街名很古怪,卻是與一段歷史故事有關。傳說東漢末關公戰長沙時,鎮太守韓玄要黃忠應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誣其有反叛之心,要斬黃忠。魏延與黃忠交誼甚厚,一怒之下要殺韓玄,韓玄逃跑,從南門向北逃,跑過小古道巷的一條小巷,故意把靴子脫掉一隻,靴尖朝南放,想讓魏延以為他是向南跑,那條小巷被後人稱為"南倒脫靴"。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予園公館因其建築的完整性,在長沙的老公館中具有獨特的保留價值。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雨後潮宗街的麻石路泛著幽幽的光。走在這條路上就像走進了兒時的記憶,小時候家門口也有一條長長的麻石路,路面一般由三五塊麻石並列鋪砌而成,麻石不會聚集灰塵,即便有灰塵,只要下一場雨,路面又整潔如初。夏天不論晴雨我都喜歡打著赤腳走麻石板,那涼涼的滑滑的感覺很舒服。尤其是下雨天,會打著雨傘,或赤腳或穿著木屐出去踩水,看雨水摔在地上碎成水花,聽木屐磕擊石板發出的清脆悅耳的聲音......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外面的世界轟轟烈烈,日新月異,而老街的日子仍日復一日,平平淡淡。住在這裡的人既嚮往著未來的新生活,又舍不下老街老屋,尤其是老人,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早已習慣了這種濃濃的老街味道。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然而,時代的鉅變與新舊的碰撞迅速改變著老街的命運,有的被重新整合翻修,更多的則是納入棚改拆遷,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整體佈局中逐步消失或涅槃重生。 北正街是長沙有名的百年老街,現已不復存在,如今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條寬敞的黃興北路。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我企盼著老街的重生,更想用鏡頭為這些即將消失的長沙老街留下永恆的記憶。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鏡頭帶我走進長沙老街

  • 圖文作者:水無沙,長沙生活集經授權發佈。感謝作者的創作,為我們留下這些美好的生活記錄!歡迎大家踴躍投稿(關於長沙生活的各個方面題材稿件都行),我們一起記錄長沙生活!投稿請加微信號:ms96218,或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