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獨行,小人成群,這句話有道理嗎?

清清淺淺小喜鵲


《君子與小人在人群中的地位》

君子和小人,有兩層意思,不能籠統混淆為一類正派人,一類心術不正之人。如果這樣看問題,認識論上就大錯特錯了。

那麼,哪兩層意思才是正確的認識論呢?我認為,第一層,應該是人群中慎獨的人,因忙於治學或是事業,沒有功夫和時間與平常人打堆相處,因而這兩種人會被稱做君子和小人(小人物),它是沒有貶義的。

第二層,才是所謂帶有貶義的君子和小人。那是哪種人呢?即是心術正派,和心術邪惡的人才可叫君子與小人。

通常情況下,第一層的君子,社會普遍稱他們社會為精英份子,而與之對應的平凡人便叫小人物。精英份子因為有思想,有抱負,他們要獨立思考問題,而不善與平庸人相處。於是就與喜歡打堆的群眾顯得鶴立雞群比較孤單。不過它不含貶義。

而第二層的君子和小人,便是專指好人和壞人了。行事正派,心地光明,人格祟高的人,總被歸類為君子,而心術不正,心理陰暗,行事乖張者,自然被歸類為小人。這是不言而喻的分野。

不過若說生活中,君子獨行,小人成群也不盡然。我一生曾經從事黨政工作,經濟工作幾十年,打過交道的人群何止十萬數十萬,正派的君子和無賴的小人,應該說車載斗量。

正派的君子,少數人是獨行的,可大多數是在人群中間始終領導潮流和主導生活潮流的。而小人則反過來,多數很不受人待見,身邊除了少數同流合汙者,一般不會有太多群眾。即使一時有,很快也會散去。

所以在社會生話中,我們會常常觀測到一種現象,有些君子的人由於某種行為,言論,本來是有積極意義,超常的,可是暫時不能為別人理解,招來非議,而心術不正的小人,卻藏身在群眾中間,惟恐天下不亂,蓄意挑事,就以為跟他一起起鬨的人都是小人。而其實這是完全不對的。

因此,君子是君子,小人是小人。他們均是個體的自然屬性。不能說君子一時不與人群打堆就認為他們是獨行的貴族,而小人喜歡在人群裡撥弄事非,就說那一堆人的人群裡全是無良小人。如果這樣認識問題,那等於說我們的社會遍地都是混混和無賴之徒了!


李老根2017


君子往往是孤獨的

雖然孔子說過“德不孤必有鄰”這樣的話,來說明只要一個人的道德品性好,就一定不會孤單,一定會有親近的鄰居。

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君子是孤獨的,因為君子在社會人群中佔得的比例太小了。你的底線與原則比別人高了,就會與人格格不入,也就難以與人打成一片了。

在大多數的時候,君子是不被人理解的,就像現代社會一樣,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眼裡只有錢,唯一在乎的也只是掙錢,只要不觸發法律還管他道德不道德呢?甚至有些人連法律也不放在眼裡。

現在如果君子因為不想違心,不想做違背道德的事情而甘守貧窮的話,那麼不光是身邊的普通人不理解你,甚至連你的父母也不理解你,這個時候你說孤不孤單呢?

可是君子獨行終究是不好的,一則太苦,二則也偏離了正道。當你與身邊的人格格不入的時候,你就要反省目前你所處的環境,目前你所交往的人群。你需要改變了!

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社交圈子,不管在這個社會上君子這個群體有多麼的少,但是總歸還是有的。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我們可以通過興趣愛好來選擇性的進入適合自己的社交圈子。這樣與合適的人交往,君子也就不會孤單,不會獨行了。

現在都講究分工合作,講究組織,這個社會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就算是清高、堅持原則的君子也不可獨行,獨行容易走向偏激。


葉好古


確實如此!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不徇私護短。周,圓周,合圍合群。比,前後緊隨,結黨為奸。

意思很明顯了。

君子存公正之心。若往最大里說,叫天下為公。往小裡說,顧全大局。君子無需,也不屑特意結交討好他人。

君子講究做事合乎道義,光明正大。所以 君子一般無需跟誰“特別親熱”。

更無需拉一幫私人,維護自己。

還有很可悲的一點。

君子總以公心辦事,不會贊同牟私利。

那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君子跟“為利”的眾人,不會聯手啊。

所以嘛

君子,常常是“孤臣”。也只有君子,才敢以赤膽忠心,“雖千萬人,吾亦往矣。”

