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答:在落後捱打到虐心的中國近代史上,“低調卻強大”的風雲人物很多。但下面這兩位,卻是特殊的一類:看似聲名不顯,至今知名度無比低調,卻都幾乎以生命為代價,扛起近代中國的悲壯自強路。

第一位這樣的特殊人物,就是晚清軍工強人徐建寅。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左一徐建寅,右一徐壽)

一場鴉片戰爭,沉浸在“天朝”優越感裡的大清鼻青臉腫,一批中國年輕人也被打醒。無錫破落地主徐壽就是其中之一。這位被李鴻章用八臺大轎請進江南製造局的奇才,完成了近代中國第一艘自造蒸汽船,翻譯了《化學鑑原》等著作,甚至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捐出家產,建立了晚清第一所科技教育學校——格致書院。而在他溘然長逝後,繼續撐起他未完成夢想的,就是他的次子徐建寅。

如果說徐壽為近代中國工業撒下了種子,那麼作為兒子的徐建寅,更是一位專注的播種者。他除了繼續父親的翻譯事業,陸續翻譯了十五部西方物理化學典籍,更親自操刀上陣,為晚清近代軍工業艱難拓荒——江南製造局的槍械火炮研發,幾乎由他一把抓,核心的技術人員全出自他門下。天津機器局山東機器局等近代知名企業,更是他一手創建。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而比起交遊甚廣的父親來,徐建寅是個簡單的“工作狂”,每一個重大的研發項目,從前期設計到最後施工,他都是親力親為,每一個細節都“親操矩尺”,效率卻“一人足以抵洋匠數名”。那個洋務運動紅紅火火的十年裡,初起步的晚清軍工,就這樣高速飛跑起來。到19世紀80年代末,大清已可以製造重機槍後膛炮等世界先進武器,且“技藝不亞於一切歐洲工人”。一切,都是徐建寅親身扛起來的。

甚至,就是這極其忙碌的年月裡,徐建寅還忙裡偷閒,做了不少“閒事”。比如跑到大冶胡家灣溜了一圈,就探出了著名的大冶煤礦。又跑到歐洲溜了好幾圈,為北洋水師選中了“定遠艦”和“鎮遠艦”。為近代中國自強,能扛的,他都親自扛。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可當甲午慘敗的消息傳來,多少近代有識之士悲愴痛呼時,徐建寅卻默默開始了新的努力:甲午慘敗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國火藥技術的落後,要一雪前恥,就必須有自己的無煙炸藥。他受命主持漢陽兵工廠,扛起無煙火藥的研發,終於在1902年二月初六,取得了關鍵的突破。誰知十二天後,一場意外廠房事故,導致車間發生爆炸,正在拌藥房監工的徐建寅,就這樣不幸殉難——中國的無煙炸藥,他用生命換來了。

而比起把一生拼在軍工業上的徐建寅來,另一個多年遠離故國的青年,卻在世界航空史上,寫下了中國人的璀璨一筆:馮如。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1898年,作為清末諸多“闖美國”的青年中的一員,十四歲的馮如抵達了舊金山。當時他身無分文,連船票都是靠在船上洗盤子“抵”來的。接下來的七年裡,他做過多個工種的學徒,卻在機械行業裡無師自通,二十一歲就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工程師,他的“小型發電機”“抽水機”等作品,件件驚豔了美國人。美國的報紙稱他為“奧克蘭市的天才發明家”。重金邀他合作的老闆們,一撥撥揮著美鈔找來。如果沒什麼意外,苦盡甘來的他,至少能過上中產的生活,渡過舒適的一生。

但“意外”偏偏發生了:1905年日俄戰爭,兩支強盜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戰戰兢兢的清政府卻只敢宣佈“中立”。面對奇恥大辱,悲痛萬分的馮如終於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抉擇:國家落後捱打,我賺再多的錢又有何用?萊特兄弟的飛機已經上天了,航空工業將是國防安全的關鍵。中國要自強,就必須有自己的飛機。傾家蕩產,我也要做到。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從此以後,馮如變成了一個瘋狂的人,多年的血汗錢拿了出來,更不遺餘力的找華僑募捐,終於籌足了一千美元啟動資金,在奧克蘭的一所廠房苦幹起來。當時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封鎖壟斷了一切技術資料。從頭開始摸索的馮如,經歷了一次次試飛失敗,甚至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幾乎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個自願放棄好日子的懵懂青年,選擇了一條自討苦吃的路。

1911年1月18日晚,歷經多次失敗與嘲諷後,馮如親自設計並駕駛的“馮如二號”飛機,瞬間震驚了全世界:他在舊金山艾勞赫斯特廣場公開試飛,繞廣場飛行1600米,四分鐘後緩緩降落在奧克蘭郊區的田野上。這個今天看似不起眼的數據,卻是當時世界航空史的新紀錄。馮如走出機艙時,現場所有的中國人都上前擁住他,忘情的歡呼起來。“馮如”這個名字,更佔據了幾天後美國各大報紙頭版。美國《三藩市呼聲報》用整版標題表達驚歎:“他(馮如)為中國龍插上了翅膀”。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右一馮如 )

一飛沖天的馮如,當時也得到了歐美各國政府的邀請。但他卻不管不顧,帶著兩架飛機踏上了歸國的路程。他所掛懷的,依然是“航空強國”的夢想。可這一腔熱血,卻被焦頭爛額的清政府拒之門外。直到辛亥革命勝利後,在民國政府支持下,馮如終於在廣州建起了“廣東飛行器公司”。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家飛機制造廠。

1912年8月25日,滿懷報國夢的馮如,終於駕起飛機,在廣州舉行了飛行表演。那一刻廣州城歡聲雷動。但萬沒想到,飛機卻突發故障,機身驟然失去平衡。馮如本人也被拋出了機艙。是日下午五點,這位世界航空史上的先驅人物傷重不治,於廣州北校場陸軍醫院逝世,年僅二十八歲。

比起當年《三藩市呼聲報》那句驚歎“他為中國龍插上了翅膀”,馮如的悲壯殉難,好似雄鷹折翅於長天。也有很多人,為他的抉擇連聲嘆息,甚至連呼“不值”。但是,與殉難於烈火中的徐建寅一樣,在那個落後捱打到絕望的近代史上,正是多少如他們一般的人,哪怕功敗垂成,哪怕獻出生命,卻終未放棄,一生艱難負重前行。黑暗裡的中國,能夠終於走出陰霾,浴火重生。就是多少看似“名聲不顯”的他們,一步步扛過來的。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他們,正如當年馮如選擇航空事業時,那聲鏗鏘的誓言:“苟無成,毋寧死”。百折不撓終不悔的他們,縱是歷經百年,縱是“名聲不顯”。卻依然,當得我們超越時代的懷念。

參考資料:《清史稿》、季鴻崑,王治浩《我國清末愛國科學家徐建寅》、文亭《中國航空第一人馮如的國家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