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四大名著人物的死,最讓你記憶猶新?

賈彩歌a1-jia


魯智深吧。

四大名著中很多人都死讓人印象深刻,比如關羽的死,有種英雄末路的哀婉。

比如諸葛亮的死,有大業未成的遺憾。

比如林黛玉的死,有求不得的傷心。

比如秦可卿的死,死的迷霧重重。

比如王熙鳳的死,喜歡弄權,喜歡熱鬧的鳳姐,最後家破人亡,好不淒涼。


比如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也是一種死。

昨日那個天不怕地不怕,活潑跳脫的孫大聖,變成了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孫行者。

就像很多人從叛逆的少年長成沉穩的中年。

比如西門慶的死,大約叫罪有應得。

《金瓶梅》很多死亡,都充滿了市井味道,血汙骯髒,但是真實到讓人顫抖。

這些死亡或者類似死亡中,最圓滿我覺得應該是魯智深。

《水滸傳》中,以魯智拳打鎮關西,開啟了熱鬧熱血故事的序幕,又以“魯智深浙江坐化”

的回目給這幕大劇打上劇終兩個字。

對於很多梁山好漢來說,他們的人生算不得圓滿:

有的被朝廷算計丟了性命,有的遠走海外,開始重新創業。

有的落魄還鄉,被地方豪強欺凌。

有的晚年孤寂回憶過去的榮光。

而魯智深,我覺得他的一生是圓滿的。

魯智深以豪俠之姿登場,為了給一個弱女子出頭。

在水滸世界裡,好漢們為英雄出頭的事比比皆是,比如武松罪打蔣門神。

比如宋江義釋晁天王。

但是為一個女子出頭的好漢很少。

宋江曾為劉高的妻子出頭求過王英,但是那是因為劉高和花榮是同事。

純為一個弱女子出頭,在水滸世界中,大約就魯智深這獨一份了。

他為金翠蓮出頭丟了官職,在桃花他山為劉太公的女兒出頭,胖揍了小霸王周通一頓。

水滸世界中,對女人其實挺殘忍的。



潘金蓮算罪有應得,但是潘巧雲因為出軌就被活剮了,玉蘭因為騙了武松就被一刀穿心,扈三娘全家被屠,還得嫁給殺她家人的人,林沖娘子一點錯沒有,也被當成紅顏禍水掃地出門恓惶死去。

好漢們對女人,真的不甚在意。

除了魯智深。

很多年後魯智深,再見林沖,第一句話也是唯一一句話是:

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曾知阿嫂信息否?

只有他還在惦念那個弱女子的安危。

有人好像總結過,魯智深算是《水滸傳》中的婦女之友。

魯智深這種對女人的好,和西門慶那種別有目的的討好女人不同,魯智深只是單純的同情弱者,沒有非分之想。


因為他是很單純的人。

魯智深行伍出身,一直在軍中,做事直接簡單,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

在五臺山出家時,他雖然喝酒鬧事,隨地大小便,但是當他酒醒後,對自己的錯都認,只是過後往往管不住自己,會再犯。

他對人也是如此,一片赤誠,對人好就是單純的好。

在大相國寺一幫地痞招待他吃酒吃肉,他覺得過意不去,就想回請他們:

過了數日,智深尋思道:“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叫道人去城中買了幾般果子,沽了兩三擔酒,殺翻一口豬,一腔羊。

