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飛行能力最強的昆蟲:蝗蟲

又名“螞蚱”,數量極多,生命力頑強,能棲息在各種場所。幼蟲能跳躍,成蟲可以飛行;大多以植物為食物。蝗蟲還具有驚人的飛翔能力,可連續飛行1-3天。蝗蟲飛過時,群蝗振翅的聲音響得驚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風呼嘯。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蝗蟲


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

蜻蜓常見於全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並出現在國畫、油畫、散文、電影、醫藥和動漫等領域,為我們熟知的昆蟲。複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每隻複眼由28萬個眼晶體組成。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蜻蜓


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昆蟲:蚊子

蚊子屬四害之一。其平均壽命不長,雌性為3-100天,雄性為10-20天;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傳播疾病。據研究,蚊子傳播的疾病達80多種之多。在地球上,再沒有哪種動物比蚊子對人類有更大的危害。曾經一年內使三百萬人死於它們傳播的疾病。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蚊子


力氣最大的昆蟲:大力甲蟲

“大力甲蟲”多生長於南美洲雨林地區,為世人所驚異的是它可以輕而易舉的抬起850倍於其體重的物體,號稱世界上最強壯的生物。但是科學界發現其外殼顏色竟然也可以隨著周圍環境溼度的變化由綠變黑。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大力甲蟲


外形最奇特的魚:海馬

頭部像馬,尾巴像猴,眼睛像變色龍,還有一條鼻子,身體像有稜有角的木雕,這就是海馬的外形。海馬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海馬


眼睛最奇特的魚:比目魚

比目魚又叫鰈魚,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小魚蝦。 比目魚--“變色龍”,是兩隻眼睛長在一邊的奇魚,被認為需兩魚並肩而行,故名比目魚。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比目魚


最毒的魚:毒鮋

毒鮋類的外形極醜,並有毒刺,眼睛與下頜突出,背鰭參差不齊,所以讓人覺得全身凹凸不平。背鰭上有毒刺,遇到人時,在根部會有毒腺分泌毒液,由毒刺流向對方,人類被刺到時會覺得呼吸困難。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毒鮋


飛得最遠的魚:飛魚

飛魚是生活在海洋上層的魚類;飛魚不是飛翔,感覺上好像是在拍打翼狀鰭,其實只是滑翔。飛魚在水下加速,遊向水面時,鰭緊貼著流線型身體。一衝破水面就把大鰭張開,尚在水中的尾部快速拍擊,從而獲得額外推力。等力量足夠時,尾部完全出水,於是騰空,以每小時16公里(10哩)的速度滑翔於水面上方几呎處。飛魚可做連續滑翔,每次落回水中時,尾部又把身體推起來。較強壯的飛魚一次滑翔可達180公尺(600呎),連續的滑翔(時間長達43秒)距離可遠至400公尺(1,300呎)。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飛魚


放電能力最強的魚:電鰻

電鰻不是真正的鰻類,體長,圓柱形,無鱗,灰褐色。長可達2.75公尺(9尺),重22公斤(49磅)。背鰭、尾鰭退化,但佔體全長近4/5的尾,其下緣有一長形臀鰭,依靠臀鰭的波動而遊動。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輸出的電壓300~800伏;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電鰻


產卵最多的魚:翻車魚 (一次產卵可達3億個)

翻車魚因看起來只有頭沒有身子,也叫頭魚;屬大洋中、表層魚類;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它們的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魚身和魚腹上各有一個長而尖的鰭,而尾鰭卻幾乎不存在,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翻車魚主要以水母為食,用微小的嘴巴將食物剷起。它們常常在水面曬太陽,儘管其形狀笨拙,但有時也會躍出水面。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翻車魚


