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特有的这个风俗,你有多久没见到了?

尾牙已过,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包红团,吃寿面,贴白头春联这都是是莆田过年的传统,红团、寿面比较都比较好传承,白头春联却越来越少见了,这些年来,身边很多莆田人春联很多都淘宝直接购买了,跟全国地区的春联没什么区别,但是我们莆田特有的白头春联,可是很有莆田地独有的特,藏着我们莆田人一段心酸的血泪史。

今天在后黄又重新见到了久违的白头春联,看着确实有点亲切,说起莆田的白头春联,有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红纸上方留有两寸长的“白纸额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

将买回来的联纸,按门槛的尺寸折红纸。


莆田人特有的这个风俗,你有多久没见到了?


莆田人特有的这个风俗,你有多久没见到了?


将红纸割成条幅。


莆田人特有的这个风俗,你有多久没见到了?


莆田人特有的这个风俗,你有多久没见到了?


莆田人特有的这个风俗,你有多久没见到了?


后面就直接毛笔写上春联文字即可。


莆田人特有的这个风俗,你有多久没见到了?


跟直接买现成的春联相比,现在这种人工量裁的白头春联确实麻烦了许多,但是也更有原汁原味的传统哈。

相传这独具特色的“白头春联”风俗,也是有历史故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相传清兵入关后,滥杀无辜百姓,莆田不少人家也身陷其害,因办丧事贴了白联。而此时时逢春节,为表“国泰民安”,家家户户只能按照要求贴红联。在悲伤和愤怒中,有先辈在贴红春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

另一种说法,传播比较广泛,在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突袭莆田府城,据城一个多月内烧杀抢掠,致成千上万的百姓在离乱中家破人亡。后面戚继光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老百姓重新过年,在余哀与新喜的矛盾中,莆田百姓选择了折中的办法:在白联上覆盖红联,顶部留出一段三五寸长的白色额头,俗称“带丧”,以示喜中带忧、“心有余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