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裡誰的官職最大?

雲破月來影玩你


以前的文人,不像現在,各行各業都有,以前的文人大都是官員,因為讀書人非常單一的出路就是做官,因此埋頭苦讀、十年寒窗之後,就是考進士,進入仕途,然後邊做官,邊創作,成名成家。

因此,唐宋八大家裡面,個個都是官員,人人都經歷了仕途歷練,步入人生的輝煌。那麼,這八個人裡面,官職最大的又是哪個呢?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之際湧現出來的古文大家。為什麼是古文呢?

因為唐宋的時候,作文流行駢文,文詞豔麗,堆砌華藻,人們不喜歡,韓愈等人便發起古人運動,不寫駢文,轉而寫類似於秦漢的古文,產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作品,形成了一股風潮,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和名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歐陽修、曾鞏、三蘇、王安石六人,總稱唐宋八大家。

在這八個人當中,韓愈是運動發起人,也是成就最高的之一,更是唐朝二人韓、柳中官職最高的,曾歷任節度推官、監察御史、史館修撰、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韓愈官當得最大的是吏部侍郎和京兆尹,正四品官,京兆尹為治理京畿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長,顯赫一時,韓愈死後被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人稱“韓文公”。

柳宗元出任過校書郎、藍田尉、監察御史、尚書禮部員外郎、邵州刺史、永州司馬、柳州刺史等官。柳宗元任過的禮部員外郎,只是個副司級的郎官,監察御史,其實職務都是較低的,但有趣的是,柳宗元任過的最高職務,卻是他從永州被貶十之後回到長安,再次受到排擠而貶的柳州刺史一職。

宋朝六人: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六人中,包括唐朝的二人,都是王安石任職最高,王安石任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宰相,正國級。而他受封的榮譽頭銜也是最顯赫,曾加封司空,死後贈太傅,生前封荊國公,死後封為舒王,他生前死後的官職和榮譽最高。

宋朝其次是歐陽修,最高任到了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均為副宰相級別,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副部長。

曾鞏任過中書舍人,正四品,蘇洵沒考上進士,是朝廷贈的出身,因此官職低,為主簿,九品,相當於縣政府辦主任。蘇轍最高任到太中大夫兼門下侍郎,四品。蘇軾最高任到禮部尚書,三品。

可以看出,唐宋入大家官職最大的是王安石,最低的是蘇洵。


帝國的臉譜


唐宋八大家裡面,很有意思的是,他們雖然是文學家,但在官場混得還相當的不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至少有一個正國級、三個副國級、一個正部級、兩個地廳級。如果他們組成一個同學會,絕對可以碾壓古今任何一個同學會了。我先給他們八個在官場上的巔峰時刻排個序吧:


1.王安石:宰相(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正國級)

2.歐陽修:參知政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副國級)

3.蘇轍:門下侍郎(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副國級)

4.蘇軾:翰林學士(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副國級)

5.韓愈:京兆尹(直轄市市委書記、正部級)

6.曾鞏:知州(地級市市委書記、地廳級)

7.柳宗元:剌史(地級市市委書記、地廳級)

8.蘇洵:校書郎(正科級)


顯然要講官大,當然是王安石碾壓其它七人。


王安石的巔峰狀態是宰相,而且他不是一般的宰相,而是排名第一的宰相(首相)。而且他的這個巔峰時刻差不多有六、七年之久。加上王安石在生前封荊國公,死後追封舒王,在宋代可以說位極人臣。唐宋八大家裡,其它七個人加起來都比不過他的。


王安石一生的官場運氣簡直好到爆,其他七個人跟他比官場的氣數,蘇洵首先就要被氣死。王安石在二十二歲中進士,第一個官職是秘書省校書郎,注意,蘇洵一生的官場巔峰就是這個“秘書省校書郎”。王安石一出場拿到的,就是蘇洵要努力一輩子才能得到的東西。


王安石三十七歲成為知州,而柳宗元一生的巔峰時刻就是剌史,也就相當於宋朝的知州。王安石不到四十歲,就已達到了柳宗元一生的頂點。曾鞏,可以說一生最平穩,沒有大起大落,大部分時間都在天南海北的做知州。但他一生的官運,卻從來沒有超越過三十七歲時的王安石。


