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要衝一衝985還是選一個保守一點的211呢?

月光下的溫唇


985/211是很重要,但是個人覺得還要看所在城市以及導師水平。第一目的是有把握考上,第二目的才是衝好學校。比如深圳大學不是211/985,但是所在城市是一線城市,工作機會多,城市建設標準高,學術自由,靠近香港,有很多交流機會。

畢竟很大程度讀完研究生留在當地工作。

個人建議,先選兩三個想去的城市並願意以後留下來生活,其次在這幾個城市裡面比較學校。


UD放矢教育諮詢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問題,不妥之處,敬請海涵:

考研選擇專業和導師要比選擇學校重要。

一、985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都在全國高校排名的最前列,但是,也並不是每個專業都很好。在211高校中,有些學校的某些專業也是全國最好的,比985高校還好。如果您現在已經確定了自己要考的專業,您瞭解一下這個專業的全國高校排名,按照排名再去通過相關高校的網站去進一步解一下真實情況。現在基本上每個高校的網站都會有研究生專業的發展情況、教師隊伍和近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率等。

二,等您瞭解了之後,您再根據自己的複習備考情況去考慮選擇學校。如果你選擇的專業辦得好的學校屬於985高校,我建議你還是報985高校。“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你報考了985高校,你就會逼迫自己去好好複習,將來很有可能考上985高校;如果你報考了211高校,將來要麼是211高校,還有可能是普通高校。

三、如果你所選擇的專業辦得好的學校屬於211高校,那你就去報211高校。因為對研究生來說,從某種程度來講,你選擇的導師決定了你以後的前途。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全部內容,如果大家認可,麻煩點個贊。

(我是頭條號“雨相”,專注教育領域問題,已獲得3萬多粉絲支持,歡迎大家關注)


雨相


您好,不知道您本科是一個什麼層次。211/985在中國學生心中已紮根太深,當然很多公司也把這個作為一個招聘的條件,下面來做一個近幾年我國考研情況的一個簡單分析。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只增不減,本科生的擴招逐年提升,因此本科學歷早已經不足使自己在社會上立足,這導致大部分同學本科畢業後選擇深造讀研,來為自己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根據研招網2018-2019統計的考研數據(如下圖所示),自15年以來,我國考研人數逐年增長,人數從15年的165萬人增長到19年的295萬,短短几年人數增長近一倍,且增長趨勢呈上凹式。由此我大膽預測在20年我國考研人數可能會超過230萬。考研人數一直遞增,但是研究生招生人數卻並沒有有很大的增幅,這就導致考研競爭力近幾年異常激烈。

另外,我國於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15年之前專業碩士一直不溫不熱,社會認可度並沒有學碩高,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專業碩士也被社會認可,自2015年以來,報考專業碩士的研究生逐年遞增,拿湖北省為例(如下圖所示)15年報考學術碩士的比報考專業碩士的多了不少,但是到16年兩者就基本持平,在隨後幾年專業碩士報考人數一直都超過學術碩士,並且差距逐年提升。拿本人為例,本人與19年順利考上研究生,在複試過程中就發現,專業碩士的競爭力明顯高於學術碩士。

綜合以上分析,隨著考研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對於一個普通高校的學生考取一個211/985(偏遠地區的例外)院校已經具有一定難度,並且近幾年調劑人數之多不可想想,所以能一志願上最好,不建議不要想著先報一個好一點,考不上在進行調劑。當然還要根據專業,學習情況等諸多因素綜合考慮。

根據您提的問題如果有把握211建議考211,不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到最後一個都沒抓住。

本人愚見,敬請斟酌。




偽吸血鬼聯合會會長


考研選什麼學校,是保穩的211還是衝擊985名校,取決於個人的學習基礎和應試能力,當然還有自己的考研目的。

如果學習基礎一般、應試能力一般考研也只是為了一張研究生文憑,那麼考個普通211高校的研究生並且能順利畢業已經足夠了,211大學的研究生已滿足很多普通事業單位或者企業的人事招聘要求了。

如果成績名列前茅、心理素質極好、應試能力強,科研能力厲害,那是肯定要去衝一衝985名校的。畢竟985高校的師資力量更雄厚,科研條件更成熟,一些對外交流訪學的機會更多,能考上985院校的研究生,科研能力會提高得更快、科研平臺更好、資源也更豐富。名校研究生畢業也能進一些更好的單位。

