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中國封建王朝以來,受制於地形環境的影響,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威脅最大的永遠是草原上的部落。於是秦始皇修建了萬里長城,漢武帝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征討匈奴的戰爭,西晉時期由於內亂,導致國力衰弱,甚至發生了五胡亂華的慘劇,宋朝的納貢求和仍不可避免被滅亡,於是為了應對草原威脅,明成祖朱棣不惜五次親征漠北……

我們從上可以看出,因為草原部落與中原王朝的敵對,兩方之間幾乎是進行了上千年的持續戰爭。而在漢代,每年的冬天,當時以匈奴人為主體的草原部落,就會趁機擾亂邊境,進行劫掠。但他們並不僅僅劫掠財物,同樣的還會搶漢人。並且在漢匈兩族的戰爭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漢人士卒被匈奴俘虜過去。

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當時,漢朝對於匈奴俘虜的處理方式,雖說並不是濫殺,但仍舊會讓他們作為奴隸來進行工作。比如《金日磾傳》記載:“日磾以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及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而《漢書•汲黯傳》則有:“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賜從軍死者家”。

漢人對待俘虜尚且如此,於是很多人認為冷血的匈奴對待漢俘肯定是先除之而後快。但出人意料的卻是,漢人被匈奴俘虜劫掠過去之後,匈奴人不但沒有殺死他們,甚至還會相對優待他們,比如讓他們在本族娶妻生子。按道理兩方常年戰爭,說是血海深仇也並不為過,那為何匈奴會採取這樣的懷柔政策呢?

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一、竊取先進的生產資料

作為草原部落,匈奴文化與中原文明有著鮮明的對比。中原文化璀璨光華,並且各種技術尤其是生活技術尤為發達。而同一時期的匈奴,則作為典型的遊牧民族,技術落後,尤其是中原王朝限制了對於草原上鐵器的輸出之後。當中原王朝冶鐵業發展鼎盛之時,匈奴也才剛剛起步罷了。

湯曰:“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漢書》

從上可以看出,漢朝陳湯曾經與漢成帝有過對話,其中陳湯為漢成帝講解了為何為一漢當五胡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為漢朝兵器製造的先進,儘管匈奴有所提升,但是依仗著漢朝的兵器鋒利,依舊能一漢當三胡。

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匈奴人正是因為認識到了漢匈雙方的差距,於是將劫掠過來的漢人雖然當作奴隸對待,但是因為匈奴人知道單靠自己本族人,無法達到漢人的技術程度,於是對於劫掠而來的漢人俘虜中對於其中懂得技術的人卻也格外的優待——讓他們娶妻生子,使得他們能夠安心在匈奴進行工作,這算是匈奴收買人心之舉。

這也是為何陳湯在向漢成帝進言的時候說聽說匈奴人的技術得到了一些漢人的精巧的原因——正是靠著劫掠而來的漢人,匈奴人依仗著這些漢人,工藝技術大大的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匈奴是典型的遊牧民族,畜牧業發達但是農業卻得不到發展,而一旦遇到寒冷的天氣,牛羊的相繼死亡則會導致匈奴的糧荒,這也是匈奴人總是在秋冬進行劫掠的原因之一。而通過俘虜的這些漢人,他們則可以得到漢人先進的生產技術,發展農業,從而降低糧荒到來時的損失。

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二、增加部落人口數

其實,相比起中原王朝的文明與統一,草原上的種族一直是以部落聯盟的形式存在,這些部落生存與競爭則更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部落強大則在聯盟中更有話語權。於是為了增強各自部落的實力,各個部落則大力的提升部落的人口數量。

也就是說,對於匈奴而言,人口才是一個部落能否發展壯大的基石。

但由於受匈奴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匈奴孩子的成活率並不高。而與此同時,由於長期征戰的原因,匈奴一直面臨著女多男少的危機。在這樣的雙重副作用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匈奴人口很容易出現負增長態勢。

那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才能最為直接的增加人口數量呢?最為容易的辦法當然是“嫁接”了,讓漢人娶自己部落的女人,從而生下孩子來擴大整個部落的人口數量,填補因戰爭所損耗的人數缺口。

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其實匈奴也會通過和親政策來增加部落人口數,比如“昭君出塞”。因為只要有和親就會促進交流加深,不僅漢人使團會絡繹不絕的進駐匈奴,甚至連原本居住在邊疆的普通漢人也會主動去與他們聯繫,這樣定居在匈奴的漢人就會大幅度增多。

《漢書·匈奴傳》記載:“單于自言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上谷以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三、收買人心

作為草原部落,匈奴文化遠遠不及中原王朝,甚至連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字都沒有,只有語言。在漢匈兩族的征戰中,匈奴勝少輸多,於是則格外的重視對於漢朝俘虜中有文采有才華的人。對於在征戰中被俘虜的漢人將軍,匈奴多是以降服為主。正是因為匈奴的叢林法則的思想宣傳,匈奴人更堅信的還是強者為尊。

例如漢朝時期的李陵,五千人斬殺匈奴上萬人,最終彈盡糧絕被俘。然而匈奴人卻並沒有殺死李陵,反而當時的匈奴首領重用李陵,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使其掌握大權,封為右校王。對於這些有軍事才華的漢人,匈奴人也是非常的渴望,一方面這些漢將如果歸降匈奴,不僅可以為匈奴帶來漢朝系統的練兵經驗,甚至可以幫助匈奴進行練兵。

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於是為了讓他們能夠在匈奴安心紮根起來,徹底感化他們,則想盡辦法安他們的心。其中就有為這些漢人娶妻生子的策略。

由於漢人自古以來血脈傳承的思想比較濃厚,所以匈奴人正是抓住了這個心理來安他們的心。例如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張騫,李陵,以及不投降匈奴的蘇武都同樣的在匈奴娶妻生子。

“乃更謀歸漢使不降者蘇武、馬宏等。馬宏者,前副光祿大夫王忠使西國,為匈奴所遮,忠戰死,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歸此二人,欲以通善意”。——《漢書》

而匈奴的這種為這些漢人安排妻子的做法,正是為了瓦解這些人的意識,使他們能夠心甘情願的為匈奴服務。

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賞賜其本族女人,多年後驗證其手段之高超

四、總結

雖說匈奴人為漢俘娶妻能夠帶來優勢,但這優勢並不是立馬就能看的到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畢竟竊取先進生產資料需要時間去學習,增加部落人數也需要時間去修養,而收買人心更是需要時間來沉澱。

在修養一段時間後,匈奴內部先進生產資料大範圍推廣,青壯年勞動力也大幅度提升,漢人也因家室緣故徹底融入到了匈奴族中,最終匈奴各個層面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這其實也算是一個良性循環,這使得匈奴雖說在漢朝的打擊下曾多次元氣大傷,但是總能夠很快復甦過來,在很多年內都是漢王朝的主要敵人。

這讓我們不得不感慨,當初匈奴懷柔政策之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