此外,看一個人的官場地位,除了看他的巔峰時刻外,也還要看他從巔峰時刻下來以後的地位。王安石不當宰相以後,實際處於退休狀態,但前期掛著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的閒職,後期掛著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的閒職,這些閒職在官場上都相當於享受正國級待遇的離休,而且這些閒職還在不斷地上升,到他死前,他的閒職已經加到了位列三公的“司空”了。別說唐宋八大家裡的其他七個沒法比,就是古代所有的文學家恐怕都沒他在官場上混得這麼好。


其實,韓愈和蘇軾、蘇轍兄弟的巔峰時刻的官也不算小,但他們三人一生大部分時間的官都不大,基本是被貶的時候多。


蘇軾一生最巔峰的時候是當翰林學士的時候,但也不過二、三年,其它時間都是地方官或者是被貶的待罪之身,蘇轍後來官至門下侍郎,但不到二年就罷官了,之後他基本上處於貶官待罪的狀態。而韓愈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小官,而且偶有升官,馬上又會被貶官,只到臨死前兩年才當上了吏部侍郎、京兆尹,這算是他一生的巔峰時刻。可惜時間也很短。


難怪蘇軾曾經寫詩感嘆自己跟韓愈都不幸是摩羯座,註定要才高八斗,坎坷一世。


只愛潘多拉


唐宋八大家為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三蘇。由於跨越兩個朝代,唐代品級壓的低,我們得從官職的實際大小進行比較,另外,我們統一採用生前的最高官職,追封的不算。

韓愈(768——824),最高官職不像很多人說的是吏部侍郎,應該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這個官職約等於現在的國家監察委主任、北京市市委書記兼市長,妥妥的副國級幹部。

柳宗元(773——819),最高官職為柳州刺史,唐代中後期,由於節度使的出現,州刺史權力下降,約等於今天的地級市市委書記。

歐陽修(1007-1072),最高官職為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約等於今天的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

曾鞏(1019——1083),最高官職為知州、中書舍人,約等於今天地級市市委書記。

王安石(1021——1086),最高官爵為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觀文殿大學士、荊國公,標準的國務院總理級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蘇洵(1009——1066),最高官爵為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約等於現在副處級幹部。

蘇軾(1037——1101),最高官爵為禮部尚書,約等於管理現在科教文衛事務的國務委員。

蘇轍(1039——1112),最高官爵為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屬於副宰相之一,約等於今天的國務院副總理。

因此,從行政級別來講,最高的是王安石,最低的是蘇洵。





靖遠0204


唐宋八大家 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耀眼的存在,包括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等八人。

八人中要論文學成就之高,可能每一個讀者都會有一個自己的排列,但要說官職最高,王安石肯定能排到第一位,畢竟是做過宰相的人,主持過熙寧變法,死後配享神宗廟庭,後被宋徽宗追封為 舒王。

其次蘇轍,小蘇幼年從學於父兄,政治觀點也多相近,青年時期歷職地方素有政績,哲宗時,拜為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成為當時的六執政之一,往高了說相當於現在的政治局常委,也是實權在握。

另外歐陽修蘇軾雖也曾知制誥知禮部貢舉等職,卻距離權力中心尚有一段距離。

蘇洵早年幾次應試不中,發奮讀書,並親自教授蘇軾蘇轍兩兄弟,後三人入京,蘇軾蘇浙高中,蘇洵不屑於子同試,拒絕參加考試,後來經韓琦推薦,蘇洵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後為霸州文安縣主簿,都是芝麻粒小官。

曾鞏多在地方任知州,後任為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官職不顯。

韓愈最高做到禮部侍郎,柳宗元做過禮部員外郎,後出為邵州刺史,也都官職不高。

其實作為文學家,他們留給世人的財富是文學作品,考量他們的官職大小也沒有什麼意義。

更何況,他們的最好作品也多是在仕途失意之時所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正是仕途的坎坷才使他們有時間恣意山水,關注民生,也使作品有了靈魂。


大雅視界


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我們分別來看他們最大當到什麼官。

1.韓愈:當過監察御史和吏部侍郎,監察御史就是紀委書記,吏部侍郎就是組織部副部長;