在他心裡,完全沒有看輕這幫地痞流氓,他只是覺得這幫人對自己好,那自己也要對他們好,如此簡單。

也是由於他的簡單單純,在大樹十字坡,差點被孫二孃做成包子。

他的簡單直接不做作,讓他吃過虧,也讓他結交了一幫江湖朋友。


魯智深奪了二龍山,落草為寇,整個九華山,桃花山其實都算是魯智深二龍山一系的,後來三山歸入梁山,成了梁山最大的山頭之一。

宋江搞招安,魯智深帶頭反對,但是無奈他擰不過大勢,最後妥協了。

梁山幾次出征,魯智深眼看看著自己的兄弟史進死了,武松殘了,林沖和楊志病了,不知道是什麼心情。

《水滸傳》以魯智深打鎮關西熱鬧開場,以魯智深一禪杖打翻方臘結束。

魯智深的使命完成了,江湖結束了。

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魯智深,在聽到錢塘潮時,忽然頓悟,忽然放下,忽然圓寂。

他頓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

看魯智深的這一生,我覺得這是在水滸這個大染缸中最乾淨的一生,他也喝酒,他也殺人,但是他光明磊落,不做作不粉飾,對男人對女人,一視同仁,或許他是最接近佛的。

魯智深的圓寂,我只想到了兩個字:圓滿。




文:薛白袍


薛白袍


對我而言,是《水滸》中的李逵母親之死。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1970年代初,我大概在讀小學三年級,那時候沒有電視,當然更沒有手機。冬天晚上吃過晚飯,八點未到,全家便都躺在床上準備睡覺了。那時住房條件差,我們兄妹三人都與父母擠一個房間睡,一板之隔還睡著祖父祖母,因此臨睡前大家會有一通閒聊。有天父親突然對我們說,從今天起,我給你們講《水滸》故事吧,我們當然叫好!

原來父親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愛看七十回的《水滸》,對主要情節爛熟於心,倒背如流。於是每天睌上全家上床關燈之後,父親就開始講《水滸》,一天講一節,整個漫長的冬夜,我們都是聽著父親的‘’水滸‘’故事入睡的,父親確實有點講故事的才能,繪聲繪色,引人入勝。其他情節我聽過也就過去了,唯獨父親講到李逵母親之死一節,讓當時還年少的我整整難過了好幾天,心裡一直在為李逵惋惜,甚至在心裡責怪李逵為什麼這麼粗心,馬上就可以把母親接到梁山享清福了,偏偏在快要到梁山的時候,因為疏忽,老母親讓老虎吃掉了。雖然老虎最後讓李逵打死了,可人死不能復生呵,老母親真可憐,苦了一輩子,擔心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熬‘’出頭‘’了,卻連命也丟了。李逵也真可憐,不接老母親出來還好,一接老母親倒把老母親弄沒了……從此這個情節一直記憶在我的心裡,直至今天。

後來我才明白,《水滸》之所以能成為名著,不光故事編得精彩好看,人物性格也個個不同,生動豐滿。施耐奄深諳‘’性格即命運‘’的法則。李逵向宋江提出要接老母親來梁山一節,正好表現了李逵孝順長輩粗中有細的一面,而接母親又讓母親被老虎吃掉,恰又是李逵命運的必然。能讓幾百年後的讀者還為之掉淚,這豈不正是《水滸》這部名著的魅力嗎?





叩街問巷走上海


魯迅先生說他的初讀三國,哭了兩次。一次是關羽死了,另一次是諸葛亮死了。

我與魯大師不同,一時抑制不住就把眼淚給了周瑜周大都督。

對周瑜之死實在是印象太深了,甚至在最後一刻我還希望周瑜是詐死誘敵之計。

有次學校社團活動,一時聊起臥龍弔孝

想到我周瑜周大都督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舉手退敵更是瀟灑自如。

大敗曹操於赤壁的功勞竟落到“東風”身上不說,

還把周瑜黑成了小肚雞腸,心理素質不過關的失敗者。

大概羅貫中也覺得黑的太慘了,於是總算是借諸葛亮之口歌頌了一次大都督

大概當時我腦子也抽抽了,覺得只講無法抒發此時心中所感,豪情頓生,

眼淚卻再也控制不住,索性配了那段“臥龍弔孝”詞: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

(公瑾啊,你怎麼真就這麼死了呢?聽到你的死訊,我實在不敢相信)

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

(公瑾,你可知道我肝腸如絞,痛徹心扉?你若在天有靈,就要喝下我這杯酒)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

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想你年方二十,就追隨伯符身旁,為他征戰四方,打下江東基業)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

吊君丰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想你與小喬夫人情深義重,天緣之合,就這麼狠心拋下夫人而去嗎?)