做人既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如果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也差。考研決心又不堅定,還一心想考985名校的研究生,不能成功會很有挫敗感。當然如果有條件能夠一考再考,不擔心生活費問題也不愁找工作,可以堅持985名校的考研計劃。如果家境一般,學習能力一般也不能承受考研失敗,那還是考普通211院校的研究生吧。


善感的小泥巴


按理說,考研的時候,更應該看專業和導師,學校的層次只作參考,當然,一般而言,好的專業多在985、211。如下情況,建議985:一是你本科的院校一般,是二本甚至三本,你需要用考研改變自己的出身。二是211、985都有你想考的專業,且專業質量和排名不相上下。其實,很多院校,既非985,也非211,但卻有著非常不錯的專業,比如西南政法大學的法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氣象等等。能考上這些院校的研究生,至少就業前景非常好。考研選院校,建議參考雙一流和教育部專業排名,雙一流專業和A類專業肯定錯不了。


稅務律師何威


大家好,我是自由談判者,今天剛改的名,😁😁😁

我來為你回答問題。

提問者的盲區

提問者雖然特別選想別人趕快告訴他該如何選擇,以便自己可以把自己心中糾結的問題解決掉。無可厚非,這固然是一件好事,有助於提問者得到各式各樣的回答。但是,從整體來看這個問題,顯然有比較重要的信息缺失,最重要的是提問者並沒有說明自己目前的實力,如果這個基礎點像我一樣的回答者get不到,那麼很可能就會給你亂講一通,給出各種各樣的建議,讓你在更多的選擇中苦苦哀求。

回到殘缺的問題來

不是我過分誇大提問者的問題,而是,我給別人提出建議必然是要有自己的責任所在。可能許多人看到這兒會嗤之以鼻,但是我反倒覺得是實事求是。比如,一個同學問你:我考北京體育大學值得嗎,這種提問難道真的很好嗎?

我不這麼認為,這還的依據提問者目前的狀態和實力。我還想我問你配的配不上呢?如果他本來有考哈佛的料你選擇北京體育大學,你這不是屈才嘛,但是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三流大學的同學,你考北京體育大學,不是很值得嗎?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的提問者,我沒有刁難你的意思,我想說的是我們做提問者時,應當有自己對自己的瞭解,比如你目前的複習情況,自己的基礎狀況等信息應該給回答者看到,這樣才不會因為關鍵信息的缺失而給你的回答不知所云,只有在信息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我們才會為你分析出更好的答案,這樣既是我們作為回答者對你負責人,也是我們作為回答者對自己負責人。

提問覆盤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一個更優秀的提問者,這樣才會讓大家都收益,不至於雙方之間缺少溝通的橋樑。以便於我們友好合作,共同努力把問題解決。

最後,我對提問者說一聲抱歉,可能我說話比較中,但是以後你就會明白做一個嚴謹的人很重要。

我是自由談判者,感謝大家的指點與轉發,期待下次再見。


談判學及其應用


求其上得其中,複習的時候公共科目要按照985的目標準備。

等到要複習一半多的時候,衡量一下自己的水平,看自己大概能考多少分,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學校,再加大力氣針對性複習專業課。

大家都知道985好,學校的招牌可能就可以值五六千一月,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考的上的,客觀看待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如果可以接受二戰,水平還可以,建議拼一把。拼過才不後悔。


想起來的都被孫子用了


如果你所學的專業是文科,建議選擇一個985。因為,無論是985還是211,文科專業所研究的領域大同小異,只是師資力量和平臺的差異。

如果你學的是工科專業,建議參考專業排名。排名靠前的學校自然實力不俗。

還有就是,你要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目標院校的考研難度來定。因為,如果你不量力而行,高估了自己,你會發現,最後有個學上都很棒啦!


謙遜的湯姆貓


針對沖沖985還是保底211,先要明確幾個問題:

1.沖沖985,但是沒考上怎麼辦?如果調劑了一般的學校,是否願意去讀?如果沒考上,是否願意二戰?

2.保底211,但是成績還挺不錯,會不會不甘心選擇211?

3.985與211的比較,綜合地域因素,985不一定比211難考。是否有明確的目標院校?往年這兩所學校的分數線和錄取情況?

總之,選擇報考院校就是一種博弈,不同的選擇走向不同的方向。因此,個人要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取捨,個人是否願意承擔不同風險帶來的後果。


麥達知道


每年的考研大軍中,

有多數人都奔跑在追逐名校的道路上。

不少前輩也告訴我們,

考研不考名校就是白考。

名校可以為之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

為以後升學找工作鍍金,

造成很多人與之死磕到底,

屢敗屢戰。

只是,

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

我們到底要不要追“名”呢?