2.柳宗元:官至柳州刺史。柳州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場(或書記);

3.歐陽修:最大官職做到參知政事,副宰相,相當於常務副總理;

4.蘇洵:年二十七方勵志苦讀,並未入朝為官;

5.蘇軾:最高職位是禮部尚書,相當於文化部長或者教育部長;蘇軾是一個在詩文書畫都有極高造詣的人,但是為官卻並不順利;

6.蘇轍:幾經沉浮,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最高的當過門下侍郎,也就是宰相。但這個宰相併不是一個,相當於總理或副總理的職位;

7.王安石:及第後,地方為官,政績顯著,升遷很快,任參知政事後,次年拜相。總領變法事宜,權傾一時;

8.曾鞏:做地方官,當過很多地方的父母官,市長級別。

所以,綜上可知,官職和權利最大的是王安石,沒當過官的是蘇洵,文學成就最大的是蘇軾,開宗立派的是韓愈,家族最榮耀的是一門三蘇。


瘋哥哥l


毫無疑問,無論官職還是實權,都是王安石最大,官至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垂青史。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古文運動的八大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古代散文史上最頂尖的八個人物之一,他們的文章基本代表了中國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唐宋八大家分別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後人一般概括為“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

如果論文章成就,恐怕大家會爭執不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如果論官職這種客觀標準,就毫無爭議了,無論官職還是實權,王安石最大。

1,韓愈,生前官至吏部侍郎,副部級,相當於組織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但任職短,無實權,屢遭貶謫,政治失意。

2,柳宗元,生前官至禮部員外郎,副廳級,相當於文化教育和外交部所屬副司長,屢遭貶謫,政治失意。

3,歐陽修,生前官至參知政事,副國級,相當於副宰相(副總理),政治上缺乏作為。

4,王安石,生前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正國級,且兩度拜相,任職時間長,大權在握,厲行改革變法。

5,蘇軾,生前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正部級,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長,但任期短,在新舊兩黨都不討好,屢遭貶謫,政治失意。

6,蘇洵,一生沒考中進士,只做了短短几年秘書省試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正科級,相當於縣政府秘書長,在唐宋八大家中,官職級別最低。

7、蘇轍,生前官至門下侍郎,相當於宰相,正國級,官職僅次於王安石,但任職時間短,政治上缺乏作為。

8、曾鞏,生前官至中書舍人,正廳級,相當於國務院正廳級秘書。

綜上所述,唐宋八大家的官職中,王安石最高,蘇洵最低,綜合排序由高到低是:

王安石(正國級)>蘇轍(正國級)>歐陽修(副國級)>蘇軾(正部級)>韓愈(副部級)>曾鞏(正廳級)>柳宗元(副廳級)>蘇洵(正科級級)。

作者對古代官職研究有限,如有紕漏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朝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稱。關於這八個人,很多人的常規印象都是文采飛揚的文學家,或者是閒情逸致,撫琴飲酒的藝術家。但其實,這八人的真正身份都是憂國憂民,位高權重,勾心鬥角的政治家。


那麼,這八位政治家的官職如何,誰的官職最大呢?下面就來說說這個話題。(以下按出生年齡排序)

首先是韓愈,他的輩分最大,同時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但是,他的官職不是八大家中最高的。韓愈官至禮部侍郎,死後被追贈禮部尚書,並從祀孔廟。翻譯過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生前官至外交部副部長加教育部副部長,死後追贈部長職位。

然後是柳宗元,他官至禮部員外郎,經過一系列革新失敗,最終被貶至柳州刺史。翻譯過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外交部教育部副司長,政治派系鬥爭失敗後,被貶到地方當地級市的市長。

接著是歐陽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輩分最大的。他為官四十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退休時得到太子少師(東宮三孤,榮譽頭銜第三等)的頭銜,死後追贈太尉、太師頭銜(三公,榮譽頭銜第一等第一位)、楚國公,總之就是,歐陽修是很大的幹部。翻譯過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歐陽修最終官至軍委副主席,退休後官至極品。



