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死因之謎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關於他到底因何而死,一直有三種說法:一是“溺水而死”,一是“病死”,一是“吃得過飽而死”。

“溺水而死”一說最早出現於唐人李觀的《杜傳補遺》,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甫往耒陽,聶令不禮。一日,過江上洲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漲,為驚湍漂沒,其屍不知落於何處。洎玄宗還南內,思子美,詔天下求之。聶令乃積空土於江上,曰:‘子美為牛肉白酒脹飫而死,葬於此矣!’”原來杜甫避臧[插圖]之亂時,船在耒陽足足被困了近半個月,一點也沒有消息。耒陽縣令派人去尋,也沒有尋到,後來大家以訛傳訛,杜甫竟被說成是“溺水而亡”了。這樣的說法,很多人都認為不足為信。

至於杜甫是“病死”還是“吃得過飽而死”,自北宋以來就有爭議。《舊唐書·杜甫傳》載:“永泰二年(770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耒陽,時年五十九。”《新唐書》則更進一步指出,這導致杜甫斃命的牛肉和白酒,是耒陽聶縣令送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郭沫若先生比較認可這種觀點,他還進一步分析說,杜甫是吃了太多的變質牛肉中毒而亡:“聶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當多,杜甫一次沒有吃完。時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後24小時至28小時初生之毒最為劇烈,使人神經麻痺、心臟惡化而致死。加之又有白酒促進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環,而杜甫的身體本來是在半身不遂的狀況中,他還有糖尿病和肺病,腐肉中毒致死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的。”(《李白與杜甫》)可是,如果杜甫因為吃得過飽而死了,那麼在此之後,他怎麼又會有《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等作品呢?

這樣看來,杜甫病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杜甫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在詩作中提到自己患有糖尿病:“棲泊雲安縣,中消內相毒。”“中消”即指的是糖尿病。不過,這種說法也不能最後定論。

杜甫死因之謎


杜甫死因之謎


蔣兆和所繪杜甫像。杜甫工詩,但因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安史戰亂時期,經歷了長期的流亡,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語言精練,風格濃郁,故稱為“詩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