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說」全國愛耳日:聽見很快樂,問候很幸福


「健康說」全國愛耳日:聽見很快樂,問候很幸福

耳聾泛指輕重程度不等的各種聽力障礙,是全球流行最廣的感覺器官致殘性疾病,也是我國所有致殘疾病中的首位病因,但大家對聽力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早在1999年,針對我國耳聾發生率高、危害大、預防工作薄弱的現實,國家原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部委局共同確定,積極推進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倡導,將每年的3月3日定為全國“愛耳日”。

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個人和家庭,而且成為沉重的社會問題。及時發現和有效干預聽力損失可以確保患者能夠獲得最大程度康復。2020年伊始,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難以開展線下面對面的科普諮詢活動。為此,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和上海市醫學會聽覺與前庭醫學分會組織撰寫了相關的科普文章,為大家介紹愛耳用耳及耳聾疾病防治健康知識。

小晨是個3歲的女孩,一歲時被被診斷為“先天性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當其他同齡兒童開始牙牙學語時,她只會茫然地看著周圍的一切。醫生仔細地為小晨做了一系列檢查,發現小晨為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在醫生團隊的協作努力下,經過向戶口所在地殘聯提出申請,獲得了國家聽力康復資助項目,很快進行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術後小晨恢復地很快,經過3個月的適應,女孩開始自發地傾聽周圍的聲音,跟著父母學說話了。今年也就順利地考入了幼兒園,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上課遊戲。

什麼是人工耳蝸?

與助聽器不同,人工耳蝸並不是單純地將聲音放大。即使耳蝸毛細胞損傷殆盡,人工耳蝸可直接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人工耳蝸包括體外機和植入體兩部分。當患者經過系統檢查確診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手術時間平均60分鐘左右,術後癒合一週左右。術後一月後啟動設備工作,並接受刺激參數的嚴密調試。建立聲音感知之後,逐漸減少每年調機次數,或者不需要調機。

「健康說」全國愛耳日:聽見很快樂,問候很幸福

(圖片源於網絡)

手術風險大嗎?

隨著術前檢查精密性提高、手術技術的改良、植入裝置性能的進步、電極設計的多樣化、術中影像學和電生理監測技術的普及,人工耳蝸植入技術日趨成熟。手術採用的切口較小且隱蔽, 可以使用表面無線的皮下縫合,避免了拆線時給患者特別是幼兒帶來痛苦和恐懼,減少疤痕形成。

研究提示,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患者的聲音定位能力提高18.5%,而且噪聲環境下言語識別平均提高20%。為了獲得理想效果,最好早期同時或在較短的時間間隔裡實施雙側人工耳蝸植入。雙側植入已經成為國內外發展趨勢。

「健康說」全國愛耳日:聽見很快樂,問候很幸福

(圖片源於網絡)

成人耳聾患者可以做人工耳蝸植入嗎?

對於重度語後聾,也就是既往有聽覺與言語功能、之後因各種原因而喪失聽覺的患者,在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後,大多能很快喚起患者大腦中樞中殘留的語言記憶,在較短時間內恢復語言能力。患者的獨立生活性和自信心、社會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均能得到提高。但如果耳聾時間很長, 聽覺中樞長期得不到聲音刺激會出現退化,伴隨患者對過去語言的記憶會淡忘,將使得現有言語能力降低,並且人工耳蝸植入效果的下降。

「健康說」全國愛耳日:聽見很快樂,問候很幸福

(圖片源於網絡)

人工耳蝸植入是一項涉及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 、教育 、心理和社會諸多學科共同協作的領域 ,是一項具有極強專業性的系統化工程。耳聾患者儘早恢復聽力,擁有社交能力,從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更好地回報社會!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

執筆:

  • 周慧群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時海波 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兼秘書、聽力學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殷善開 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