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的曲阜孔庙,为何出现“钩心斗角”的建筑布局,原因让人意外


说到“钩心斗角”这个词,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宫廷剧里的场景。这个成语典故最早出处是唐·杜牧《阿房宫赋》,其原意是指:各种建筑参差布列,彼此回环掩抱,飞檐接连交错。或许有人会问:真有这样的建筑吗?别说,还真有。在山东济宁的曲阜孔庙中就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正是由于曲阜孔庙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才造就了这种独特建筑形态,成为了孔庙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以孔子故居建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中心,始建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当时建筑规模相对较小,只有庙屋三间。

从西汉开始,随着中国历代帝王不断为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从三间庙屋不断地扩大。2000多年来,曲阜孔庙一共大修了15次,中修31次,小规模修缮更是不计其数,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现存的孔庙建筑群仿北京故宫建造,前后九进院落,总点地面积327亩。整个建筑群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是现今全世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孔庙。它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曲阜孔庙虽不是皇家建筑群,但其规模和规格可与北京故宫相媲美。如此高规格的建筑群,为何会出现两个单独建筑相互穿插,会出现屋檐相互重叠的奇特现象?

有人说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使得建筑特之间交相呼应,富有动感。也有人说这样的布局,暗含着孔子家族“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的亲情,上屋檐护着下屋檐,就如同父亲呵护着孩子。

事实真如此吗?据史料记载,从宋朝以后,曲阜孔庙的总占地面积没有再增加,但里面的建筑物却是不断地增加。为了不影响曲阜孔庙整体建筑群结构,许多都是紧挨着的,飞檐屋角交错穿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有了孔庙独特“钩心斗角”的建筑形态。

中国古人在建造大型宫廷式建筑群时,出于对防火的考虑,一般大型建筑都会留有充分的距离。出于对防水的考虑,屋檐比较长且都向上翅起,这样可以让雨水往外飞溅,这样可以保护木质房顶和没有防水材料的墙体。“钩心斗角”的建筑布局,不利于防火防水。其实说了简单一点就是建筑造太多,才出现了挤一块的现象。

曲阜孔庙内“钩心斗角”的建筑布局主要出现在大成门前。大成门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门面有5间。与大成门“钩心斗角”的建筑是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碑亭楼,黄瓦飞檐,彩绘斗拱,成为了中国古建群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成为游客到孔庙必赏的奇特景象。作者简介:寒残一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