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消化不良有哪些表現?

並非不快樂


寶寶的胃腸系統發育還不完全,如果在餵養過程當中出現飲食不當、餵養過多,或者生病使用了抗生素等,就會導致寶寶胃腸功能紊亂,胃腸蠕動、消化能力下降,寶寶出現相應的噁心、嘔吐、食慾不好等症狀。

判斷消化不良:

  • 嘔吐,從寶寶的口腔中聞到非常刺鼻的酸臭味。

  • 食慾降低,之前還能吃很多,突然就不吃了。

  • 排便異常,出現腹瀉或者是便秘的症狀。

  • 睡眠躁動,夜晚經常翻身,還會哼哼唧唧地哭。

  • 出現不斷打飽嗝,腹脹,放屁次數增加等現象。


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深究其原因,往往都和寶寶腸道菌群失調有密切關係。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幫助寶寶促進消化吸收、合成營養物質、提高免疫力、抵禦有害菌入侵等。然而,0~3歲寶寶的腸道微生態是動態變化的,腸道菌群平衡一旦被餵養方式、抗生素使用、輔食添加、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等外界因素打破平衡,被致病菌入侵,就可能導致寶寶發生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疾病發生。


兒科醫生鮑秀蘭


不怕大家笑話,我家兒子每天能不能大便是我們家的頭等大事。這小傢伙從出生就排便不正常,要麼旱,乾涸龜裂求雨露;要麼澇,黃河氾濫,一瀉千里止不住。不是便秘,就是拉稀。嘴巴還特別特別特別臭,特別是早上起床的時候,他一張嘴,我去!燻的我睜不開眼!彷彿化糞池氾濫一般!各種藥物,各種推拿都嘗試過,效果有一些,但是不能停,一停就回到原點。終於有一次,我找到了原因。我家兒子吃飯的時候,噎住了,一下子就吐了,從他的嘔吐物裡,我找到了線索!那就是一根一根又一根完整的青菜,沒錯!是完整的!因為他根本就不嚼!天啊!怪不得他總喊著要吃麵條,不吃米飯!從此後,我對他吃飯進行嚴格要求,必須細嚼慢嚥,必須給我嚼十次以上,必須多吃青菜,先吃青菜再吃肉,而且每頓飯不要吃的過飽,然後在其他方面我也總結了幾點:

一,多吃青菜和水果,每天必須攝入綠葉菜,和涼性或平性的水果,比如獼猴桃,山竹,草莓,西瓜,梨之類的,少吃熱性水果和辛辣食物。

二,多運動,多去戶外,少窩在家裡,保持足夠的運動量和日曬。

三,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和排便時間,儘量每天早上進行排便,有沒有便意都要去試試。

四,隔一段時間吃幾天七星茶或者消積化食的藥物進行調理和預防。也可以喝乳果糖配上益生菌吃一段時間。

大概就是這樣,到目前為止我家承祐消化不良的症狀減少了很多,便秘的次數已經非常少了。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幫到需要的人,謝謝!





學友熱


兒童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於有餵養不當的經歷引起的,比如吃太多了或者吃了難消化的食物。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狀有:

1、食慾下降

孩子原本食慾不錯,能正常吃飯喝奶,但慢慢的變得不愛吃,進食慾望逐漸下降,吃一點就容易飽,變得挑剔,並由開始的挑食,一步步進展成厭食。

2、便秘或者腹瀉

有的消化不良會便秘,而有的則大便溏稀,次數多,不論哪種,大便多會伴有酸臭味。

3、腹部脹滿、不適感

有的寶寶肚子會鼓起來,消化不良或者腸胃蠕動減慢、消化酶活性下降,導致食物不被完全消化出現腹部脹滿感。

4、煩躁不安、睡不安穩

晚上是副交感神經的作息時間,身體代謝活動減慢,消化減慢,但如果消化不良,導致晚上腸胃也不得不繼續“工作”,導致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