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

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想你當年智計誆蔣幹,反間除水患,文韜武略天下第一,以少勝多世人莫及)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

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

(想你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轉眼間將滾滾長江盡變做火海,何等英雄?)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

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

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 冥冥滅滅,

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

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槑烎夶


秦可卿之死

剛上高中的時候,讀紅樓夢,讀到秦可卿病逝那一章也沒感覺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是,唯獨記憶猶新的就是賈珍,本來秦可卿是賈蓉之妻,但是在為秦可卿發喪的時候,賈蓉跟沒事人似的,自己媳婦死了,好像跟他沒多大關係一樣,作為老公公的賈珍卻“哭得跟淚人似的”,這太令人費解。

還有一點就是秦可卿,小名兼美。"紅學專家"解釋,秦可卿兼有林黛玉和薛寶釵二人之美。這麼個大美人,又溫柔賢淑,卻早早的病逝了,實在是可惜啊!

(晴雯撕扇子)

晴雯之死

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見晴雯指著鼻子罵小丫頭,就想起來晴雯這個“水蛇腰”的女人了。我當時一直在想,什麼樣的腰才是“水蛇腰”呢?首先,身材一定超級好。再加上晴雯“心比天高”的性格,以及“身為下賤”的對比,她不卑不亢,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一點小事,她被王夫人趕走,“心性極高”的晴雯心裡不服啊!自己又沒做錯什麼,卻遭到了這麼不公平的待遇,惱羞之下,病倒在床,臨別見到寶玉“狠命將自己的指甲咬下來”給寶玉做點留念。晴雯是個好姑娘!

金釧之死

金釧作為王夫人的丫鬟,從小就跟寶玉一起,寶玉愛吃胭脂,就老吃金釧嘴上的,金釧也是無奈,也是縱容寶玉。有一次,寶玉正跟金釧鬧,王夫人醒了,看見了“那一幕”(寶玉去吃金釧嘴上的胭脂),使得王夫人一下怒不可遏,狠狠的惡罵了金釧一頓,還說,寶玉都是被金釧給帶壞的。金釧氣不過,投井死了!真是可憐!

《紅樓夢》實在是太好看!每隔一年都想再讀一遍!


讀史思辨


四大名著裡,林黛玉的死,讓潤楊傷心不已。看一次,哭一次。可是如今讓我寫傷心難過的心情,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來。就如同賈寶玉,林黛玉死了,沒有一文,一字的悼念之詞。

有時候痛到極處不能言。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從前世,到今生。書裡說絳珠仙草是為了報恩才來到人間的。其實她是因為愛才來到人間,只不過以報恩為名義。

他們在天上不能相愛,絳珠仙子鬱鬱寡歡。神瑛侍者決定下凡歷劫。絳珠仙子也跟隨他來到人間。他們要經歷人世間的愛情。

在人世間,他們相愛了,可是相愛卻不能相守。寶玉和寶釵即將結婚。黛玉聽到消息後,來到寶玉房裡。問:寶玉你為什麼病了?答:我為姑娘病了。

黛玉回到瀟湘館,只有一息奄奄。紫鵑天天三四趟去告訴賈母。【鴛鴦測度賈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

瀟湘館裡竹葉瀟瀟,只有院子裡的幾個丫頭,沒有一個人來。黛玉強撐著,喘息著叫雪雁取來詩本子和那兩塊寶玉送來的舊帕子,那上面黛玉題了詩。

黛玉瞧瞧,又閉了眼坐著,喘了一會子,又道:“籠上火盆。”……黛玉這才將方才的絹子拿在手中,瞅著那火點點頭兒,往上一撂……回手又把那詩稿拿起來,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鵑怕他也要燒,連忙將身倚住黛玉,騰出手來拿時,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時紫鵑卻夠不著,乾急。雪雁正拿進桌子來,看見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趕忙搶時,那紙沾火就著,如何能夠少待,早已烘烘的著了。

黛玉燒完詩稿便半死了過去。這天晚上寶玉就要和寶釵舉行婚禮。黛玉還有氣,紫鵑請來了李紈。李紈來了。紫鵑再也挺不住了。她在黛玉外間空床上躺著,臉色青黃,閉著眼睛默默流淚,那鼻涕眼淚把一個砌花錦邊的褥子溼了碗大的一片。

李紈道:“傻丫頭,這是什麼時候,且只顧哭你的!……李紈一面也哭,一面著急,一面拭淚,一面拍著紫鵑的肩膀說:“好孩子,你把我的心都哭亂了……再遲一會子就了不得了。”

就在黛玉的彌留之際,那邊寶釵冒名頂替還要紫鵑去扶新娘子拜堂!

