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長、微卷的頭髮,嘴巴有些大,瘦瘦的,眼神奕奕,談話慢條斯理卻很有道理,他就是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曾經他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他23歲時,有位女同事送給他一本她祖父在30年收集的上海大新菸草公司,隨煙附贈的水滸108將。

“那本冊子十分珍貴,我很感動,便藉著這次創作機會將它畫了下來。”

2016年8月13日,《蔡志忠繪水滸一百單八將》首發儀式,展出作品54幅原稿,一下午時間,120件展覽的作品銷售一空,54張原稿被一知名收藏家獨家包攬。他的作品不僅自己能懂,也很受市場歡迎。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先知道你是魚還是鳥,才知道哪裡是天堂,哪裡是地獄。”

關於他的相關報道,出現過很多數字,比如:40多年不吃早餐,愛好喝咖啡,最高記錄一天喝15大杯,坐在椅子上不起來的最高記錄是58個鐘頭,曾經有42天沒開門走出去,4歲半“開悟”,36歲時擁有了一切,2006年全亞洲橋牌第一,家裡有125個冠亞軍杯,每週打4次橋牌,每次3小時,家裡有3520尊銅佛……

2011年,一幅僅為0.63平方尺的漫畫小品《思維中的達摩》拍得20.5萬元,令他的畫價成功突破20萬元/平方尺。

在杭州中國首屆漫畫拍賣會上,一幅3尺×6尺的設色紙本《道》,成交價達到31萬元。


其實他並沒有漂亮的教育履歷,也沒有雄厚的經濟支撐,層次高的人際關係網。

15歲他隻身上到了臺北,20歲入伍當兵,一路自立向前,不服輸,不認命。

通過不斷的奮鬥,專注於自己熱愛的漫畫事業,一步步走到了人生的巔峰,用“巔峰”二字會不符合他的狀態,應該用到“舒適”的人生狀態。

其實,他在其他方面的才華不比漫畫差。

他自己也說:“我的其他才華比漫畫厲害十倍,我是開悟的禪師。”

多年前蔡志忠決定開始閉關,潛心在家研究起物理來。

說起閉關,蔡志忠一定要從自己37歲那年說起,那年他獨立創業,創辦了動漫公司。

公司已經拍了3部電影,最多的時候有100多個員工,還有了個兩層樓工作室,而他自己又有了三棟位置不錯的住房。

這時,他並沒有沉浸在這種被財富環繞的富貴人生中,他又開始重新思考人生。

"我一生受到前人所栽種樹木的諸多恩惠,我喜歡自己也能為後人種下樹。"他口中所說的自己要種的樹便是對物理學的研究。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閉關的8年,他基本不出門見人。

8年後,他宣佈自己研究出了從未有物理學家發現的公式:時間方程式。

"物理有3根繩子,物質、能量和時間,對前兩者的研究,已經完成了99.999%,但是300年來,沒有人搞懂時間是怎麼回事。有人說時間是幻覺,時間當然不是幻覺,時間有自己的運作方程式。"

他甚至覺得,愛因斯坦的時間論是錯的。

他有一本採用漫畫的形式將這一公式詳細展示,畫這本書就是在閉關的這8年中完成,一共畫了14萬張紙和1300萬字,前7年在畫,最後1年從頭到尾又看了1遍。

他總是說,自己身上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寫下3本書,作為自己留給後人的大樹。


"如果是好樹自然是3000年屹立不動,人人擁護之,如果是壞樹也會被檢驗出來,所以,我所要做的就是栽樹,檢驗的事情就交給時間。"

有人問他在漫畫和物理兩個領域,在哪個取得的成績更大,他竟然毫不猶豫答道:"當然是物理!"

他說他還會推出微積分、代數和幾何的漫畫書。

"看我的書,花一個小時肯定能學會微積分,學不會可以把書退掉。微積分其實很容易啊,是所有老師教得太差了。"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他說:“重要的是裡面的內容,而不是外面的。”

有人問他:“當時他為什麼選擇要放棄學業,成為職業漫畫家?”