5、免疫下降,易感冒咳嗽發燒

消化不良,身體不能很好的提供能量,導致身體免疫也下降。

 

除此之外,消化不良還可能表現為口氣重、情緒不佳、低燒等情況。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應該及時注意飲食情況,積極調整。

 

如果還有疑問發私信給我,關注“營養師媽媽藍弧”還可查看更多育兒乾貨哦。

 



營養師媽媽藍弧


寶寶消化不良的症狀一般反應在大便方面,排洩物一般能看出來發白,有沒有消化的食物,母乳的會看到奶瓣,加輔食的會看到實物殘渣,排便次數增多,這個時候回來就能確認是消化不良了。

那消化不良了怎麼辦呢?

首先針對純母乳的寶寶,應該要餓一下,餓四個小時以上,4個小時後就可以吃母乳了,中間餓了可以喝一點水,這樣腸胃得到充分休息基本就會恢復正常了。媽媽們千萬別不捨的餓孩子,我以前也是,覺得餓四個小時太久了,就讓孩子吃,可是越吃越拉,因為腸胃還沒休息過來,一直超負荷工作,所以沒辦法把食物消化處理好。

其次母乳媽媽的飲食也應該注意,最近一週內不要吃寒涼的水果,肉類海鮮等,這樣孩子恢復的更快,對於已經添加了輔食的寶寶,這個時間最好先把輔食停掉,只吃母乳,同樣四個小時後再吃母乳,輔食完全好了後一週後再慢慢加。

最後耐心等待痊癒就好啦!祝寶寶們能健康成長!


中醫育兒的媽媽


\t在生活中,兒童出現消化不良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們不要太擔心,若是孩子疑似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家長們可以先觀察,從而適孩子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如果孩子出現消化不良的表現如下,第一,孩子會有口臭,這是因為已經吞食的食物難以消化,所以經常先出現口臭,尤其是在早上,而出現口酸則是乳製品停滯的情況。如果家長們發現寶寶起床時或打嗝時有嚴重的口臭,則有可能是消化不良的跡象。第二,孩子食慾不振或厭食,如果孩子消化不良,經常出現失去食慾、腹脹或孩子腹部不定時發出咕嚕聲。第三,如果一個孩子還處喝奶階段,孩子經常會吐奶,大的點可能會出現嘔吐現象,吐出來的時候雖然很酸,但是整體精神面貌正常,這種情況不太擔心。第四、孩子可能有腹瀉症狀,即一天拉肚子5、6次,甚至更多,糞便含有少量水分,或有酸味,較大者可能出現惡臭味現象,或可見一些明顯食物殘渣。第五,是孩子可能有易怒、哭鬧、手熱,晚上不睡覺,甚至有低燒的情況。夜間睡覺時,還出現頻繁的踢被子,在這個時候,他們大多是因為食物無法消化,產生內部的熱量,因此無法平靜的入睡,如果出現這種症狀,最好去醫院及時治療。


寶媽育嬰


寶寶消化不良是寶寶發育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長久的消化不良,會造成寶寶積食、厭食,長久下去寶寶就容易發育不良,影響寶寶生長。

