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是什麼?需要多久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聊點健康


剛好美國糖尿病協會(AHA)發佈了最新版的2020年版糖尿病診療指南,我們就結合指南相關知識點的分享,來為大家介紹下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

先來簡單介紹下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我們的血清中的葡萄糖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的產物,這個結合的過程是漸進性的,同時也是不可逆的,而且會持續在紅細胞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約120天),因此,對於高血糖的朋友來說,其體內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往往就會偏高,這個值反應的不是即時的血糖水平,而是我們在長期的生活中,近1~2個月來的血糖的平均水平,因此,對於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日常生活中定期進行血糖水平的監測有助於瞭解血糖的控制情況,而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則更有助於瞭解糖尿病人在近3個月內的血糖控制情況,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情況,對於血糖的控制情況瞭解,血糖調節方案的調整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般說來,對於非糖尿病人,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會保持在4.0%~6.0%之間,而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這個值控制到多少最為合理呢?雖然不同的指南和專家共識有各種各樣的規定,但總體上來說,各個國家的糖尿病指南都會指出對於血糖控制目標的“分層管理”的概念,所謂分層管理,就是指針對不同情況,設立不同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我們就以美國AHA最新版的《2020年糖尿病診療指南》為例,來看看這個新指南中給出的建議吧。

雖然是最新版指南,但其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卻並沒有明顯的變化,關於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新版指南中是這樣給出分層建議的——

1. 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以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0%以下為目標;

2. 身體健康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沒有低血糖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進一步將糖化血紅蛋白強化控制到6.5%;

3. 有嚴重低血糖事件發生史、合併嚴重大血管或微血管併發症、預期壽命較短的情況,可以適當放寬標準,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在<8.0%的水平。

這樣的標準設立,其實與其他國家的,我國的糖尿病指南或專家共識中的標準也都是大同小異的,其實對於糖尿病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首先是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分層管理,合理個性化設置血糖控制目標,另一方面,就是要注意大原則,就是在患者身體耐受的情況下,儘量的把血糖控制下來,減少高血糖對身體帶來的健康危害。不管是把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值設置到6.5%,7.0%,還是8.0%,都是為了最保證安全性,規避好風險的前提下,儘量的控制好血糖水平,讓身體獲得最大的健康獲益。

關於糖化血紅蛋白多久測量一次的問題,我們也建議結合自身情況來靈活掌握,比如有些朋友血糖控制情況良好而而且穩定,就沒有必要過於頻繁的去測量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在做好日常血糖監測的基礎上,半年測量一次甚至一年測量一次,都是可以的;而對於血糖控制不穩定,治療方案還在建立調整過程中的糖尿病患者,或者病情出現變化,或其他疾病可能影響血糖水平的情況下,除了要做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的日常監測以外,也建議每隔3個月就要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結合測定值,瞭解自身的血糖長期控制情況,根據控制情況,及時的調整血糖控制方案,儘早的做好血糖的平穩達標控制,才能夠更好的控制好糖尿病病程進展,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病風險。


李藥師談健康


一、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標準是什麼

空腹血糖標準可以維持在7毫摩每升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可以控制在8-9毫摩每升,不要超過11毫摩爾每升。

二、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

但是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的標準是根據年齡,如果年紀比較大的,合併的併發症比較多,預期壽命是比較短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可以不用那麼嚴格。

年輕病程短控制小於6%

一般情況小於6.5%血糖控制好

7%~8%控制不理想

8%-9%需要加強血糖控制,多注意飲食結構,在醫生的調整下指導方案

大於9%說明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併發症,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可能引發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有可能併發糖尿病酮症等急性併發症。

如果是預期壽命在小於5年的,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控制在9%。如果預期壽命是大於5年的,儘可能可以控制在7%左右。如果患者反覆發生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控制到7%~9%左右。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也不是說一概而論的,需要控制在小於6.5%,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年齡、預期壽命水平、還有併發症的情況、是否反覆出現低血糖反應。

三、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呢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緩慢持續且不可逆的結合非酶促蛋白糖化的產物,形成後不宜分開。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也會相對較高。

四、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別?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反應的主要是當時某一時間段的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的壽命是120天。在紅細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是保持相對不變的,可以穩定可靠的反映出檢測前120天內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干擾不大。

所以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只是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而衡量糖尿病控制的水平的標準是需要糖化血紅蛋白。