嗚呼: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寶玉娶寶釵的這個時辰。

寶玉病得稀裡糊塗,他知道娶的是黛玉,可是成親的卻是寶釵。他不明白為什麼寶釵佔了林妹妹的位置?便問襲人,林妹妹在哪裡。襲人說,病了!寶玉便要去看,可是他太虛弱了下不了床。

寶玉哭著對襲人說:“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裡的話,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橫豎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兩處兩個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發難張羅,不如騰一處空房子,趁早將我同林妹妹兩個抬在那裡,活著也好一處醫治伏侍,死了也好一處停放。你依我這話,不枉了幾年的情分。”

寶釵見寶玉始終放不下黛玉,便告訴他,林妹妹死了。寶玉登時大哭,倒在床上。不知來到了哪裡。

那人道:“此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至此?”寶玉道:“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誰?”寶玉道:“姑蘇林黛玉。”

還有比這更痛心的嗎?連死都不行,寶玉如果隨黛玉走了,還好受一些,偏偏他壽數未盡,不能追隨妹妹。林黛玉無魂無魄,到哪裡找他呢?

我是潤楊,歡迎關注:潤楊的紅樓筆記!


潤楊的紅樓筆記


關羽之死。

我讀三國比較晚,工作之後才讀。上學的時候課本里有後出師表,學的時候很累,就對所有古文,半白話文有心裡陰影,排斥一切古籍。

後來看了易中天品三國,感覺自己能看得懂了,就開始讀三國演義。那時候對三國的故事已經很熟悉了。

讀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

關羽不光是武聖,也是每個男孩的偶像。五虎上將中人氣最高的英雄,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萬軍中斬顏良,封漢壽亭侯,讀到這裡的時候真是讓人心潮澎湃,即使我那時已經走進社會,不再是毛躁的小夥子,也非常激動,亂粉關羽。

劉備稱王,關羽封前將軍,發動樊城之戰。侯爺開始了人生巔峰的最後表演。斬龐德禽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阿瞞幾欲遷都,並連續調兵,張遼,徐晃等魏子十虎幾乎全在趕往樊城的路上,看到這的時候我真是對關羽佩服的五體投地。

結局依舊壯烈,當時真的想鑽進書裡,告訴二爺不能走麥城,劉封叛變。可惜我不能改變任何事。

也許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才是一個武將最好的結局吧。






咱這是讀書人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的死——更準確的說是圓寂,因為非常的傳奇。

如何個傳奇法呢?

我們先來簡單的看下魯智深的精彩一生。

他本名魯達,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後又因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

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應天孤星,擔任步軍頭領。他在徵四寇的戰役中累立戰功,生擒方臘後在杭州圓寂,追贈義烈昭暨禪師。

生擒整部《水滸》的最大Boss方臘,達到人生巔峰之後,含笑圓寂

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描寫。

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 囑付與灑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廝殺,活捉了個夏侯成; ‘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 合當圓寂。眾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 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日必當 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


看看,就在人生最風光的時候,突然聽到錢塘江的潮信,魯智深就突然想起了五臺山老師父送給自己的偈子,從而恍然大悟。

佛學有個專有名詞——喚作頓悟,想想上天也是有趣,多少僧人日夜唸經,虔誠誦佛,卻都無法開悟,而魯智深這個殺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卻最終大悟,不亦傳奇乎?

毫無遺憾的一生

縱觀魯智深這一生,軍官當過,盜賊當過,和尚當過,大樹拔過,好酒好肉吃過,除暴安良做過,熱血兄弟幫過,卑鄙小人打過,最後還擒拿了《水滸》傳中最大的Boss方臘,然後瀟灑坐化成佛,可謂是風光無限,毫無遺憾,又有誰人不羨慕?