如何判斷寶寶消化不良,主要是從看、聞、摸、這幾個方面去判斷。

首先是三看

1.看舌苔

舌苔厚膩、黃白,如果積食時間比較久舌苔黃有的孩子還有地圖舌。

關於舌苔辨析,大家可以看我的文章。


2.看大便

這個是最直接判斷寶寶消化情況的方法了。在當媽媽之前,看到媽媽們發寶寶便便照覺得噁心,等到自己當了媽媽,就每天盯著寶寶便便,看寶寶消化的好不好。

如果便便中有奶瓣、呈泡沫狀、大便乾硬、稀水樣便,這些都是寶寶消化不良的表現。

3.看鼻樑

很多孩子的鼻樑上,也就是山根的地方發青,有些孩子甚至會有一道明顯的青筋。中醫上說這是脾虛的表現,臨床上常見這類孩子往往有消化不良的症狀。

然後是三聞

1.聞寶寶嘴巴,有沒有酸臭味。有時寶寶還經常打嗝,可以聞到明顯的酸味。

2.再聞寶寶大便有沒有臭味

3.寶寶消化不良時有時也會經常放屁,也比較臭。

想一想

回憶下平常寶寶的飲食結構,有沒有均衡飲食。有的寶寶比較偏食,比如只吃肉,不吃菜啊,愛吃零食啊,或者寶寶不愛喝水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會造成寶寶消化不良。



摸一摸

1.看看寶寶的腹部,摸一摸,看看有沒有腹脹的現象。

2.摸寶寶的手腳心是否發熱,寶寶積食了中醫常說有內火,手腳心也比較熱。

日常三觀察

1.觀察寶寶情緒

寶寶消化不良情緒也比較急躁,表現為哭鬧不安、挖鼻孔啊、啃指甲啊。

2.觀察寶寶睡眠

寶寶睡覺時身體不停翻騰,愛踢被子,有時還會咬牙磨牙流口水,臉紅老憋氣亂扭頭,手腳亂舞,喉嚨發出似羊的叫聲。

3.觀察寶寶食慾

寶寶消化不良往往表現為吃不下,經常是一天感覺肚子都不餓,勉強吃一點點又吃不下去了。

以上是我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消化不良,希望能幫助到你。

我是兒童營養師,臨床主管護師,擅長小兒消化,關注我,帶你健康育兒。


營養中藥師瑞雪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為了讓孩子消化正常,媽媽吃東西也要注意,不能隨便亂吃,你吃的東西都會轉化為奶。/<font>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排便不規律了,就要特別注意觀察,在寶寶精神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症狀判斷寶寶是否為消化不良:/<font>

  1、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腸鳴音增強,腹脹。/<font>

  2、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font>

  3、拉綠色便便;有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中有奶瓣和泡沫。/<font>

  4、食慾不振。/<font>

  如果寶寶有以上症狀,便可以初步判斷為消化不良,再結合寶寶具體的排便情況,便可以得出簡單的結論了。/<font>

  1、便便帶腐敗性酸味,泡沫多,說明糖類或澱粉類過多導致消化不良,應適當減少。/<font>

  2、便便臭味明顯,不成形,則表示蛋白質腐敗作用增加,也就是蛋白質過多導致消化不良,這個時候就應當減少奶量。/<font>

  3、便便泡沫多,有灰白色的皂塊樣物,呈奶油狀,表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font>

  4、便便綠色稀水樣,便數增多,寶寶精神狀況較好,表示腸蠕動亢進,屬飢餓性腹瀉,應該增加奶量。如果精神狀況差,伴有嘔吐發燒等症狀,則可能為病毒性腸炎。/<font>

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況不佳,還伴有嘔吐發燒或者便便中有異樣顏色,還需儘早到醫院檢查。而消化不良的寶寶則應根據病因適當調整飲食,加強護理。/<font>新生兒發育時期,各方面的護理都需要多加註意,腸胃便是重點之一。倘若新生兒被診斷為消化不良,媽媽需要在護理的時候多加註意,遵循醫囑調節飲食,注意寶寶各方面的衛生,觀察寶寶的大便次數與情況,按照其護理原則照顧寶寶。


zjp1860


寶寶常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消化不良在中醫裡將就是積食。寶寶消化不良很容易沒有食慾,造成營養不良,進而影響生長髮育,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寶寶積食都是溺愛惹的禍

對於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寶寶往往沒有自制力,使勁地吃,但是很多媽媽會把寶寶喜歡的食物讓他吃個夠,其實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寶寶每天吃的食物應該多樣化,同一種食物攝入過量,超出腸胃的消化能力,食物就會堆積在腸胃裡,導致寶寶積食。

