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半个喜剧


最好的生活,半个喜剧


2020年1月27日,41岁的科比给詹姆斯打了一通电话,又给奥尼尔发了一条短信,跟小女儿玩了一会,然后带上二女儿,13岁的吉安娜,登上私人直升飞机,准备飞去参加一场曼巴体育学院比赛,然后因为飞机意外事故,科比与吉安娜于凌晨去世。

消息来的猝不及防。随之而来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悲怆和悼念。而在他影响力最深远的国度,中国,同样在经历着另一场战役,名为新冠的肺炎病毒,正在肆虐。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能让我们感性与理性如此交织,在惊慌中,去感慨万丈,思绪万千。

那种生命的时间感,空间感,内心层面的感受,也在此刻聚集在了心头。那是对我们人生,活多长,活出什么位置,怎么活的终极思考。我借用《八万四千问》里的一句话,发了个朋友圈,表达对科比的悼念和感受。“有很多事情我们能做却不去做,因为我们都准备活很久,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真正的生活几年后才会开始”。2020年,就这样,以悲剧开画。

在《反脆弱》这本书里,作者把具备三个特征,不可预测,影响重大,事后却又可以解释的事件,称为黑天鹅。新型流感,这只黑天鹅,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就像一颗原子弹,没有丝毫征兆,就投向了我们。炸开了很多东西,让原本隐藏的东西,无处遁形。有人性,责骂,温情,舆论,有群体恐惧,还有我们原本不那么在意的深度思考。

当黑天鹅来了的时候,人性深层的恐惧,让我们惊慌失措,甚至疯狂行动。更多会去关注群体舆情,会去批判和评论,似乎想用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水平,来解释它为何而来。其实,大可不必。历史有它的进程,科技有它的发展,人类道德水平和判断水平的提升,不是你我能够左右,我们更应该关心,我们终将去哪的问题。在这个时刻,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关于生命,生存,生活,我们很难不去思考了。“人生除了生死,全是擦伤”这句话,在这个时期,看起来特别的合乎时宜。

疫情终究会过去,一切都会重回正常,生死不再是紧迫关注的命题,我们又将回到惯性,将会重新回到生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人,情,事,故,这些生活要素。我们又将有怎样的反思,做出怎样的选择,重塑怎样的自我,这才是,我们该好好聊聊的事情。

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数不胜数,笛卡尔将世界分为物质世界和内心的精神世界。回到个体身上,不就是我们内心与外部世界嘛。《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我们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可是这有多难,要摆脱多少规则与束缚。电影《半个喜剧》,将这一命题,用饱满的人生元素,用戏剧极端冲突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当然,一部电影的体量,是无法穷尽的。

男主人公,出生在小地方,父母离异,从未谈过恋爱,有着音乐天赋和音乐梦。跟妈妈生活,受妈妈控制,对妈妈服从,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现实地生活,现实地交友,在别人眼里就像是一个窝囊废。直到遇到女主人公,才鼓起勇气,去打破这一切,与渣男室友绝交,与妈妈对抗,做了一回他口中的人,最终收获真爱,整个故事,确实是半个喜剧。故事貌似老套,但是我们却从男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模样,有着人生理想,却在现实中,迷失自我,服从与对抗,反反复复。我要说的是,我们的人生如果能活出半个喜剧,已经实属不易。

人是由基因,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决定的。我们无法决定我们出身,无法决定手里握着什么样的牌。我们都渴望,家境殷实,父母开明,给我们足够的空间来实现自我。可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幸运。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是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靠自学取得了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她的自我实现之路,让人动容。她来自一个你无法想象的原生家庭。父母不让他们上学,不让他们就医,也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声音。她的人生似乎已经被宣判死刑。但是塔拉,始终坚信追求自我的人生意义。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摆脱了原生家庭和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收获了全新的自我。这是一个用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冲破原生阶层固化,实现自我的壮美故事。让人振奋和感动。你可能会说,我们本是凡人,那始终是少数的故事。是啊,人生确实很少有此等大悲和大喜。就像科比,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具备他那样的曼巴精神呢。还是我说的,活出半个喜剧,足矣。

昨天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最值得尊敬的人,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选择认真生活的人。生活艰难,明天与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临,认真地生活,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那么怎么才算认真地生活呢,我觉得打造自己的反脆弱系统和学会选择,会是不错的方法。

我先说,反脆弱系统。世间万物,包括我们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脆弱类,这一类的特点是,不喜欢不确定性,要求稳定安全。一类是强韧类,这一类的特点是,不由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身一直坚强。第三类,是反脆弱类。环境越不确定,越波动,越能成长。显然,反脆弱,是我们都想成为的那样。那么如何打造反脆弱系统呢?

第一, 降低脆弱性。降低人生的不确定性,尽量避免从事高危职业,多存钱,多考虑个人生存问题。


第二, 采用杠杆策略。有句话叫做“技多不压身”,不要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思想。


第三, 理性积极地出击。保持自己心理的正能量,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去大胆尝试。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

打造完自身的反脆弱系统之后,我们难免会遇到选择的难题,毕竟生活中有那么多难题,选项和诱惑,无法选择,何谈认真。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这本书中,对于如何成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者,提成了几点建议。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主动而不是被动的选择;成为满足者,足够好就行了;不要太在意机会成本;做不可逆的选择;有意识地感恩;告诉自己不后悔;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控制过高的期望;减少社会比较以及利用规则和习惯帮助自己减少选择。


最后,面对疫情,让我们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有边界感,乐观,知足。享受最好的生活,活出半个喜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