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書說: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衰於驚蟄,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3月6日,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驚蟄是一年當中的第3個節氣。這幾天筆者老家天氣不錯,長時間憋在家裡的村裡人,有不少都戴上口罩來到大街上,相互之間站得遠遠地,開始“隔空”聊起天來,其中大多數都是老年人。

古醫書說: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衰於驚蟄,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最關注的,當然還是每天的新增人數,這個數字河南全省已經連續多日為0了,這意味著形勢大大好轉,村裡人的心情也比以往輕鬆了很多。在閒聊中,村裡輩分比較高的老中醫說了這樣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格外關注。他說古醫書中有這樣的記載:“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盛於立春,衰於驚蟄”,這是什麼意思呢?

古醫書說: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衰於驚蟄,啥意思?有道理嗎

原來,古代人類科技落後,瘟疫不斷,貫穿了古代幾千年的歷史,奪取了億萬人的生命,像黑死病、鼠疫等在古代都是死神的象徵。我們國家古代也不例外,歷史記載顯示,古代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瘟疫。根據中醫研究院最新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顯示, 從西漢到清末,我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而小規模的就更多了。

古醫書說: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衰於驚蟄,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智慧的古人從中醫中尋求對抗瘟疫的辦法。在長期的實踐中,中醫已經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並發現了一些瘟疫的發展規律。“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盛於立春,衰於驚蟄”,這句就是其中之一。

要了解這句俗語,首先要明白其中的幾個時間點。大雪、冬至、立春、驚蟄都是古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很多人小時候都背過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由此可見,大雪是一年中的第21個節氣,冬至則是第22個,立春是第1個,驚蟄則是第3個。為什麼中醫說古代的瘟疫具有“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盛於立春,衰於驚蟄”的規律呢?

始於大雪


古醫書說: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衰於驚蟄,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雪節氣之後就是冬至,即將迎來“三九”天氣。也就是說,大雪節氣來到,意味著氣溫越來越低。中醫認為,天寒地凍、萬物蟄伏,自然界的生物都蟄伏起來,人體的免疫力也開始變得低下,這已經得到現代醫學的證實。現代醫學認為,人的體溫在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降低,自身免疫力也會下降。而現在很多人天天測量體溫,都是多少度呢?很多人都在36.3-36.8攝氏度之間。

發於冬至

古醫書說: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衰於驚蟄,啥意思?有道理嗎

冬至到來,氣溫進一步降低,西醫說人體免疫力也隨之下降,中醫認為人體“陰氣漸旺陽氣轉弱”,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說法不一而已。人自身抵抗力差了,病毒的活躍性卻越來越強,因此冬至前後是瘟疫的發展期,所以說“發於冬至”。

盛於立春

立春前後,氣溫仍然較低,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病毒已經達到了“全盛期”。可以這樣說,立春之前是一直在“上坡”,立春前後則處在頂點上,所以說盛於立春。

衰於驚蟄

古醫書說: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衰於驚蟄,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盛極而衰”,到達頂點之後,馬上就要走上“下坡路”。驚蟄時節,春回大地,春雷滾滾,氣溫升高,萬物復甦,人體經過一個冬天的收藏積蓄,實力復甦,三陽開泰,免疫力增強,不容易受病毒襲擾。再加上氣溫升高也有利於降低病毒活性,所以說“衰於驚蟄”。

綜上所述,筆者覺得,人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是一個關鍵。在做好防護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加強身體鍛鍊,補充必要的營養,增強抵抗力。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