這種情況下,首先應該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含有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鈣等,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營養,還容易被寶寶吸收消化,而且還含有多種抗體,能預防寶寶積食。所以,堅持母乳餵養是最科學的餵養方式,可以避免寶寶產生積食。

哺乳的媽媽飲食宜清淡

對於哺乳的媽媽來說,飲食宜清淡,可以吃些絲瓜湯、鯽魚等可以促進乳汁分泌,不宜過多的飲用高蛋白、高脂肪的湯類,比如豬蹄湯、母雞湯等,否則寶寶喝了很容易這樣的母乳會出現積奶的現象。

晚上輔食不要吃的太晚太膩太飽

寶寶晚上吃的太晚太飽太膩,都會腸胃十分的不好。因為寶寶晚上運動比較少,腸胃蠕動比較緩慢,吃多了會增加胃腸的負擔,不利於消化吸收。

所以,寶寶的晚餐最好吃的清淡一些,比如粥、糖、素材等,進餐的時間最好是在18點左右,並且吃的七八成飽就可以了。

此外,吃肉的話最好選擇一些脂肪含量比較低的雞胸肉、魚肉等,甜點和油炸的食物儘量不要吃。


劉明瀟



貝適邦育兒小百科


脾胃弱是許多寶寶都會有的問題。脾胃弱可以影響寶寶的食慾和消化能力,從而間接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因此,家長們要引起重視。

寶寶脾胃弱的表現

1、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是寶寶脾胃弱的最常見表現之一。

具體表現在寶寶食慾不振、不思飲食,甚至連以前愛吃的食物也不吃了。

2、消化不良

脾胃弱的寶寶,很容易發生消化不良。只要吃一點偏硬或者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吃的東西雜了一點,就會噯氣腹脹、消化不良。口舌、排洩物都會有酸臭味。

3、腹瀉或便秘

脾胃弱的寶寶還容易腹瀉,尤其肚子不能受涼,受涼比腹瀉。

此外,因為消化能力若,腸胃蠕動慢,還容易發生便秘的情況。

4、睡眠不安、容易哭鬧

脾胃弱的寶寶消化能力差,容易腹脹腹痛,導致夜間睡眠不安,容易哭鬧。

怎麼調理寶寶的脾胃?

1、不要餵食過度

俗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小兒是非常容易積食的。一次積食,對脾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給寶寶調理回來。

而且寶寶對飲食通常沒有節制,也會因為大人的讚美、或者對某種食物的喜愛而大吃特吃,導致積食,損傷脾胃。

因此,家長們要注意寶寶的飲食,不要給寶寶餵食過度!

2、注意保暖

現在冬天到了,要注意給寶寶防寒保暖,尤其是外出活動時。

此時,小寶寶發生著涼的可能其實比冬天要大,尤其是寶寶的腹部。可以給寶寶帶個肚兜或者圍肚,保護好寶寶的腹部,這樣就不怕寶寶肚子受涼,導致一系列脾胃問題了。

3、不要給孩子多吃生冷食物

生冷的食物是非常傷脾胃的。夏天即使很熱,也不要給寶寶吃太多瓜果、冷飲,以免敗壞寶寶的脾胃。

4、按摩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給寶寶做做按摩。比如捏脊、按摩腹部。

還可以將雙手搓熱,溫暖寶寶的腹部。

5、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規律的飲食、規律的睡眠以及規律的運動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寶寶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同時,寶寶的日常飲食要營養均衡,要尤其注重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比如奶粉、雞蛋或者雞魚肉等。

其實,大部分寶寶都存在餵食過度的問題。一旦餵食過度、過雜,就容易發生積食。積食很傷脾胃,導致消化能力又變弱。如此,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家長們要牢記這句俗話哦:要想寶寶安,三分飢與寒。對於脾胃弱的寶寶來說,要尤其注意避免積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