小人存私心,為自己著想也罷了,還往往存非分之想。以一己之力,顯然困難。他們雖然有獅子似的兇心, 卻兔子似的膽怯,也有狐狸似的狡猾。

於是,想法尋得氣味相投者,朋比為奸,以小團伙之力,損他人和集體利益。

事涉苟且,得到的,非分之利,做的是見不得光的事 他們自然顯得異常親密。

有事沒事跑一塊,或去某人家,或扎一個小酒館裡,嘀嘀咕咕老半天。私交“太好”了。

但是,小人結盟快,翻臉也快。為了利益不均,內訌是常態。


莘縣村民


這個問題問的好,當今社會比較嚴峻的問題,我向來是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小康,可單位就是有那麼一些嫉妒成恨的,看誰不如她,她瞧不起,誰比她強,她來氣,左一次右一次的給我穿小鞋,在我忍無可忍的時候,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她,停止小人行為吧,你以為你設計的天衣無縫,可我看你演的太累了,下次嘴巴打到臉上的時候,別問擁護啥?終於老實了


濃妝7B830


這話就太可笑了,既不是傳統文化,又不是現代情商!

首先!

獨處的人,是有毛病!不跟周圍的人融合,思想不交流,社會不接觸,那肯定脫節了!

其結果就是越來越自以為是,越來越自我封閉,越來越失敗!

其次!

現在人需要在任何環境下生存,難免要說一些違心的話,一種善意的謊言,一些讚美的話語,一系列奉承的話術!

沒有經歷過職場困局的人,沒有經過辭退、末尾淘汰、降職減薪的人,永遠不懂職場的生存法則!那就必然被淘汰!

再者!

現在每件事、每個工作、每個項目,都是團隊化操作,哪怕你在家裡,任何事也不是你一個人能獨自搞定的!

所以!

孤獨的人註定孤獨!失敗是必然的!


陳琪之


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生活中,正人君子總是自帶威嚴,而且他們堅持自己的原則,很難讓人接近,所以不好與他們相處;君子又喜歡講真話,不會恭維他人,所以經常不討人喜歡。而小人好像和誰都合得來,更容易和人親近,再加上小人擅長說甜言蜜語哄騙別人,人們又有虛榮心,所以大家都無形中親近了小人。這也就是蜀漢後主劉禪親近小人的主要原因!君子遭到大家排擠,小人招來大家歡迎,自然讓君子越來越沒有市場,而小人如魚得水!


用戶6180549354


君子不與小人為伍,此乃常理。小人拉邦結派,欲所欲為,不問天理良心,往往喪失人性。君子以高山為尊,以日月為心,與天地互動,與神靈通(同)氣,以天理問良心,凡事合天理而為,逆天命而棄,以良心待世人。雖遭小人陷害亦不氣餒,獨處高峰而不懼寒,我行我素,終然勢單力孤亦不恢心,不以成敗論英雄,唯求萬事不負心。與天地共存亡,與日月同光輝,生命不止,奮鬥不息,這就是君子生存的標準。


用戶9685789664825


有道理。

"君子獨行,小人成群"這句話還可以理解為“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原句出自於戰國孔子的《論語》。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人結黨營私,小人與人結黨營私而不合群。君子在別人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辦理公務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與別人湊在一起,形成利益小集團,危害國家和社會利益,所以君子獨行,不結黨營私,像孔子,孟子,老子,以禮待君,不行就隱,特立獨行。

小人則相反,為了共同的私利,可以結成利益同盟,危害國家和社會利益。所以,小人常常結黨營私,結成團團夥夥,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山頭主義。


飛飛貓說話


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還是性格與觀念的問題,我不是完全認同什麼君子獨行,小人成群的說法…

喜歡獨行的人多著呢,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因為跟人打成一片需要很多條件的,如錢、時間、情商…等等;現這個社會這麼現實,你照顧的來嗎?再者,也是性格原因吧,我自幼起就喜歡清靜,也是這樣獨行處事的。

什麼小人成群的說法就更不靠譜了,只不過小人還是有,不至於成群吧,倒是無主見之人的人還是多,因為這群人真的喜歡跟著瞎起鬨…。

這個社會如果真的象說的這樣,那就是真的很不幸了…,

以上說的不對,敬請諒解加理解。感謝!


水無常形


這句話是以過時的時代而出的。君子,再大的國王和皇帝,也要靠人間炊煙來活來生存,離開千千萬萬勞苦大眾,他的座位就要倒塌。要鞏固君王統治,要發展天下,必須瞭解民間疾苦,從實際中來制定策略,從現實矛盾,從人民百姓中解決實際問題,君子君王才談得上坐天下安穩,別看小人成群,被統治階級看不起的千千萬萬小人,正是所謂的小人,勞動創造了世界,那些壓迫和剝削的反動統治,正是千萬小人把它推翻了,是偉大的革命帶領全國人民,領導普普通通的吃不飽,穿破爛的老百姓,人民群眾起來鬧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群眾是英雄,小人不小,力量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