他說,這個選擇對於他來說並不痛苦,這種感覺像愛一個女生,有一天她說要嫁給他,難道這時候要說,等一下,讓我先念完初中,再念完高中,大學,再跟你結婚好不好,要想到了就去勇敢的去實現。

要問他為什麼愛畫畫,他會反問你,花為什麼會開,鳥為什麼會叫,時鐘為什麼會走?因為時鐘就是要走,鳥就是要叫,花就是要開,他愛畫畫,是與生俱來的。

回到他幼年時期。

他在三歲半就開始思考,並不知道自己將來可以做什麼,其實鄉下的小孩命運基本被定格了三分之一,不努力還是鄉下人。

他的父親送了一個小黑板,叫他識字,在四歲半的時候他就自己開始看書。

後來父親發現他很喜歡在小黑板上畫畫,年幼的他也很愛自己編故事,那時候他大腦裡已經有100-1000個聖經的故事,包括耶穌、基督、摩西、諾亞。

從四歲半就開始喜歡上創作,同時他也很愛思考,顯得比同齡的小孩子成熟,思考中間就用筆在白紙上,邊寫邊畫。

那個畫筆在紙上發出沙沙沙地聲音,體悟到了那種快樂,就像一個農夫秋天收割稻子,用鐮刀把稻子割下來的聲音,他為此很著迷。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他一直特別感謝他的父親,因為沒有逼他繼續上學,沒有叫他去補習班,也沒有要他去父親自己完成未完成的願望,他才有機會專心於漫畫的世界。

對於生活來說,總要拿一把刷子賺飯吃,所以要選好哪一把刷子,把它玩到最好,他在四歲半基本就決定了。

漫畫最重要的是故事,故事才是王道。

他到小學六年級時,就閱讀了《北歐童話故事》、《俄羅斯童話故事》等眾多故事書。

他不僅限於看故事,還要學會講故事。

他看過的故事都要講給媽媽聽,媽媽去餵豬,他就在旁邊講,媽媽去洗衣服,他還在旁邊講,那個時候,他還會因為媽媽沒有認真聽他講故事,而生媽媽的氣。

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他也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

他第一次把自己畫的四張稿子寄給出版社,出版社說願意請他來當職業漫畫家,他第二天早上就離開家鄉。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我不是愛錢,是愛做事情。”

他成名後,在採訪中說,小時候就想賺很多的錢,即使後來成功了賺錢這件事也一直沒變。

他喜歡的是賺錢這件事情,而不是金錢本身。當一個人很小就把錢賺夠的時候,他的一生都會非常節儉,因為他知道錢賺的很辛苦。

他認為談錢並不低俗,藝術本來就是有價值的。他更關注的是如何越畫越好,當藝術品的價值提高了,那麼錢自然就來了。

而現在的小孩唯一學會的就是怎麼花錢,再讓他去一個月四千塊,六千塊賺起的時候就很難。

蔡志忠也坦言說:我不是愛錢,我是愛做事情。

他愛學習的精神,不僅放在創作中,還研究領先的日本漫畫的情況,為自己的創作方向更清楚打下更堅實基礎。

比如講談社,他們的《少年畫報》,是綜合性的少年漫畫期刊,辦了三十多年了,他們就是有趣、有益,就是看起來很好玩,又對讀者有益。

連載的漫畫就是《天才小釣手》類型,另外像集英社,他們的《少年跳躍週刊》一個星期賣860萬冊。

集英社的"軌道"就是勇氣、友情、勝利,而這些也正是最受歡迎的故事形態,所以他們連載的漫畫就是《聖鬥士》、《灌籃高手》等,它們的故事就是一個主角透過他的能力、勇氣,還有他的朋友,最終打敗對方。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在日本,主編是漫畫的主導,他們通過讀者調查時刻了解趨勢所向,即未來一年、兩年內的讀者喜好趨勢。

接下來,他們會找適合演繹這個故事的漫畫家完成漫畫。

兩年後,這個漫畫紅了,趨勢剛好也是這樣,看起來像是漫畫帶動了趨勢,其實他們是先了解了趨勢的,這種類型漫畫的代表就是《橫濱的故事》。

他說:“好的漫畫家絕不跟著潮流畫,不會什麼暢銷我就畫什麼,一定是帶領風潮的。而且好的漫畫家一定愛看漫畫。”

這些特點,無疑,蔡志忠都已經具備了。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他的聰明讓記者目瞪口呆