最懶惰的魚:雄性鮟鱇魚

鮟鱇魚又叫老人魚,因為它發出的聲音似老人咳嗽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於東海北部以及黃海。體前半部平扁呈圓盤形,尾部柱形,一般體長40-60釐米、體重300-800克。鮟鱇魚不大遊動,捕食機會少,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它的背鰭發生了變化:第一個背鰭逐漸向頭部延伸,背鰭的前三枚鰭棘在頭頂前方分離呈絲太,其末端有一根發光的皮瓣。當小魚在閃光點附近遊動時,鮟鱇魚就搖動它的釣具,引魚上鉤,送入口內。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雄性鮟鱇魚


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 (即娃娃魚)

大鯢是國家重點保護二級動物,也是瀕危動物,因為貿易被捕獵,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迴游被切斷,環境汙染。它的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最近科學家研究:大鯢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大鯢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迴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大鯢


最大的爬行動物:鹹水鱷

鹹水鱷也叫灣鱷,屬兇猛的大型鱷魚。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鹹水鱷位於溼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比老虎更為可怕。其分佈在東南亞及澳大利亞北部一帶。成年雄性鹹水鱷平均身長5.5米,重770千克。大者體長超過7米,體重超過1.5噸。現今最大的鹹水鱷體長8.63米,生活在印度的奧里薩邦。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鹹水鱷


最原始的爬行動物:斑點楔齒蜥

斑點楔齒蜥曾廣泛分佈在新西蘭本島及其周圍的小島上,它的長相類似於兩億年前的古爬行動物,四肢發達,頸部和背部長有鱗片壯嵴.斑點楔齒蜥的名稱雖然帶有"蜥"字,其實並不是蜥蜴,兩者明顯區別在於斑點楔齒蜥具有第三眼瞼,兩眼之間還有一個類似於松果狀的眼,其功能不甚明瞭。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斑點楔齒蜥


世界上最長的蛇:蟒蛇

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餘.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云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屬無毒蛇類。

印度尼西亞的一所小型動物園於2004年向遊客展出了人類捕獲的世界最長的一條巨蟒。 這條巨蟒體長14.85米,體重447公斤,直徑最大處到達了85釐米,據稱已有145歲。它喜歡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條左右。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此前世界上被人捉到的最長的一條蟒蛇長9.75米;最重的是飼養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格尼的一條緬甸蟒蛇,重182.76公斤。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蟒蛇


最會變色的蜥蜴:避役(或稱變色龍)

學名叫避役,又稱變色龍,“役”在我國文字中的意思是“需要出力的事”而避役的意思就是說,可以不出力就能吃到食物。所以命名為"避役",它最獨特的蜥蜴,除了善於變換身體的顏色外,還有能分別看不同方向的眼睛,長長的有粘性的舌頭。避役科成員多數為樹棲,有能纏繞的尾巴,腳趾也可以對握,可以牢牢地抓在樹上。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避役


毒性最強的蛇:海蛇(其毒性為氰化物的80倍)

海蛇分佈區域西起波斯灣東至日本,南達澳大利亞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佈,但大西洋中沒有海蛇。現代海蛇的個體都不很大,海蛇的毒液屬於細胞毒素是最強的動物毒。鉤嘴海蛇毒液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眼鏡蛇毒的神經毒,它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系統,所以屬細胞毒素。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海蛇


壽命最長的動物:海龜 (有新聞稱現已發現的有176歲)

海龜是存在了1億年的史前爬行動物。沒有牙齒,有鱗質的外殼,儘管可以在水下待上幾個小時,但還是要浮上海面調節體溫和呼吸。最大型的海龜是稜皮龜,長達2米,重達1噸。最小的是橄欖綠鱗龜,有75釐米長,40公斤重。海龜早在二億多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是有名的“活化石”。據《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記載,海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是動物中當之無愧的老壽星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海龜



體形最大的恐龍:地震龍

地震龍生存年代:1億4500萬-1億5600萬年前,侏羅紀晚期。 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時代為迭紀晚期。已經發現的身體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後肢。初看起來它很像樑龍,但地震龍具有更長的尾巴和粗壯的骨盆。據初步估計,它的長度至少有35米,甚至可達到40米。地震龍是最大的恐龍,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的地震龍化石屬於一隻長得過大的樑龍。它的身長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達到130噸。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地震龍


