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學得快,記憶好,但就是考試考不好,什麼原因呢?

王火火Echo


聽過了,記住了,理解了,會運用是完全不同的學習層次,學得快關鍵是否深刻理解,記憶好是小孩子普遍的特點,數學是邏輯學科,注重理解內化以及靈活運用。所以考不好必然是某些知識點沒有熟練掌握!找出問題才是提升的根本,這樣才有意義。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不知道題主說的是什麼學科,只能數學方面給你建議。

一年級數學

一年級數學是小學數學系統學習的開始。孩子進入小學有個適應過程,上冊數學基本上很多孩子學前都學習過。課程進度也比較寬裕。但因為是下一階段學習的基礎,所以家長還是要多關注。

每個孩子學習問題點不同的,這個家長應該最清楚,平時的作業,試卷都是直接的反映,成績不好不是突然就不好的,必然有原因,如果你都不關注,那麼說明做得還不夠,低年級孩子優秀離不開家長的付出。

① 學習興趣的激發

數學是好玩的,有意思的,不只是枯燥的計算。一年級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和拓展認知比成績更為重要,因為影響更為深遠。

② 針對性查漏補缺

不知道問題點在哪裡,四處問別人,這樣最可怕,基本上眼睛只盯著成績,孩子認知難點是什麼?家長需要怎麼配合學校教學進度進行科學輔導?從另一個角度講,家長也是要成長的。

③ 結合生活場景去理解概念

一年級認知特點是以實物認知為主,這需要家庭的配合,多給孩子設置一些認知場景,問題串的形式進行引導。很多家長往往認為一年級知識簡單,對於孩子,理解內化了才是簡單,要充分理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難點,並耐心引導。

比如下冊結合100以內數的認知,會學習人民幣相關換算及計算,這個可以利用寒假設置家庭模擬購物,超市認知標籤等數學活動。

結束語:成績只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興趣有關,從根本上想問題吧,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一學堂王老師


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係。一般男孩子比較調皮、貪玩,考試時容易馬虎。其實一年級更多需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做家庭作業的習慣和閱讀習慣。我兒子也是一年級的,我沒有要求他必須100分,但只要考了100就給他獎勵好吃的。還是那句話學習習慣最重要!


寧靜以致遠淡薄以銘志


一,有的孩子記得快,但是忘得也快。上課提問是會的,回家就忘記了。或者勉強記起來,但是不熟練,考試的時候,面對題目,就不敢下筆,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對不對,不敢寫。這裡面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在家裡作業,有的家長會在旁邊看著,發現孩子寫錯,可能會有意無意的提示,比如,哼一聲,或者問一聲,是這樣嗎?孩子就會立刻明白,這樣寫不對,那麼就是那樣寫吧。做對了。這種做對,其實是假的,因為孩子屬於猜對,或者蒙對。老師看來,不熟練就是不會。在學校考試,誰來提醒你?

二,課堂上聽懂了,也學會了,但是不會用。比如多音字,給孩子兩個讀音叫組詞,會寫。給一句話,出現這個字,要求寫讀音,不一定知道哪個讀音正確。比如教這個字。有一位教師在教室裡教書。這個句子中,教出現了三次,有兩個不同的讀音。孩子遇到這種情況,不一定能填寫正確。這就是不會用。遇到這樣的情況,只有練習,通過練習,幫助孩子學會運用。

三,粗心,考試也好,作業也好,寫完不檢查。我今年教一年級,考試的時候發現孩子做完試卷不願意檢查。但是今天監考六年級期末考試,發現六年級孩子也這樣。也就是說,很多孩子不細心。寫完就了事,不檢查,覺得自己都會,都寫對了。試卷發下來一看,傻眼了。現在的孩子大都聰明,但是聰明的孩子也調皮,活潑。就考試而言,只要不是競賽,一般試卷上的題目都不會太難,孩子細心點對待,都是會的。但是孩子只要考容易的試卷,分數就很難考高。為什麼呢?一看題目,好簡單啊,我都會,拿筆就寫刷刷刷,一會就做完。不用檢查,幹嘛要檢查?那麼簡單的題目。好了,做錯了才後悔,哎喲我都會。

