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我們已經用了幾期非常深度的數據報告,分析了最近幾年中超U23球員、93-96年球員的生存狀況,本期將繼續關注89-92這個年齡段的球員。

89-92年齡段是當下國足和中超各強隊的最重要球員,分別在各隊擔任核心和領袖角色,然而在不同的球隊,這個年齡段細分起來卻千差萬別,說簡單點,89年球員的一家獨大影響了後輩們的成長,從根本上造成了國足現在的斷檔格局。

多年齡段橫向對比:89年球員一家獨大特徵明顯

如果把中國的青訓體系做一次劃分,2002-04年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體校精英培養模式是全國足球人才培養的主流;02-04年,各地足校風起雲湧;而04年之後的幾年,因為體校和足校模式同時崩潰,導致了人才培養的匱乏。

從這個年份劃分進行倒推,89年齡段處於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這一年齡段既有體校培養也有足校培養,而且在13-15歲的關鍵年齡,得到了相對好的照顧。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或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即使在81、85屆球員普遍比較強勢的情況下,89屆球員的發展依然相對順利,最近3年中超聯賽,一共有175人次獲得出場機會,而90後的人數成倍銳減。90、91屆球員的出場人次已經不到70人,93屆的強勢反彈也不足百人,而92、94屆除了個別球員,基本可以忽略,這種慘烈的局面,導致了國家隊的人才斷檔。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毫無疑問,89-90的球員作為最後一屆強勢球員,至今仍是中超各隊的大腿,最近3年能在中超踢上比賽的首發概率(首發次數/出場次數)全部超過80%,而他們強勢的直接影響,是除了武磊、顏駿凌等少數球員,91-92的球員幾乎全軍覆沒,不光踢上比賽的人數少,能首發的概率也只有6成,這還是因為武磊、顏駿凌等多名球員近乎100%的首發概率提升了平均值。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89屆球員從人數和能力上的全面壓制,導致了後面幾代球員的出場時間始終不夠,90後普遍無法取代老一代球員的主力地位,只能互相競爭,結果造成了很多球隊的分佈偏差巨大,沒有一支中超球隊的90後球員能夠平均分佈。

89-92球員的生存調查:正在成為中超主力軍團 核心人數偏少

現在我們來詳細研究一下89-92四年的球員分佈和生存狀況,看看89屆的球員到底對後輩產生了哪些壓制。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首先,隨著85、87屆球員的逐漸老去,中超球隊普遍有了更新換代的需求,再加上95後不堪大用,導致89-92的球員們首發概率(首發次數/出場次數)一路高漲,從16年的不足80%,達到了19年的87%,也就是說,如今能在中超踢上球的89-92的球員,基本都是核心主力。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從這個年齡段按年齡細分可以發現,89年球員一共有95人出場,其中20人獲得了轉會機會;90、91、92三年出生的球員效力人數加起來都不如89一屆的球員多,90、91還有球員可以轉會;92年出生的球員,除了鄭凱木一個人,要麼是非賣品,要麼沒有交易價值。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從近4個賽季的累計出場次數來看,89屆球員由於人數眾多,累計出場超過4000次,遠遠領先於後面的幾代球員,這也是他們對90-92球員全面壓制的最直接證明。90、91的球員出場數據主要靠幾個明星球員支撐,92屆的球員即使包括李磊、金敬道、鄭凱木在內,都不能說特別強勢。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現在的問題來了,89屆球員已經全部超過30歲,隨著年齡的增大,衰落是遲早的事兒,最近3個賽季,他們的人均出場次數一路下滑,甚至有加速下滑的跡象。未來兩年之後,89屆的球員將開始大批告別主力位置,到時候將空出很多出場時間,需要後輩填補。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但從目前來看,90-92年出生的球員,至今人均出場次數不到16次,之前被壓制太長時間,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沒有了爆發的可能性,而U23新政推出的三年,加快了部分球員的邊緣化速度。 未來一兩年,不排除中超出現突然整體年齡結構斷崖式下跌的現象,也就是說,89一代告別的同時,直接由U23球員頂上,而90-92的多數球員將被忽略,成為犧牲品。

中超各隊差異巨大 強隊數量太少導致缺少足夠的生存土壤

之前對比93球員、94-96球員甚至U23球員的人數差異時,我們能清楚地發現,所有中超球隊都不平衡,一代強,勢必導致另外幾代薄弱。這是職業足球發展的客觀規律。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89-92屆的球員也存在這樣的共性。最近4年,各支球隊89-92屆的球員在中超時期的出場人數,北京國安、河北華夏排名並列第一,分別有18人出場,蘇寧易購也有16人出場。而山東魯能、上海上港的人數非常少,廣州恆大更是排名墊底,只有張琳芃、梅方和劉殿座3個人屬於89-90年齡段,91-92更是全部被淘汰。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中超5強不同年齡段的球員對比很有戲劇性,北京國安因為89-92的人數眾多,完全壓制了後面幾代人的成長,山東魯能和上海上港則是因為缺少這個年齡段的球員,而給90後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空間。

相比之下,蘇寧易購的結構最合理,經過近幾年的轉會交易和自我培養,清洗了大量老將,由89-90年齡段的顧超、吳曦、吉翔、周雲,93年齡段的李昂、謝鵬飛、羅競,以及97後的黃紫昌、張凌峰等人同時組成了核心架構,今年或許會迎來一次大爆發。

而廣州恆大則是馮瀟霆的85一代、郜林87一代等兩代人完全壓制了後輩的成長空間,導致了人才的斷檔。中超現在的最大問題是,真正能保持穩定狀態的強隊太少,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太少。中下游隊很少需要輪換,除去門將、外援、U23球員,能剩下的空間很少,一旦有幾個相對出色的球員,就會壓制其他人的空間。

89-92年齡段生存報告:89屆一家獨大壓垮三代 強隊數量太少是硬傷

強隊需要多線作戰,出場機會更多,輪換的需求更大,才能提供更多培養的空間。但現在真正穩定的球隊太少,除了恆大、上港兩強,魯能、國安、華夏、天海等球隊全部在最近幾年出現過劇烈波動,這導致了胡人天、雷騰龍、金敬道等球員,都在黃金年齡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耽誤了發展。

未來如何保障中超頭部球隊的數量儘可能增加,避免一家獨大,同時維持頭部球隊的穩定,將是足協規劃和運營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