最聰明的恐龍:傷齒龍

分類爭議:傷齒龍是一種小型獸腳類。曾一度造成非常大的困惑,認為它是鳥臀目唯一的食肉恐龍,但現在瞭解它實際上是蜥臀目恐龍。最近,科學家發現被稱為細爪龍的恐龍應該被稱為傷齒龍。古生物學者認為傷齒龍屬於恐爪龍類。袋鼠的IQ大約在0.7。而傷齒龍的IQ高達5.3!好傢伙,真是高智力啊。傷齒龍可能和今天鳥類的智力相似。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傷齒龍


最笨的恐龍:劍龍

劍龍是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四隻腳的食草動物,也叫骨板龍,是一類體型較大的恐龍,它們的背上長著許多骨板,尾端具有長刺,樣子怪誕不經。如果我們不是從地層中發現了它們的骨骼化石,誰都不會相信在地球上曾經生活過這樣奇特的動物。劍龍的頭小得很,腦子只有核桃大小,與它龐大的身軀極不相稱,科學家們由此認定,劍龍一定很笨。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劍龍


爪子最大的恐龍:重爪龍

大多數恐龍都可以按幾種基本形態來辨認,惟獨重爪龍與眾不同:頭部扁長,口中長滿細齒,頭型很像鱷魚;前肢強壯,有三隻強有力的手指,特別是拇指,粗壯巨大,有一個超過30釐米長的鉤爪--重爪龍的名稱由此得來。它的食物也與其他食肉恐龍不同。喜歡吃魚,而且還很會抓魚,就像今天的灰熊一樣。抓到魚後,就用嘴叼住,然後帶到蕨樹叢中去慢慢享用。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重爪龍


身體最寬的恐龍:甲龍

甲龍是一類以植物為食、全身披著“鎧甲”的恐龍。它們一般有5-7米長,1.5-2.5米寬。後肢比前肢長,身體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看上去有點像坦克車,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龍。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甲龍


最醜陋的恐龍:腫頭龍

腫頭龍頭的周圍和鼻子尖上都佈滿了骨質小瘤,有的個體頭部後方有大而銳利的刺,它的牙齒很小但很銳利。它的頭顱為厚達23釐米厚的骨板覆蓋,而頭顱背部覆以突起的構造,有一些釘狀突起長達13釐米,體長約4.5米。腫頭龍的顱骨後面有一個突出的骨質棚,厚度約25釐米,形狀像保齡球。腫頭龍的頸部短而厚實,前肢短而後肢長,身軀不太大,堅硬的骨質尾巴由肌腱固定,可能十分沉重。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腫頭龍


最厲害的恐龍:暴龍

暴龍又名霸王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米,體重約7公噸,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剋階最後300萬年,化石分佈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西部。暴龍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生活在地球上最大型食肉類恐龍之一。它是食肉類最晚的一支,它具有六十個鋸齒狀邊緣的利牙,有些達18釐米長。它具有碩大的上下顎;僅僅頭顱長達1.3米,目前已知最大型的暴龍頭顱骨,長度為1.5米。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暴龍


牙齒最多的恐龍:鴨嘴龍

鴨嘴龍為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最大的有15米多長。所有鴨嘴龍的頭骨皆顯高,其枕部寬大,面部加長,前上頜骨和鼻骨也前後伸長,嘴部寬扁,上下頜齒列復排,每個額骨上有45~60個牙齒皆垂直復疊。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鴨嘴龍


最小的恐龍:新頜龍

新頜龍是已知的體形最小的恐龍。新頜龍生活於侏羅紀晚期(約1.45億年前),屬於食肉動物,體型大小如雞,體長約60釐米,體重約5.5千克。1859年以來,總共只發現了兩隻這種恐龍,一隻是在德國發現的成年恐龍,另一隻是在法國發現的幼年恐龍。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新頜龍