在一次採訪中,他隨口問了記者和攝影兩人生日,用了不到一秒鐘,就算出了今年的那兩天分別是周幾。這讓採訪記者目瞪口呆。

他又說道:"就算是一億年前的隨便哪天是周幾,我也能給你算出來,我有自己發明的公式呢。"

這讓在場記者有幾分懷疑,又隨口說了幾個不小的數字,都被他在很短時間內答上。教完數學,他又教起了英語,將他記單詞所發明的座標圖畫出,講解開來。講完,他不忘在紙上寫道:"數學其實很簡單,英語一點都不難。"

他說:"我學日語用了3個月,學動畫用了3個月。橋牌我看一場下來就會了。任何事情都有真理,而我總是能在最快時間找到真理。"

1990年開始,他開始減少了漫畫新作品的創作。

他首先用三年的時間來研究佛學,然後學電腦科學,花了四年時間,期間讀了很多書,當然也包括物理的很多書。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到1998年7月,他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涵蓋在物理之外,所以他就開始挑戰物理學。這不是說他要用漫畫來畫物理,而是意味著他要改行當物理學家。

第一年, 他看了很多物理學方面的書,可以一口氣看150本,第二年,他開始覺的需要另外一種語言,就是高等數學,所以他又到臺大去學習高等微積分,經過學習,他還發現了三個新的數學理論。

原計劃花三年時間學習物理,沒想到後來花了六年,一直到2005年才做完。

這幾年,他一共畫了16萬張A4的紙,裝滿了A4紙大小的普通文件夾1600個。

後來,他還學會了使用電腦,並且學會了兩隻手打字。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改變你的想法,你會厲害一百倍”

一個人會成為很厲害的人,不是因為很努力,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做什麼,知道怎麼做,知道怎麼樣做好,這樣的人終會成功。

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也知道自己終點要去哪裡,他曾說過:“他死後會葬在少林寺。”

還有一件關於他的趣事在這裡提及一下:

他在橋牌方面也有很多斬獲,前文提到他獲得125個橋牌冠亞軍獎盃。


他在比賽前的習慣是:出發前,提前把要放獎盃的位置擦乾淨,然後拍拍它,和它說:“要乖哦,我要帶一個獎盃回來放這裡。”

到了會場,他會先去看後面的頒獎臺,獎盃都在那裡,他就去撫摸冠軍盃,跟它說,要乖,12天以後比賽結束帶你回去。

就這樣,在他參加的橋牌比賽中最後一場比賽一定是完美的,倒數第二場幾近完美,倒數第三場差不多完美。他就這樣按照他提前的安排,把獎盃完美地請了回去。

看到這裡,用“神奇”二字來形容他也不為過了。

《中國漫畫史》一書中曾這樣形容他:“臺灣有一位神奇的漫畫家。自15歲自創作品《血魔劫》開始,他通過漫畫獲得人生價值,時值顛峰卻體悟人生真諦,他進行中國典籍漫畫創作,線條行雲流水,對白簡潔生動,沉睡千年的智慧重新閃耀光華。他透過一隻簡單的筆,跨越語言隔閡,以獨特的畫風、深刻的內涵與通俗的幽默風靡世界。諸子百家系列總銷量迄今已達4000萬冊,並以25種語言、發行了45種版本,閱讀人口超過1億。”

他能做到在做什麼事的時候,都能此時,此地,此刻,儘可能扮演好這個角色。

他現在選擇定居在杭州,每天依然堅持著長時間的繪畫工作,生活簡單,再簡單。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他不吃早餐了,愛喝咖啡,他說,自己吃東西很少,在動物中只有人一天要吃三頓飯,每天最享受的時光就是專心伏案工作。

他說自己現在的生活與4歲半時無異,為了證明這一點,他把左腳抬起來,腳上的布鞋側面已經破了個大洞,腳趾頭動一動都可以看到。

4歲半時經常穿破布鞋的他,今天依舊穿著舊了、破了的布鞋。

這位神奇的漫畫家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各位漫畫迷們去發現,但他依舊是那個熱愛著漫畫的他。

“我一輩子雖然每天工作十六個鐘頭,其實我連一分鐘都沒有工作,我都是在享受。所以總歸一句話,做自己真好。”蔡志忠說。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漫畫界的“悟者”,蔡志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