五、糖化血紅蛋白運用於鑑別糖尿病的作用

如應激狀態下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嚴重腹瀉、冠心病等疾病輸注了含葡萄糖液過後都可以使血糖升高,當然這種高血糖的情況下,糖化血紅蛋白不一定升高,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則是升高的。

糖化血紅蛋白增高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因素

對於急性爆發性的1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可能趕不上急性血糖變化的速度,因此這個時候不能夠真實的反映平均血糖水平。缺鐵性貧血、高甘油三酯血癥可以使糖化血紅蛋白增高。

糖化血紅蛋白降低

妊娠期婦女由於血容量增加、血色素降低、溶血性貧血及慢性腎衰竭等測量的糖化血紅蛋白會偏低。

六、糖化血紅蛋白多久監測一次?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穩並達標的時候,每年測兩次糖化血紅蛋白即可,沒必要頻繁的進行該項指標的檢測。對於血糖沒有達標的,最好每三個月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作者寄語:每天都會更新健康知識,喜歡作者的創作內容,那就關注@楊爽醫生 吧,而且我的粉絲均可以免費解答健康疑惑哦,謝謝大家。


楊爽醫生


上海市浦東新區滬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近隨機選取了近70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並對其糖尿病控制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關於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和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把相關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值可以對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情況進行分類

  • 一共692 例患者,按照HbA1c 水平分為3 組

  1. HbA1c<7%為達標組(n=314):約佔45.4%。

  2. 7% ≤ HbA1c<9%為控制較好組(n=276):約佔39.9%。

  3. HbA1c ≥ 9%為控制差組(n=102):約佔14.7%。

鑑於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和慢性腎病合併症高發,因此重點比較了體質指數(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等指數的差異

  • 根據 2013 年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成人體重判定(WS/T 428-2013)》:BMI ≥ 24.0 kg/m2為超重,BMI ≥ 28.0 kg/m2為肥胖;依據腰圍(WC)劃分:男性≥ 90 cm,女性≥ 85 cm 為中心性肥胖。6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 309 例(44.7%),肥胖 173 例(25.0%);中心性肥胖 400 例(57.8%)。

  • 患者糖尿病綜合控制情況:692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達標217例(31.4%),糖化血紅蛋白HbA1c 達標314例(45.4%),總膽固醇TC 達標 256 例(37.0%),甘油三酯TG 達標 450 例(65.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標222例(32.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達標481例(69.5% )。
  • 不同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水平分組2 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特徵比較:HbA1c 控制較好組患者的 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 高於 HbA1c 達標組;HbA1c 控制差組患者的 FPG、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高於 HbA1c 控制較好組和達標組,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低於控制較好組和達標組。

2 型糖尿病的綜合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FPG<7.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總膽固醇TC<4.5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1.0 mmol/L,女性HDL-C>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2.6 mmol/L,體質指數BMI<24 kg/m2。


參考文獻

[1]楊黎娟,朱文奎,徐綺,杜兆輝,張林影,唐曉春,薛偉斌,曹奕,喬慧華,趙輝,薛錦花,薛峰.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19,22(25):3104-3109.


子樂健康科普


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監測的指標,它的價值等同於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但又有別於二者,因為糖化血紅蛋白主要反應近三月血糖整體控制情況。通過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可瞭解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是否達標,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那麼,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是多少呢?多久測量一次?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範圍為4.0%-6.0%,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多數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標。部分患者可能會心存疑慮,為什麼不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0%以下,這樣併發症發生風險不就更低了嗎?首先需要強調一點,糖尿病患者並非不能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正常範圍,但應滿足一個重要條件:不會發生低血糖。低血糖是限制糖尿病患者降糖目標的主要障礙。正常情況下血糖降低後可動用肝糖元維持血糖,但糖尿病患者對肝糖元的動員能力減弱,以致更易出現低血糖症狀。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低於2.8mmol/L時才會出現心慌、多汗等症狀,但糖尿病患者血糖低於3.9mmol/L,部分患者低於4.4mmol/L就會出現低血糖。雖然糖尿病患者治療的主要措施是降血糖,但血糖並非越低越好。與高血糖一樣,反覆發生低血糖同樣易增加靶器官損害,同時會增加後期的死亡風險。因此,考慮到低血糖帶來的不利影響,多數糖尿病患者無法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0%以下,控制在7.0%以下在減少併發症的同時,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當然,年輕、病程短、無嚴重併發症且不易發生低血糖的的糖尿病患者,可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甚至6.0%以下;老年人可適當放寬控糖目標,可稍高於7.0%。