所以,有些人死的威武,有些人死的悲涼,有些人死的壯烈,但誰又能死的如魯智深這般傳奇?

最後,我們就用魯大師圓寂時候口誦的偈子,來結束這個問題。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紅塵如鏡


一直以來,都是喜歡聊輕鬆一點的話題。死亡,意味著生命的消亡,個體的流逝,這個問題好沉重。

其實,有生,就有死,“生”和“死”是生命的兩個終端,都無法迴避。

《紅樓夢》裡,林黛玉不是第一個凋零的,也不是最後一個零落的。可是,林黛玉的死,卻成了萬千紅迷心中的最痛。

林黛玉的死亡場景,無論是《紅樓夢》原著裡描寫的,還是87版電視劇裡展現的,或者是越劇《紅樓夢》等所呈現的,都是那麼的令人不捨,那麼的令人憐惜。

林黛玉的死亡,無疑是一個悲劇,是將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生命之花的凋零過程,用中國畫的手法展現到讀者、觀眾眼前的一個悲劇。

林黛玉的死亡也是一種美,一種悲劇美,一種充滿爭議的戲劇表演美。

林黛玉的死亡方式,從來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充滿了爭議。

爭議如下:

1、《紅樓夢》原著裡所描寫的方式

林黛玉得知了金玉良緣已成定局的消息後,不再愛惜自己,肆意糟踐自己的身體,終於“魂歸離恨天”。臨去之前,燒燬了賈寶玉所贈、她所題的舊帕。

賈寶玉迷糊了,可是,林黛玉不知道啊。林黛玉臨終遺言是要回歸故里蘇州,對賈寶玉是抱怨的,口裡唸的是:“寶玉,寶玉,你好——”

這最後的不完整的話,給讀者帶來了無盡的想象空間。是好“狠心”?好“無情”?好“冷酷”?

2、87版電視劇的方式

賈府是以武功立足朝堂的,海疆不太平,賈府的成年男人都要為國出力,賈寶玉也不例外。

賈寶玉捲入了戰爭當中,身處危險之境。林黛玉日夜思念,乃至成疾。再加上賈母生病,王夫人等人的冷迫害,薛寶釵等人的無情。這個時候,是真正的“風刀霜劍嚴相逼”,並且沒有了賈寶玉和賈母的庇佑。

這種情況下,林黛玉最終病亡。

3、判詞所暗示的死亡方式

《紅樓夢》第五回,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是合在一起的,“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玉帶林中掛”,預示著林黛玉不是病死的,是愛情無望後,生無可戀,自己尋死的。她自己拿著一根絲帶,走到樹林裡,吊死在樹上了。

這種死亡方式,是最不能為筆者所接受的。林黛玉,那麼唯美的一個女孩子,那麼追求生活品質的一個女孩子,怎麼可能接受自己成為舌頭長長的吊死鬼的模樣?

4、聯詩暗示結局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出自《紅樓夢》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雲聯詩中的詩句。

“寒塘渡鶴影”,是史湘雲出句。“冷月葬花魂”,是林黛玉所對。這一句取意於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詩:“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及蘇軾《後赤壁賦》“適有孤鶴,橫江東來”一段。

以“鶴影”隱湘雲將來孤居形景恰好,作者曾描寫她長得“鶴勢螂形”。很自然地,不少讀者認為,林黛玉的結局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月亮悽清地掛在中天,林黛玉走進了荷塘裡,她的生命自此消亡。

5、續書裡的各種結局

讀了紅樓,口齒噙香,意猶未盡。於是,一部部紅樓夢續書出現了。寫紅樓夢續書,不是今人的專利。早在清代,紅樓夢問世後,就有人開始續寫紅樓夢了。

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有一部續書,腦洞大開,寫林黛玉死而復活。不是本體的復活,是復活在了丫鬟小紅的身上。復活後的林黛玉,救賈府於衰敗之中,而且還神奇地振興了賈府。

