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夠真正把太極的含胸撥背講明白?誰能夠做到?

山山水水108


世人不知太極拳,只從字裡覓真言。中氣一貫天地人,方嘆造化本自然!

諸位看官,要知說這太極拳呀,本無神秘之處,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見到,因為道法自然呀!這自然二字誰能知曉?老子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拳是自然而然的,那為何還要說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呢?豈非多餘?不然!這一切都為一個“中”字服務,為中氣貫通服務。所謂中,即太極之所在!

所以,以前只講中正安舒,心平氣和,為什麼?因為古人行走坐臥都很有講究,比如正襟危坐等,不需要特別強調身法,現在則不然,人們失中失正太多了。所以,練拳者,先不要在拳中尋身法,先在生活裡看看自己的行走坐臥怎麼樣,是否能夠做到中正安舒?

來看題中所問“含胸拔背”。其實上面也有些提及,這個身法要和虛靈頂勁,松肩沉肘相結合,目的是要做到氣沉丹田中正安舒,目的是做到上下貫通,達到平衡,目的是要構建“太極體”。

具體怎麼做?鎖骨唯有含意,氣下沉,胸口不可憋氣,背部安舒,這一切是有其意而無其形。如果留於形,就過了,容易做成駝背,壓抑胸中浩然之氣,這種練法就是病,就練會傷身體,不利於氣血疏通,會得病。

總之,太極身法不可不察,要在行走坐臥中練習,有其意而無其形,最後還不明白,找個明白的師父調調樁就懂了。








一太極


含胸撥背是太極拳的基本身法要求,是剛練太極拳時每個師傅都會告訴徒弟的基本知識,但近期通過在公園轉悠,發現很大一部分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含胸撥背,只是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照貓畫虎,浪費時間。 那麼,什麼是含胸撥背呢?我們看一下當前網上幾種流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含胸就是像拳擊和散打一樣,胸內含,背後撐,且兩肩微向前合,使背部有一個向外的圓形; 第二種說法:把背部繃展,感到整個背部皮膚繃得緊緊的,好像有人捏著脖領往上提一樣,使你不由自主地直起腰來; 第三種說法:含胸撥背是為了把胸式呼吸調整為腹式呼吸,更好地保證呼吸的上下通暢。 如果你真是這樣做了,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以上講得都是錯的,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含胸撥背呢?下面我們捋一捋: 1. 胸部刻意內收只會造成駝背,對健康沒一點好處。大家可以看一看,真正太極練得好的,那一個不是站得很直,讓人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2. 含胸是與挺胸相對而言的,挺胸就會努氣,是過去武林界極力抵制的三大弊病之一。 3. 含胸的作用是為了有利於化勁,而拔背的作用則是為了有利於卷勁和放勁,所以它們在技擊上是蓄髮相變的關係。 4.含胸的目的是撥背,意不在含胸,練拳中想著含胸的人都是錯的,因為意是在後背的,這是不傳之秘。 5. 含胸是虛含,不是實含,和胸部肉體內收沒一點關係,而是指意念上的內含。 6.含胸就是空胸,練到最後就是忘掉胸部,讓內勁在背部的上下運動。 7.含胸是胸部中正自然,不凹不凸,也就是大家正常站立的狀態,不要刻意地改變上身的狀態。 8.所謂拔背是指勁走後背,前胸為陰,後背為陽,背有上下有意氣貫通之意。 楊澄甫在《太極拳術十要》中指出: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含胸撥背的內在要義,大家千萬要細心體會,不要走彎路。


