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地處朝鮮半島的南端,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其文化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可以這樣說,韓國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向中國學習的歷史。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傳承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漢字作為漢文化圈的傳播工具,在韓國的歷史進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可是在韓國的歷史中,相繼出現了三次轟烈烈的去漢字化運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要了解這其中的原因,就要關注韓國曆史上的一個時間段,公元15世紀。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15世紀,是韓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為什麼這麼說呢?

15世紀以前,韓國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在中國的西漢時期,儒家文化以書籍的形式傳入了朝鮮半島,並漸漸煥發出生機,取代當地落後的土著文化,成為朝鮮半島的文化主體,自此,半島民族帶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

漢字也成為了當地的官方文字。

唐朝時,朝鮮半島加深了與唐朝的政治、經濟往來,帶動了本地的經貿繁榮,其後又不斷派遺貴族子弟赴大唐學習交流,至9世紀達到巔峰。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到了15世紀,朝鮮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大王命令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文字。以此來取代漢字的主流地位。

但這場去漢字化運動並沒有得到上層貴族的支持,最終失敗。

上層貴族認為捨棄漢字就是捨棄中華文明,失去中華文明的朝鮮半島就是一個蠻夷之地。

清朝晚期,國力衰微,世界步入了工業文明時代,亞洲唯一的工業強國日本憑藉堅船利炮撬開了韓國的國門,至使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在被殖民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整個半島的新一代年輕人受到了日本文化的衝擊,漸漸與他們的先祖在文化認同上產生了分歧,為以後對中華文明的疏遠埋下了伏筆。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二戰後,深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的韓國總統李承晚推行了廢除漢字的政策,官方文字全部由漢字變成了諺文。

諺文為拼音文字,筆畫簡單,拼寫規則通俗易懂。當時韓國文盲眾多,這對於掃盲是非常有效的。

可這樣以來卻發生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韓國人看不懂他們自己的獨立宣言,而你我卻能看懂。

你說尷尬不尷尬。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李承晚


等到朴正熙時代,為了從根源上徹底割斷與漢文化的聯繫,這位韓國曆史上的獨裁者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將韓國的首都漢城改名為首爾就是他的“傑作”。

他明令禁止中小學生學習漢字,以至於現在的韓國年輕人根本看不懂本國古籍。

過於徹底的去漢字化也導致了韓語氾濫,一詞多義,例如,“防水”、“放水”、“防守”、“防鏽”、“防守”在韓文中都是“방수”。

韓國曆史上的三次去漢字化運動中,以朴正熙推行的第三次運動影響最為深遠。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朴正熙


那麼我們不禁要去想了,在韓國的去漢字化運動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原因?

20世紀80年代,韓國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知名企業,成為“亞洲四小龍”,無論是國民生產總值還是人均收入都步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而當時的中國,才剛剛改革開放,一片蕭條,百廢待興。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經濟騰飛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中國百業待興


兩國不同的境地,使得韓國人在心理上第一次出現了“奴才翻身做主人”的爽感。

終於“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韓國民眾對“落後”的中國文化嗤之以鼻,並急與漢文化撇清關係。

就像一個吊絲一樣,在功成名就步入上流社會之後,會極力掩蓋自己的屈辱歷史。

這是自卑,歷史造就的自卑。

不得不說,韓國的歷史是悲催的,不是被捱揍,就是在被捱揍的路上,先是屈從於中國,之後又被日本強行按在地上摩擦,千年的悲慘歷史給整個民族烙上了‘自卑’的印記。

自卑,是韓國民族的精神底色。

一個骨子裡自卑的民族會衍生出過度的自傲,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

一個過度自傲的民族就會衍生出極端的民族主義。

去漢字化就是韓國民族主義思潮使然。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民眾抗議遊行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民眾與警方發生衝突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民眾與警方發生衝突


毫不客氣的講,韓國沒有自己獨立的文化,他所有的文化中都有中華文明的影子。

如今的地緣格局,更加劇了韓國的自卑心理,放眼東北亞格局,東有日本,北有俄羅斯,西邊有中國,周圍除了它自己,全是強國,還有一個脾氣古怪,不服就乾的兄弟。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東北亞格局


如今的韓國,迫切想要斬斷與中國的文化聯繫,所以才不停地推進去漢字化進程。

但漢字是文化之根,去漢字化後,韓文化就變成無根之浮萍。

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註定難以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你我應該慶幸,我們生在中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厚重深邃,漢字之於文化,兩者休慼相關,唇亡齒寒。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漢字


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這“三美”統一與漢字。

除以上三美,漢字還有一種美,書寫時的美感,這種美流淌在筆尖,跳動在心裡。

忙碌的你,不妨抽出一些空閒時間,靜下心來,提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字,感受運筆時的抑揚頓挫,用心聆聽每個字的美妙律動。

現如今,練字已經成為一種緩解精神壓力的休閒方式,他們還創造了一個新詞,練字族。

我一個朋友就是練字族當中的一員,他跟我說,他喜歡練字時的感覺。

寫字的時候,就像進入了一個世外桃園,脫離了塵世的喧囂,走進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問他天天練字,總會有厭倦的時候吧。

他告訴我,他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方法,寫字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像是在玩遊戲的特殊體驗。

我問他用的是啥方法,他給了我一個神秘的微笑。

在我的再三追問下,他終於從嘴裡蹦出了一句話:

“致美練字法,自己上網搜去吧,讓人大開眼界,我頭一次發現,原來字可以這樣寫。”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謝謝閱讀,咱們下期見!


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