第3、4兩種方式,賦予了林黛玉自主精神,我的生命我做主。雖然消極,卻暗合了她的葬花詞,尤其是第4中月下沉荷塘,“質本潔來還潔去”。











芹夢軒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對於四大名著裡的許多豪傑人物的黯然離場,我都並沒有太大的內心波動,因為從很多種情況來講,這些豪傑人物都離我太遠,我看不到什麼他們退場死亡的悲哀,在我看來,他們或多或少都預料到了自己最後的下場——是將軍的,馬革裹屍;是謀臣的,鞠躬盡瘁;是君王的,龍馭賓天或託孤柔情;做妖怪的,身死道消;做山賊的,死於非命。這所有的豪傑們,他們的死亡,其實並不曾逾越最基本的原則,他們在選擇這條道路的那一刻,對於這種命運,其實是有一定思想準備的。且他們用力活過,為了自己的“道義”、“野心”、“理想”等奮鬥過,對於這些豪傑們,他們的死亡,實在勾不起當時尚且沒有多大的我太多的同理心,故而,對於四大名著裡面的那些豪傑人物的死亡,都不怎麼記憶猶新。

但是《紅樓夢》裡的王熙鳳的死亡,最讓我記憶猶新,還記得當年我上高二,我們的語文老師在那一週連續在班級裡面放《紅樓夢》視頻,我們也樂得其中,放了幾次後,就正好到了王熙鳳死掉的那一集:一片大雪之中,兩個罵罵咧咧的衙役拖著一卷草蓆,裡面裹著的就是前面那個曾經耀武揚威、體面無比的王熙鳳,兩個衙役冒著大雪將她的屍體拖了很遠,場景非常淒涼,最後扔到了一個荒野裡面,罵罵咧咧的走了。隨後電視劇的插曲適時響起,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的眼淚就流下來了。這個場景使我感到無比痛心,第一次對語文老師說的原著裡面的“白茫茫一片真乾淨”有了最直觀的感受。

那曲插曲實在太令我難忘,因為它對王熙鳳的總結太過於貼切了,以至於我後來上大學後還特地去查過那曲插曲,名喚《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家富人寧,
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
昏慘慘似燈將荊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
嘆人世,終難定.

王熙鳳的刻薄與狡詐人所皆知,一雙三角眼總是在算計,可是,當我讀到原著王熙鳳死去的時候吧,我還是會記憶猶新,不禁流下眼淚——這麼一個狡詐貪婪且好強自傲的王熙鳳,再怎麼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恐怕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最後下場是這麼一個了吧,王熙鳳從剛剛出場接見林黛玉時候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這麼一個伶俐人兒,到最後不過是個二十來歲被衙役暴屍荒野甚至可能被野狗所食的人。她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令人垂淚。王熙鳳這麼一個人,她在無人的黃泉路上會不會偷偷垂淚,在登上望鄉臺時候是否會惱恨難過,想念孤苦女兒?

都說和珅曾經特別喜愛過《紅樓夢》,他的最後下場卻無比接近王熙鳳,縱使曾經位列王侯,最後不過破席一卷罷了,不知道他在看《紅樓夢》的時候,是不是在裡面看到了自己,當他在牢裡的時候,會不會想起王熙鳳。

讓我記憶猶新的,其實就是這麼一種來自時代和命運的無力感,正所謂古來樓臺今何在?應皆為一缽黃土罷了。《紅樓夢》不愧是四大名著當中最耐人尋味的,王熙鳳這個人雖然只是作者虛構出來的,卻有血有肉,能讓人為之流淚——說到底,她一個人再怎麼曾經輝煌,再怎樣曾經自傲剛強且伶俐狠毒,到最後關在寒冷骯髒的大牢裡面,連一杯熱水都求而不得,捱到最後無人記得,一身病痛且女兒無人託庇,死後暴屍荒野,真可謂死不瞑目,令我感慨萬千。


戴老師講歷史


印象深刻的有很多,因為最近在重溫《新三國》,恰好看到關羽之死,就聊聊關羽吧。

公元219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的冬天更加寒冷,樊城外的關羽深深地感受到這層徹骨的寒意。這年的秋天,在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了五虎上將,關羽坐了五虎將的第一把交椅,關羽卻並不開心。

馬超的名氣很大,他不認可,打算去跟馬超比比功夫。還是諸葛亮聰明,給他寫了一封信:馬超文武雙全,可是也比不上美髯公你啊,關羽看到諸葛亮這麼說,這才作罷。

關羽這個人,高傲得很!當然,人家有資本,首次亮相就溫酒斬華雄,投降曹操後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簡直厲害的不得了!