有的寫字漏半個字,有的組詞,組詞寫倒過來,還有漏題的,都是這種情況。

四,針對粗心,怎麼解決?我嘗試了下,當時有效。後兩個單元考試,我告訴學生,粗心錯題要被懲罰,是真的懲罰,看我說的鄭重其事,孩子心裡也重視,認真對待考試,果然均分立刻上去。所以對粗心的孩子,批評教育還是有效的。

總結下,明天一年級期末考試,考前做好動員,爭取考出真實水平吧。配圖是我們學校的複習試卷





一個愛狗狗的語文老師


我家孩子今年剛好上一年級,對於題主的問題深有同感。

一、一年級的拼音和寫字,還有看圖寫話,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數學上的計算和看圖列式也是一個重難點。孩子考不好,基本上都是在這幾個題型上丟分了。

1、拼音是最難的,音節多,類型多,組合多。是孩子最不容易掌握的。

2、看圖寫話考察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和對事件的敘述能力。

3、寫字主要看孩子的書寫能力是否整齊!書寫過於潦草的孩子,做題的時候就不會太認真,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我的孩子所在班級的所有孩子基本上都報了寫字班。

4、看圖列式,重在考察孩子對題型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孩子學的快,記得好,說明學習能力挺強,老師講的知識點都能夠及時理解,但考試考不好,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孩子對於題意的理解不夠透徹,對於一些題目中的信息整合能力還不夠強。

2、知識點過於多,過於碎,孩子雖然學的好,但是忘得也快!

3、孩子做題時習慣不好,缺乏專注度。

三、基於以上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提升:

01

每天堅持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量,通過閱讀來加強孩子的理解能力。

02

如果有時間,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每天講一道題目。通過講解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03

對於學過的知識點,要進行反覆的抽問!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檢查,給孩子加強記憶!

04

觀察孩子平時寫作業的行為,如果不夠專注,可以通過靜坐限時等方法來提升孩子完成作業的專注度。


結語:

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任何問題,都不要輕易地歸結為粗心,一定要找到隱藏在根源後面的真正原因,然後再想辦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中學教之道


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學的快,忘的快,是常事,但主要原因是:

1、知識掌握的並不牢固,比如1+1=2,估計想出錯都難。

2、其次是做題習慣不太好,可能不審題就直接下筆,感覺都會,結果大部分都不對,這就是會到對的一個距離,需要孩子付出一定的耐心。




糖果課堂


這樣的情況在一年級小朋友身上,發生的很多,周圍的家長也在討論,平時會的題,到了考試,就犯錯,要不壓根就不會做,這其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1.知識點不牢固

這個時期的孩子,記憶力不錯,對自己所接觸的知識,一學就會,可是眨眼之間,又忘記了,這其實就是短暫性的記憶,還是對知識點把握的不到位。因此作為家長,要一遍又一遍的督促和引導,熟悉的地方,要養成複習的習慣,不厭其煩的多加練習,在考試中才會正當發揮其水平。

2.不能做到舉一反三

同樣類型的題目出來,不一定能做對,這個也是經常反映的問題,因為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有限,理解力不強,導致在審題過程中,不能理解題目的大意,從而一錯再錯。這樣的情況佔大多數,平時在審題過程中,都是由老師和家長帶勞,好多孩子在考試中,不能理解題目的意義,所以看到題不會做了。

3.下手不準

好不容易遇到自己拿手的題,最後結果還是做錯了,這又是為什麼呢?下手粗心做錯的題型,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身上,出現的比比皆是。比如好不容易算出來的得數,在往試卷寫的時候,就反著寫了,這樣丟分的概率也是蠻大的。

結束語:考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想要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平時就要多認字,多練習,多審題,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隨性淡然


一年級學生要考出好成績,必須要具備的一個條件是:認字多。因為:

一丶部編語文教材的教學順序是先認字,後學拼音。

二丶所有考題的題目要求上都不帶拼音。

三丶一年級所有考試都不準讀題,有的孩子認字少,就不知道這題是讓幹什麼。

四、要把數學中常用的字如“輕丶重丶高丶矮丶厚丶簿"等認熟練。

五、學習的進度相對於學前無基礎的孩子來說是很快的。

所以,孩子上學前還是多認一些字吧,免得孩子上學後全家"雞飛狗跳”的,"母慈子孝”那多好啊。您說呢😊


hhmm2299


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1.一年級學生,剛由幼兒園升到小學,還沒有完全融入到小學學習中。

2.孩子識字量少。有的字孩子根本不認識,更不要說如何解答題目了。

3.知識點學會了,但不會運用。一年級學生接觸的題型少,練習少,不知道怎麼答題。需要家長單獨輔導,手把手教。





暖暖課堂


一年級的學生學得快,記憶好,但就是考試不好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我的看法如下: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智力水平、學習方法、學習態度、考試技巧、教育引領。影響因素有客觀有主觀。問題的提出者給了一個前提,孩子學得快而且記性好,可以排除智商方面的原因。那麼我簡單從其他幾個方面分析一下,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廣大網友指正。

一、主觀方面。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尚未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說他們在學習上是習慣主導,還談不上方法。幼兒園的學習模式與小學的學習模式差距很明顯,評價方法也不同。小學階段,考試是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這對剛入小學的孩子來說會有很大的不適應感。在他們的意識深處,可能並未將考試作為一件嚴肅的事情來對待。另外,受學習習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上感興趣的點可能與考試要考察的點相去甚遠。考試的成績反應的是學習的效果,學習的效果反應的是記憶的效果。但是記憶又要看長時記憶還是短時記憶。我們接觸的信息可以迅速進入短時記憶,但是沒有重複記憶,不能轉化為長時記憶,很快就會發生遺忘。我們要知道,知識只有經過反覆練習,轉變為長時記憶,才能有效的輸出。如果學生還沒有建立起來及時鞏固練習的學習習慣,那麼即便學得很快,記得很好,也是暫時的。這樣一來,他的輸入環節有偏差,輸出必然不會理想。

學習態度和缺乏考試技巧也是需要談論的影響因素。在一線教學,我們經常碰到看上去學的不錯,但是考不出分數的同學。他們往往在一個題目上死磕,不會統籌安排時間。在平日裡,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兼顧全局,不要在一個字,一個計算難題上耗費太多時間,該放棄的時候要果斷放棄才能為後面爭取更多時間。

二、客觀方面。客觀方面主要是對家長和老師來講的。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和老師應該充分的去剖析原因。幫助孩子發現問題,克服問題。很大程度上,家長的影響力要比老師的影響力更大。首先,家長是不是隻盯著分數,是否會提別人家孩子。如果家長有這種表現,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他可能會心理上牴觸、懼怕,一旦表現出習得性無助,今後再突破會很難。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很多家長要求嚴格,一張答卷下來,第一反應是“怎麼又差幾分100?”不會對孩子說,這個知識點,我沒想到你掌握得比之前更好啦!對於老師來說,除了教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和策略,幫孩子形成分析錯題的習慣。幫孩子分析錯題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否則,課堂上老師講評時給了方向,課下孩子們自己整理時落實不到位或者壓根就不整理,相當於什麼都沒做。

簡單說來,端正學習態度,糾正學習方法,摸索策略技巧,家校密切配合,會對改變這一問題有所幫助。


卡奇卡社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一年級學生記憶好,學得快,就是考不好有以下原因。

1.不會答題。一年級學生接觸題型較少,對題型不瞭解,平時練習少,有些孩子就不知道怎麼答題。有時會張冠李戴,這題答到那題上去。

2.不會讀題。一二年級的試卷是由老師讀一題做一題完成的。有的孩子識字量少,不會自己讀題,全靠老師讀題。監考時不是自己熟悉的老師,熟悉的聲音,學生會有些不習慣,也會造成影響。

平時,可以讓孩子練習模擬卷,試著讓孩子自己讀題、審題。久而久之,熟悉題型了就會做了。正所謂“熟能生巧”。其次,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多認字,就會自己讀題,不用依賴老師。即使錯過了老師的讀題時間,也能跟上節奏,不被落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