第四個是蘇洵,他是蘇軾、蘇轍的父親,但是他的官職較小,僅任秘書省校書郎,但其時論文章朝野皆拜讀。翻譯過來,就是蘇洵靠寫針砭時弊的論文,最終當上了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一職。

第五個是曾鞏,他的名氣相對來說最小,曾經擔任過太平州司法參軍,後外放越州通判,再後來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翻譯過來說就是,曾鞏擔任過地級市檢察長,後被貶為副市長,最後因史學才能被皇帝委任為負責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的秘書官。

第六個是王安石,他是最厲害的一位。王安石官拜宰相,封荊國公,深得宋神宗的器重,是實實在在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的大幹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國務院總理,國家改革辦主任。另外還有一點,王安石死後,被宋徽宗追封為舒王,這是唐宋八大家中絕無僅有的一例。

第七個是蘇軾,他的名氣最大,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輾轉各地任知州,後被任命為翰林學士知制誥(正二品),知禮部貢舉。翻譯過來就是蘇軾早年受排擠,輾轉各地級市任市長,派系鬥爭勝利後,任國家主席的私人秘書,中央辦公廳主任。


第八個是蘇轍,他是蘇軾的弟弟,蘇洵的小兒子。他官至尚書右丞,相當於現在的代理國務院副總理。

由此可知,生前擔任官職、官品、爵位最高的都是王安石(宰相、從一品、公爵),死後被贈官爵最高的也是他(一字王),但他的王爵很快被剝奪(宋欽宗取消)。因此若是以蓋棺論定的時頭銜,最高的並不是王安石(公爵加太傅),而是歐陽修(公爵加太師)。但是論實權大小,王安石排第一。畢竟他改革的那幾年,除了宋神宗,就屬他說話最有分量。



生前擔任官職最低的是蘇洵,先後擔任過的幾個實際職位都不高,都是從九品,也即宋代前中期九品十八級官品中最低的一品,再低就流外了。並且他能列入唐宋八大家,有一點沾兒子蘇軾光的嫌疑。明朝將他和蘇洵列入八大家之列,主要還是為了抬高蘇軾一門的地位。

說到這裡額外插幾句。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科舉考試中,有三位唐宋八大家都是在這一年金榜題名,踏上仕途。上榜的三人分別是:蘇軾、蘇轍兄弟和曾鞏。並且同為八大家的歐陽修是主考,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洵也跟過去湊了熱鬧。也就是說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朝人,除了王安石外,其餘五個都直接或間接的參加了這一年的科舉考試。

不過,蘇軾、蘇轍、曾鞏三位大文豪的名次都不理想。那一年的三甲是: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其中狀元章衡的名氣最大,榜眼竇卞一般般,探花羅愷幾乎是默默無聞。跟二蘇一曾完全沒法比。

此外,曾鞏的弟弟曾布與哥哥曾鞏同年高中進士,成為當年繼蘇氏兄弟後,第二對兒上榜的兄弟;理學大家程頤和程顥兄弟也是這一年上榜。如果加上張載、王韶、章惇、鄭雍、梁燾等人。這一年的科舉,可謂是星光燦爛,僅宰輔一級就出了九位。其中,章淳在科舉之後就顯示出了他脾氣很大的性格特點。那一年科舉,章淳因為科舉名次不如其族侄章衡(狀元),恥於在章衡之下,便拒不受敕,扔掉敕誥回了老家。

備註:張載的名氣不大,但是他有句人生格言名氣非常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章淳則是以改革派身份和反對宋徽宗繼位而聞名。章淳曾經評價宋徽宗“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也是個巨牛,很有傲氣的人。


那一年的科舉之後,這些文豪都走上了自己的政壇之路。有的人參加了改革派,有的人則是保守立場,這些大文豪在政治鬥爭中打的是一臉狗血。

後來,蘇軾想把高俅送給與自己同榜高中進士的曾布(曾鞏的弟弟),而曾布屬於王安石的變法派,與蘇軾有政治矛盾,就拒絕了蘇軾的美意,於是,蘇軾就把高俅送給了宋英宗的駙馬、北宋著名畫家王詵。後來又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詵派高俅給端王趙佶送篦子刀,高俅憑藉超一流的球技,征服了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並被留在身邊。再後來端王身登大寶,變成了皇帝,高俅在宋徽宗的刻意提拔下,飛黃騰達,成為禁軍太尉。