他辭曹操、護嫂嫂、尋劉備、夜讀春秋,忠孝仁義表現得淋漓盡致。劉備集團的人更是對他推崇有加,各種高帽子戴個不停。

諸葛亮曾在《隆中對》裡為劉備設計了一份戰略性計劃,要成大業,一是與孫權結盟,二是佔據荊、益二州;之後,就可以尋找機會對曹操實行雙線作戰,一條線是命一上將以荊州之軍向宛、洛進發,一條線是劉備親率益州之眾出秦川。

關羽攻擊襄、樊其實也是在實行諸葛亮的計劃,只不過時機尚未成熟,襄陽、樊城各踞漢水兩岸,歷來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對於曹操的重要性更是非同小可。

關羽打樊城,曹操慌忙派遣于禁馳援樊城,關羽大敗曹軍,于禁走投無路只好投降,龐德死戰到底,被關羽所擒,不屈而死,這二位可都是曹操的大將,曹操大驚,趕忙又派徐晃前往增援,再派十二營兵力趕赴樊城,懾於關羽威名,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紛紛投降,洛陽甚至許都周圍還出現了不少打著關羽旗號的起義兵,關羽一時“威震華夏”。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危局,曹操慌了神,甚至一度打算遷都,以避關羽鋒芒,後被部下勸止。

這個秋天是關羽一生中最為輝煌的秋天,如果關羽見好就收,撤兵回江陵,那麼不但他本人將永耀史冊,三國的歷史也有可能得到改寫。

然而,關羽的性格註定他絕不可能在此時收手,樊城有幾處城牆都被洪水泡塌,關羽決定一鼓作氣攻下樊城,然而正當關羽信心高漲的時候,一道道暗流在深處湧動,悄悄地改變著戰爭的形勢。

孫權來找關羽提親,關羽甩下一句“虎子焉能取犬女”,把孫權給氣壞了。於是孫權和曹操秘密達成協議,一致對付關羽。

關羽北征樊城,起初也很忌憚孫權在背後捅自己一刀,所以他留下一些部隊守衛荊州。同時沿江每隔幾十裡設一個烽火臺,以備荊州旦有變,就可以儘快回援。

然而,關羽周密,敵人比關羽更加周密,而東吳那邊,早已為關羽設下了迷魂陣。東吳先是傳來消息說主將呂蒙因病離開防地,接替他的是年紀輕輕沒有名氣的陸遜,關羽聽說後就放鬆了警惕。接著,陸遜又給關羽寫了一封信,對關羽大大吹捧了一番。關羽一看,這陸遜是個只會拍馬屁的書呆子,對東吳不再戒備,把江陵守軍全都調來樊城打前線。

東吳動作很快,很開就佔領了關羽的根據地荊州,曹操派徐晃前來暫時壓制住了關羽的進攻,曹操援軍不斷,關羽優勢盡失,正當前方失利的時候,後院失火的消息傳來,軍心立時渙散, 關羽部隊撤走,狡猾的曹操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為關羽保留一定的實力,與孫權作戰,關羽撤退途中,將士們聽說家人在荊州並沒有遭罪,過半以上都逃跑去和家人會合了。

關羽無奈之下遂西走麥城,到了麥城,發現麥城除了北面全是敵人,決定從北面突圍去西川,呂蒙早已料到這一步,事先在通往西川的小路上布好伏兵,關羽和長子關平被擒後,寧死不降,時年60歲。

先是關羽的失敗,後是張飛、劉備在復仇之戰中先後身亡,國力軍力立刻由盛轉衰,即便諸葛亮也無力迴天。

由此可見,蜀國之衰敗,自關羽之死而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