山山水水108


我來講!
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領頂勁三法當中屬虛領頂勁最難做到,然後是含胸拔背。要想知道怎麼做,必須知道它是做什麼用的,含胸拔背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含胸拔背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含胸的目的,一個是拔背的目的,含胸的目的是保持腋窩空,讓血液流動不受阻礙。人體阻礙血液流動的地方有四個主要環節:一個是頸肩,一個是腋窩,一個是腰胯,一個是膝窩,一個是踝關節,一個是腳底。總共六處阻礙大的地方。含胸時能讓腋窩空起來。拔背時能讓身體直起來和脊柱拔拉,把椎骨拉開,讓合骨節之間有足夠的空間並充滿氣。拔背為含胸、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提供保障,做不到拔背,一切都是空談。再多說幾句,虛領頂勁也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虛領。虛領目的是擴張胸腔,把脖子向後領,虛領更是棚勁的真正的發源,不會虛領就沒有真正的棚勁。頂勁的目的是把頭部頂起來,讓頭部不壓迫頸部,並能保持頸部呼吸不受壓迫。在這些太極拳最根本的問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盲人摸象。我今天把這些真正的不傳之秘公之於眾。讓那些像我原來一樣在被太極拳折磨的高手早日解脫,因為太極拳打的越用功,功夫越深就越被氣折磨的難受,最終還會生病。李連杰的病其實就是氣的不通造成的。太極拳的起式和收功,以及所有拳種的起式和收工也都會造成氣的逆行,長此以往也會難受和生病。起式和收功今天我就不多說了,以後有機會再講。還是讓大家看看我的真本事吧,不然你們不會信服。發個我短袖過冬的視頻吧。0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a7000d6cf806636570\

破譯國學密碼


太極拳屬內家拳,練內家拳一般是意念為先,要做到含胸拔背,首先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一,放鬆,這是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意念頭部,肩臂,胸腹,腰背,胯,腿全身上下依次放鬆。可以多做幾次,注意肩臂部不要往前扣,要自然松沉下來。



二,虛領頂勁,這也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就是頭頸部放鬆,頭頂百會穴往上頂,意念頭頂百會穴有根繩子把頭部提起來了,這樣就能做到拔背而不駝背。


三,前胸貼後背,這是我本人在練習過程中琢磨出來的小技巧,就是意念自己胸部和後背貼在一起了,這樣能自然而然的運用腹式呼吸,達到氣沉丹田的要求。

總之,不要想得太複雜,就是意念有根繩子繫住自己的頭頂百會穴,把頭頸部給吊起來了,肩膀自然的松沉下來,前胸貼向後背。簡簡單單照做,反反覆覆練習,漸漸就能做到自然而然了。

🍎朋友,已經看到這裡了,順便點贊 轉發了唄😊


自在無明668


首先我們要理解太極拳含胸拔背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去含胸拔背?知道了這些因果關係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含胸拔背。

那就先來說說含胸拔背的目的,其實它目的就在於用呼吸帶到氣脈運轉。太極拳屬於內家拳,講究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要氣血暢通,呼吸暢通。含胸拔背後,氣血就能輕鬆運行於任督二脈之間,氣血運行一圈又稱為一個周天,就是所謂的氣功。

行拳要求吸氣時意念從腳根起,經下肢、尾椎穴、腰椎穴、大椎穴,在大椎時,後背部要彎一點,也就是拔背,拔背後氣血可輕鬆通過大椎到達玉枕穴(後腦)、白會穴(頭頂),這時候翻轉至上丹田穴(兩眉之間)、下行至中丹田穴(兩乳頭之間)最後到下丹田穴。

在上丹田到中丹田之間這個時候有三個細節要注意 1、舌頭微頂上鄂、2、下巴微收、3、頭有一個向上頂的姿態,俗稱虛靈頂頸。當意念行氣經舌頭,如果舌頭不上頂也就氣脈斷於口腔,無法接入中丹田,氣脈到達下巴時就要求含胸,意思是兩肩膀往內收,兩手相抱的感覺,相反如果是挺胸,這股氣就不容易下行至中丹田,含胸後上丹田氣脈能順利運行到中丹田。中丹田最後沉於下丹田,形成氣沉丹田,完成一個周天運行。(這裡要說明一下,周天又分為大周天和小周天,大周氣是氣沉丹田後不經過會陰穴位行至腳底,稱為大周天;如果氣沉下丹田後再經會陰穴轉到尾椎稱為小周天)

理解到了這個氣脈運行穴位過程,再加上所說到的小細節,那麼氣脈就能順利在任督二脈中運行,達到氣血旺盛,精力充沛。

如果不相信,可以試著運行十圈,十圈後任督二脈會有微熱感,基本上就掌握了。

總的來說要做到含胸拔背之前,要先做到舌頭微頂上鄂,下巴微收,虛靈頂頸,再配上含胸拔背才能讓氣血輕鬆過任督二脈之穴位。只要做到了這些細節,誰都可以做到真正的含胸拔背。


太極邊緣人


太極拳要領含胸拔背怎樣才能做到?