假如當時曾布接受了高俅,北宋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


Mer86


要論唐宋八大家裡誰官職最大,當然要數王安石。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號半山,溢文封荊國公,官至宰相。
王安石是文學家,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巜臨川集拾遺》等。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可見對他的文學成就品價極高

王安石又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作為新黨黨魁,堅持變法,幾經沉浮,失志不改,為人一生勤儉質樸,但博學多才,相傳一生雖官至宰相,卻不做轎子,不納妾,死後無任何遺產。實屬難得,因此也威望極高,就連他的政收蘇軾都非常佩服,稱讚他"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期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


車工00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要說唐宋八大家中的官職方面的話要數王安石的官職最大,王安石歷任知州、知府、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禮部侍郎、吏部尚書、再次拜相,大體相當於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正國級。

而排第二韋德應該是曾鞏了,雖然他的名氣沒有其他幾位大,但是確實實打實的位居高位。曾鞏歷任知州、管勾編修院、中書舍人,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市委書記、地廳級。

這樣的官職在今天差不多相當於常委之類的官職了,雖說把大家中王安石的官職最大,但是其餘的七人也都曾入朝為官,只不過有的是受不了朝廷的排擠,有的是仕途不順等等方面的原因,都沒有做到太高的官銜,也可以從他們的詩詞中看出憤懣不平的感情出來,不過官職最小的應該是蘇洵了,也是三蘇中名氣最小的一位,不過能位列八大家之一,也足以可見蘇洵在詩詞方面的造詣頗深啊。


福道說史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時期著名的散文八大家。由唐代的是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是蘇洵、蘇軾和蘇轍三父子加上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總共八人。

八人不光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在詩詞書畫方面各有所長,也有很多傳世名篇,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那麼他們究竟官職如何呢?

第一、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中,官職最高的當屬王安石,王安石官至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

王安石是一位改革家,官職宰相後的王安石主持變法,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雖後來保守派得勢後廢了新法。王安石兩次被皇帝重用為宰相,但是又兩次被罷免,仕途波折,但是

一生得以重用,得以施展政治才華。王安石死後被新皇追封為荊國公,舒王。

二是、歐陽修

歐陽修也是歷史上出名的政治家,官至參知政事。歐陽修是宋代六人中輩分最高的一位,歐陽修為官四十餘年。死後被追贈太尉。歐陽修早期同樣仕途失意,經常被皇帝貶來貶去,於是歐陽修索性寄情山水詩歌之中,名篇巜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安徽滁州做太守所作。

三是、蘇轍

蘇轍是蘇軾的弟弟,官至門下侍郎,蘇轍性格低調內斂,不喜張揚,死後被追封為太師。蘇轍三十歲時一起參與了“王安石變法”,因與王安石意見相左,上書直言而被貶。

四是、蘇軾

蘇軾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流量王,名氣也是最大的,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嘉佑二年進士,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烏臺詩案是蘇軾一生的轉折點,此後蘇軾一直走在流放的路上,每到一處都能隨遇而安,併力所能及為當地百姓做些實事。

五是、韓愈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古文運動的發起人。他第一個提出了散文的寫作理論,為後人指引了正確的方向。韓愈是德宗貞元八年進士,任節度推官,其後任監察御史、陽山令等職。後期最高官至吏部侍郎、兵部侍郎。

六是、曾鞏

曾鞏是嘉祐二年的進士,最初任太平州司法參軍,後受蘇軾“烏臺詩”牽連被流放外地。曾鞏出自歐陽修門下,主張歐陽修先道而後文的古文創作主張,但是又比歐陽修更著重於道。

七是、柳宗元

柳宗元柳州刺史,相當於今天地級市市委書記。柳宗元一生中留下了600多篇詩文,筆鋒犀利、辛辣。他的代表作《捕蛇者說》是散文中的傑作,他的山水遊記巜永州八記》,巜小石潭記》、巜鈷鉧譚記》最是膾炙人口,爭相傳誦。

八:蘇洵

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父子三人一起高中上榜,蘇洵做了校書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