走得最慢的獸:三趾樹懶(速度100米/小時)

三趾樹懶分佈較廣,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三趾樹懶有9個頸椎,每一前肢有三個利爪,身子比二趾樹懶小些,行動更遲鈍,背上有橘紅色或鮮黃色斑點。它外面一層皮毛上覆蓋著藻類,這使得它成為世界上唯一外表呈現綠色的哺乳動物。每週一次,樹懶離開樹,去排洩。奇怪的是,它總是要找到地面上特別的廁所,來完成這件事。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三趾樹懶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睡鼠

睡鼠因有冬眠習性而得名。體型皆小,外形頗似鼠科動物,而多數種類的尾卻很像松鼠科的林棲種類;睡鼠是英國境內最小最害羞的哺乳動物,尾巴與身體差不多長。它們的壽命通常是5年,但在其中3/4的時間裡,都在睡覺。也就是說,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裡,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而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裡,它們也是終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間,才出來到處活動,在有刺的樹枝上跳來跳去,覓食它們喜歡的漿果。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睡鼠


懷孕期最短的哺乳動物:達呼爾鼠兔

達呼爾鼠兔是一種小型野生哺乳類動物,成群地生活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帶,全天活動,善打洞,帶蚤多,體長約135~185毫米,背毛黃腹褐色,腹毛淺黃色,眼黑色,耳大橢圓形,有明顯白色邊緣,後肢略長於前肢,形態和兔相似,無尾。經常參與旱獺和黃鼠的鼠疫動物病的流行。又名草原鼠兔,屬鼠兔科。分佈在內蒙古等地草原,能消耗部分牧草,並在挖洞時從地下翻出新土,覆蓋原生植被,形成土丘,引起植被演替。是懷孕期最短的哺乳動物,為15天。達呼爾鼠兔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達呼爾鼠兔


進入太空中體型最大的動物:黑猩猩哈姆

1961年1月31日, 名叫哈姆的美國第一頭宇航黑猩猩,可能是到過外層空間最大的動物, 在距地球150英里的高空漫遊18分鐘後安全而健康地回到地面,獎給它一隻蘋果。它的飛行是為將人類送上衛星軌道的直接步驟。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黑猩猩哈姆


生命力最強的動物:水熊蟲

水熊蟲是緩步動物門的一類小型動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溼土壤以及苔蘚植物的水膜中,少數種類生活在海水的潮間帶。有記錄的大約有900餘種,其中許多種是世界性分佈的。在喜馬拉雅山脈(6000m 以上)或深海(4000m 以下)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此外人類還首次發現太空動物水熊 可在真空中生存。水熊蟲能夠在惡劣環境下停止所有新陳代謝。緩步動物也因此被認為是生命力最強的動物。在隱生的情況下,一般可以在高溫(151°C)、絕對零度(-273.15°C)、高輻射、真空或高壓的環境下生存數分鐘至數日不等。曾經有緩步動物隱生超過120年的記錄。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水熊蟲


最大的青蛙:巨諧蛙

巨諧蛙是當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青蛙,它的身體從鼻尖至肛門最大長度可達到33釐米,體重最大可達到3公斤。它生活範圍較狹小,主要聚集在非洲西部;壽命可達到15年,它們主要吃蠍子、昆蟲和體型較小的青蛙。它們具有靈敏的聽力,但是沒有聲囊。巨諧蛙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巨諧蛙


最小的青蛙:諾侏儒青蛙

世界上最小的青蛙--諾侏儒青蛙,平均長11.4毫米。介紹這個小個子給大家的是德國的爬蟲學家埃德加和瑞士秘魯混血生態學家亞歷山德羅。這個只有手指尖大的小東西是在他們在Wayqecha研究站進行野外工作時發現的。

動物之最記錄大全(二)

諾侏儒青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