太極拳的含胸拔背,就是雙肩微微內含,對向微內扣,前胸成一內圓弧狀弧形,後背部成外圓弧狀的整體。雙肩沒有上凸的存在。這就是含胸拔背。

念胸拔背是太極拳運動中最典型的基本要領。在太極拳運動中的含胸拔背,與沉肩墜肘一脈相承,光懂得含胸拔背,沒有沉肩墜肘的配合,打拳時的含胸拔背是做不到的。含胸拔背,與沉肩墜肘,在太極拳運動中是聯合在一起的一個整體動作,它必須雙肩放鬆,也就是太極拳運動講究的形松意緊。太極拳運動是一個全身運動,它的上肢運動動作,多於下肢運動的動作。雙肩部不能有僵硬不靈活的感覺存在,這樣在太極拳運動時才能把含胸拔背的內涵演鐸出來。

太極拳運動中的攬雀尾,這個太極拳運動中的精典動作。它的掤,捋,擠,按。是太極拳運動中的核心動作,必須一氣呵成,不能有停頓的感覺存在,在整個動作的演練中,對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展掌,坐腕,松指必需要有輕鬆,緊湊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它。它還必須與下肢的襠部圓滑,胯部的靈活,虛實,開合,在位移時腳掌,十趾微微抓地,雙腳掌強力支撐配合,才能把太極拳的整體韻味演練出來。所以在太極拳運動中,含胸拔背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動作,它必須,與太極拳運動中的沉肩墜肘,展掌,坐腕,松指配合在一起,來完成上肢所有的圓滑動作。這就是太極拳運動的傳奇,也是中華武術文化傳承到現代社會,繼續被髮楊光大。為全民健身運動繼續作貢獻,為國民大眾提供強身健體,保健養生的健康正能量。

8月8日全民健身日,正確得法的鍛練太極拳。讓傳武的太極拳,在全民健身運動中再做貢獻。這個回答,就是我對鍛練太極拳含胸拔背的最好回答。歡迎點評。





小天使FB


中化文化五千年,字詞含義博大精深。涵(含)胸拔背光從字面上解讀為涵胸指虛松擴空間,又指開的當中路含有意念合意,這也符合前為陰為虛,並前邊上下又為陰陽,指意念在丹田為實,胸虛。也是為含胸增虛空間。再論拔背,拔背字面意就是帶有力道拔伸為實,百會虛領,頸豎,肩松沉內旋下後虛虛旋撐開,腋虛圓空肱時裡旋微開,這也是使胸部增大空間。會陰上提臀斂下順沉。雙胯和大腿內後下旋後側外撐開。百會和會陰上下在一條垂直線上,身整中正,不貓腰。這樣後背感覺是十字撐伸拔,上後雙背肩側肌受力向下側撐拔伸,兩臀大肌向下前及兩側伸拔,雖然會陰上提,但尾椎是向下沉的。這樣上虛領,下沉伸,雙背肩肌和雙臀大肌外擴撐,就形成十字力,即感覺後背在撐拔。但是任何事件多有個度,這各個用力力道必須要適度,不能拔苗助長,這各樣力要練者自身控制及感覺,哪就要用意念來支佩,意念統指心和大腦結合。


黃合進


含胸拔背的提法不是很準確,應該是含胸收腹腰勁下塌,拔背是百會上領的虛領頂勁和腰勁下塌的下坐勁兩個力對拉拔長的外在表現。

能弄明白虛領頂勁、含胸、收腹、腰勁下塌這幾個要求的具體做法,你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唯一有難點的就是腰勁下塌(別人說叫塌腰)。


憂思難忘去日苦多


如何能夠真正把太極拳的含胸撥背講明?誰能夠做到?

首先給你說,含胸撥背,不是太極拳一家的說法。只要是內家拳種,都是能有這一種感覺和形態。

第二:含胸拔背不是做出來的,是練功者,內氣(太極拳說掤勁)達到一定程度,體質形變形成了這種體形。越是功力深,這種形態越明顯。

第三:赿想練出這種感覺和形態,赿不能在走架行拳中去摹仿,功到自然成,一開始有感覺,後來體態慢慢轉變。


dtlwx


太極拳是相對運動,需要動靜兩分。上身脊柱豎直後拉(吳式所謂氣貼背),其餘(包括身上的肉、肩胛骨、肋骨等)都“不動”,可達“含胸”。頭頂懸(不動),尾椎骨下拉拔長,可達“拔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