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與紅細胞血紅蛋白結合的產物,由於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因此糖化血紅蛋白主要反應近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初診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尚未平穩控制,故需要每三月複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當糖化血紅蛋白高於7.0%,說明當前降糖方案不合理,需要作出適當調整,口服降糖藥的患者需要增加一種口服藥,但如果口服降糖藥種類已多達三種,依然不能控制血糖達標,說明胰島功能可能較差,內源性胰島素嚴重缺乏,應啟動胰島素控制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已經控制平穩,如多次監測都控制在目標範圍,則沒有必要每三月測量一次,應放寬至每六月測量一次。


綜上,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是多數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標,既可降低併發症發生風險,也可預防低血糖發作。年輕、病程短、無嚴重併發症、不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可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正常範圍,老年人可適當放寬控糖指標。初診糖尿病患者血糖未達標時需每三月複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控制達標後每六月複查一次即可。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為什麼要測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糖緩慢形成的結合產物,該過程不可逆,且成份相對穩定,不受飲食、運動、注射胰島素等因素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血糖控制的金標準,能夠準確反映患者1-2個月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分為糖化血紅蛋白A1a、糖化血紅蛋白A1b、糖化血紅蛋白A1c,其中糖化血紅蛋白A1c的含量最穩定,約佔70%,因此通常以糖化血紅蛋白A1c作為糖化血紅蛋白的代表。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為4.3-5.9,由於不同檢測系統存在差異,該範圍可能出現一定的偏差。

如果糖化血紅蛋白超過了6%,說明血糖控制不好。

如果大於7%說明治療控制不好,口服治療是有問題的,需要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

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大於7.5%,考慮可能會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多久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達到目標或治療方案調整後,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控制達到目標後也應每年至少檢查2次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簡單,抽任意時間靜脈血,用EDTA試管送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採血時間與是否進餐無關,需注意貧血或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可能使糖化血紅蛋白下降。

感謝您閱讀本文,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關注{三諾講糖},如有疑問請邀請我回答!


三諾講糖


你好,控糖人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血紅蛋白與糖的結合產物,

糖化血紅蛋白臨床意義主要是能夠反映患者1-2個月內的血糖水平,與患者的飲食、抽血時間及注射胰島素等因素無關,所以,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是診斷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是4.0%-6.0%,當然不同的檢測系統,正常範圍略有差異。

一旦超過6%,說明血糖控制欠佳,需要調整降糖藥物及胰島素的治療,若大於7%則易發生慢性併發症,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大於7.5%,考慮可能會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研究發現,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濃度成明顯正相關,糖化血紅蛋白每增高1%,則前1~3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約增高1.5mmol/L。

而且,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每增加1%,對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發生冠心病的相對危險增加32%。對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危險性增加18%。

所以,一旦糖化血紅蛋白值超過標準,就應該及時採取措施來應對。

糖化血紅蛋白偏高怎麼辦?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偏高,在臨床上採取的措施就是控制血糖,要自己找原因,或者是到醫院,讓醫生幫忙找出原因,糖友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嚴格控制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糖飲食為主,忌菸酒、碳酸飲料、咖啡,多喝白開水、菊花茶等。

2、適當增加運動量。

3、口服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齊特或注射胰島素治療。

4、定期複查血糖,使空腹、餐後血糖都控制在正常值內,糖化血紅蛋白才會降至正常。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有用,請點個贊,關注{控糖人},有問題也可以邀請我回答哦~


控糖人


糖化血紅蛋白是最近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因此能夠作為糖尿病控制情況的金標準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醫生一般也會建議患者每3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這是因為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進行糖基化的產物,而紅細胞的壽命為3個月,當紅細胞被破壞之後,糖基化的蛋白質也會消失。

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是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病程、合併心血管疾病狀態、預期壽命和併發症等情況絕度額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明確提出,糖化血紅蛋白應該控制在7%以下。對於存在慢性終末期腎病心肺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精神異常的患者可放寬到8.5%。而對於糖尿病病史較短,預期壽命較長,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不發生低血糖的情況下可以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孕婦的血糖還要更嚴格一些。

