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買賣股票,什麼價格賣股票?擇時還是估價?一文秒懂

股市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每天每時每刻,它都處在波動中。

而且一般而言,每過幾年,市場都會出現一次整體性的大幅度變動。

投資者身處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很自然地會對利用市場波動獲利產生興趣。


什麼時候買賣股票,什麼價格賣股票?擇時還是估價?一文秒懂


什麼時候應該買股票?

什麼時候應該賣股票?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投資收益最大化?

這些問題,有意無意地都會被投資者探索和思考。


於是,面對市場的波動,投資者有了兩種可能的獲利方法

第一種,投資者以預測股價未來的漲跌為基礎,來決定自己的買賣決策;

第二種,投資者以對股票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為基礎,來決定自己的買賣決策。

第一種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擇時法”,第二種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估價法”。


擇時法和估價法的定義和區分,不是我的發明或創造。

格雷厄姆在寫作《聰明的投資者》時,早就在這本書裡對這種兩法進行了專題的分析和研究。


那麼價投祖師對這兩種投資方法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呢?

對此,格雷厄姆是這樣說的:


我們確信,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聰明的投資者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我們同樣確信,如果投資者以預測為基礎強調擇時交易,那麼他最終將成為一個投機者,並面對投機所帶來的財務結果”;


擇時交易對投資者沒有實際價值,除非它恰好與估價法相吻合,也就是說,除非它能使投資者按在大低於自己以前的售價重新購買到自己的股票”。


這兩段話翻譯成大白話,可以這樣理解:


1、理論上講,擇時法和估價法,聰明人使用起來,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2、但以預測股價為基礎的擇時法終歸還是一種投機行為,使用這種方法要做好承擔投機失敗的一切後果;

3、擇時法對投資者而方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真正的投資者應該使用估價法來決定自己的投資。


格雷厄姆認為,保守的投資者應該努力避免投機行為帶來的損失。所以他對擇時法和估價法的取捨態度,自然而然,不言而喻。


寫到這裡,我想到了兩件事,似乎非常有必要跟大家共同分析和探討一下。


第一件事,《生活中的投資學》對擇時問題的分析和探討。


在這本書中,曾談到“價值投資者應不應該擇時”這一古老的話題。

我的觀點是:價值投資者也應該學會擇時。

在分析論述時,我舉了個例子:巴菲特為了購買某隻心儀的股票,也經常耐心等待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在股票估值過高時堅決不介入,這本質上也是一種擇時。


通過上述介紹朋友們應該能認識到,我這裡講的“擇時”和格雷厄姆所講的“擇時法”中的擇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格氏批評的是“以預測股價漲跌為基礎”的擇時,而騰騰爸贊同的則是“以為股票內在價值進行評估為基礎”的擇時。

我還提出一種觀點,“牛市之中,不買也是投資”——本質上,也是站在估值角度上的一種考量。


綜上:此擇時非彼擇時,請讀者諸君擦亮眼睛,莫搞混。


第二件事,是最近已經非止一位朋友向我詢問:我現在滿倉,不知下一步股價是漲還是跌,所以不知如何操作,請我支支招。


對這類問題我通常以沉默應對。

但問的多了,碰到問得真切而又急切的朋友,我也會簡單地回覆一下。


其實這個問題,表面上是“投資者是否應該控制倉位”的問題,本質上還是一個“投資者是否應該擇時”的問題。

我對這個問題的基本態度是這樣的:


1、我在市場估值不高、沒有出現明顯的泡沫之前,是不會有主動的控倉行為的;

2、我只要認為自己手中的股票還處在低位,股價還明顯低於價值,就會滿倉操作;

3、我有比較良好的現金流支撐,能夠在股價下跌時不斷加倉投入,這樣我就能夠獲得比一般人強大得多的波動承受能力。


我想,對擇時和估價,以及對當前市場應該如何操作,我講得夠明白了。

全文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不推薦股票,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