01 大學生考研為何扎堆名校?

無論在軟件方面還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資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無法企及的,名校自身的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

其次,高校研究生擴招導致普通研究生畢業就業競爭力降低,再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名校考研甚至已成為考研的一種“潛”趨勢。

1、高考歷史問題

“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我從高中起就想去人大讀書,高考沒有發揮好,只能讀個省內普通二本,大學四年我都很努力的學習,為的就是能考上人大的研究生。”

2、就業現實問題

“投了兩個月簡歷之後,我決定考一個名校研究生。因為這個社會太現實了,如果有985、211的學生來應聘,就絕對不會要我這種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在面試的時候已經碰到過好幾次這樣的情況了。考研真的是很無奈的選擇。”

3、名校頭銜價值更大

“我們班好幾個同學,連本校保研都放棄了,就是為了考北京的名校。我也受到他們的感染,覺得不考個名校,考研就沒有意義,讀研出來也沒有很大價值。”

02 名校考研競爭有多激烈?

名校向來是眾人追逐的首要選擇,是考研大軍盡力追逐的目標。扎堆考名校的直接後果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少的可憐的錄取名額,千萬人爭的頭破血流,用“慘烈”來形容也不為過。

1、錄取分數線高

“好學校錄取分數線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加也相應的水漲船高。

一些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更是高的離譜。比如今年北京交通大學會計碩士錄取分數線是220。這個分數報考北京工商大學的話是妥妥的錄取,但是如果報考人大、央財,可能連面試都進不了。”

2、專業課要求高

“名校對專業課的要求更高。就拿經濟學來說,普通院校的指定參考書目可能只有2-3本,而名校的參考書普遍都有4-7本,在同等的複習時間裡,要消化這麼多書,還要考出高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3、保研/推優趨勢上升

“各高校,尤其是名校近年的保研/推免比例逐漸加大,有些甚至佔到了招生總額的一半。這對參加統考的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實際通過統考通道的招生人數減少,報考人數卻越來越多,報錄比嚴重失衡。”

03 考研死磕名校,到底值不值?

名校可以為之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為以後升學找工作鍍金......

我們到底要不要追“名”呢?

有人認為,青春總得搏一次

“在奮鬥的年紀為了夢想瘋狂一把才對得起我的青春。而且考上名校,眼界、圈子、資源都會不一樣,我願意為了夢想付出任何代價。”

有人認為,死磕名校壓力太大

“從理智和現實角度,我不是很贊同死磕名校。能考上名校固然好,但是也要考慮自己的學習基礎。如果基礎不好,非要衝名校,在複習中一次次的挫折,尤其到備考後期,精神壓力過大,很容易導致心態失衡。”

有人認為,名校就業同樣面臨壓力

“很多學生只看到名校的光環,忽略了很多問題。比如名校也有弱勢學科,師資力量和學科建設相對薄弱,實力甚至不如某些普通院校。而且名校畢業證並非就業的萬能通行證。企業選擇人才更加重視應聘者的綜合素質,而不只關注畢業院校。所以,名校畢業生就業同樣面臨著壓力。”

04 寫在最後

在考研擇校過程中,應該慎重對待“名校情結”

一、 學會認識自己

在決定考研時,先問問自己,我考研的動機是什麼?我的興趣在哪裡?興趣能和考研聯繫在一起嗎?哪些院校開設了相關的專業?在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加之半年的複習,我大概能達到什麼分數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學校?

這些問題是你擇校之前必須思考的。學校和專業就在那裡,而適不適合你,才是最關鍵的思考點。

二、衡量自身情況與院校的結合點

全國共有多少所院校符合你專業選擇的要求?你的能力適合衝擊哪個層級的院校?這個層級的幾所院校是否符合你的期待值?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你的目標專業是否是這些院校的重點專業?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考生謹慎考慮的。畢竟,研究生時期的專業很有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職業生涯。

三、觀察地域狀況,遙想未來發展

對於不跨專業跨院校或者“三跨”的考生來說,地域問題同樣是擇校需要考慮的一方面。有必要看一看院校的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後長遠的發展需求。很多人在研究生畢業之後會繼續留在讀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離、和自己職業生涯走向的規劃是否存在衝突同樣需要考生們慎重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