即使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控制的金標準,能代表最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水平,但是我們也不能只是每3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就可以了。還需要結合定期進行的血糖檢查,來確定相對時間點的血糖,來防止可能出現的嚴重低血糖和高血糖情況。

因為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表明的只是既往的血糖控制情況,對現在方案的調整還需要血糖來進行指導。糖化血紅蛋白正常也可能血糖波動較大。

因此要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結合起來檢查,也就是要“點”、“面”結合,才能降血糖控制的更好,更平穩。

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疑問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它是血糖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的一種產物,由於這種結合產物只有隨紅細胞的死亡才會消失,因此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與一段時間內最高血糖持續的時間長短有關,也與紅細胞的壽命相關,因為紅細胞的壽命是120天,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應每3個月左右檢測一次,來反映近3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

說是平均水平,由於血糖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結合後的不可分離性,實際上糖化血紅蛋白與一段時間以來持續出現的較高血糖關係更為密切,即便偶爾有低血糖發生,只要高血糖持續時間較長,糖化血紅蛋白便會處於較高水平,因此糖化血紅蛋白不能反映是否有低血糖發生,也不能反映這一段時間以下血糖是否有較大的波動,這就需要平時還應當檢測日常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結合在一起,才能準確反映血糖控制的整體情況。

至於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多少就合適?有沒有控制標準?從理論上來說,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理想控制目標是小於6.5%,也有研究顯示:相對於較高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眼病及周圍神經病變等發生風險可下降25%,心腦血管病、腎病等發生風險可減小44%,但這是相對於較高的糖化血紅蛋白而言。

對於年齡較大、糖尿病程較長的人來說,過於嚴格要求糖化血紅蛋白達到理想目標,需要採取強化干預措施,如果飲食控制過嚴,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反而加重病情,有些人還可能會加大降糖藥的用量,很可能導致低血糖的發生,而低血糖比單純高血糖的危害大得多。

因此,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多少要因人而異常,對於年齡較小的中青年人,因為預期壽命還長,儘可能控制在6.5%以下;對於老年人來說,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更為重要,且因為預期壽命較短,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可以適當放寬,數據顯示: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和8.0%以下,未來10年內發生大血管事件和死亡率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你好,不同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有差異,一般認為控制在7%以下可以有效預防血管併發症,糖化血紅蛋白反應了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卻不能反應每天血糖的動態變化,根據血糖控制的情況、特殊人群、不同糖尿病分型,複查血紅蛋白的時間也有差別,以下為你詳細介紹。



1、糖化血紅蛋白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最好?

一般人群的話,要求控制在7%以下,可以有效的預防因為高血糖引起的腎臟、眼底、動脈硬化等血管病變。對於年紀不大,沒有基礎疾病,身體條件比較好的,控制水平要求嚴格些,要求6.5以下;而對於有嚴重的慢性病、腫瘤、年齡大合併基礎疾病等患者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放寬至7.5~8%。但是當糖化血紅蛋白>9%是說明血糖控制很差,可能引起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眼底病變等多種併發症。

2、多久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可以2-3個月檢測1次;控制不好的1~2個月檢測1次,糖尿病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話每1~2個月檢測1次,方便及時瞭解近期血糖控制水平,調整用藥。

3、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還有什麼作用?

糖化血紅蛋白除了評價糖尿病控制程度外,還可以篩檢糖尿病,預測血管併發症,鑑別高血糖,就像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會升高,而應激性高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則是正常的。

4、規律複查糖化血紅蛋白就不需要監測每日血糖了嗎?

肯定是需要的,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反應的是長期血紅蛋白控制水平,而不能反應每天的動態變化,平時空腹和三餐後血糖還是要規律監測的,就像高血糖的病人容易低血糖,但是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不出來的,只有你監測每日血糖,及時發現處理,才能避免低血糖性昏迷;或者因血糖過度升高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徵等糖尿病急症,不及時處理,危機生命等情況。


小結:不同個體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水平、複查頻率會有差別,但是糖化血紅蛋白取代不了每日血糖,糖尿病的每日血糖還是要動態監測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以醫院為準!用心碼字,認真回答問題,感覺還可以的話,點個關注吧!

有溫度的住培醫生


糖化血紅蛋白通常控制在7以內,嚴格點可在6.5以內,一般可以3個月複查一次。

糖化血紅蛋白(GHb)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通過緩慢、持續及不可逆的糖化反應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決於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常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監測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