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講《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錯位》,《美人魚》,哪個質量最高?

科說歷遊之柱


一個好的電影首先得有一個好的劇本,從劇本角度分析的話,流浪地球的很是不錯,其它的都是垃圾,美人魚是辣雞中的垃圾。


豫見老家


樓主看過《錯位》感覺這個閱片量不少啊,這四部電影都算是科幻片,科幻片在學界似乎有一種說法,一種是軟科幻,一種是硬科幻。就是說真實科學背景之下的科幻電影是硬科幻,軟科幻就是全靠幻想。

《錯位》:這部電影是一種諷刺,對於那種浮誇風的諷刺,片子不管從置景還是封閉式的空間營造,都像是一種恐怖風格,這部電影在80年代被拍攝出來,非常有功力,似乎有種20年代表現主義電影的特點,而且還有了克隆人的想法,對於那個時期中國人的思維來說非常先進。而且在敘事上很大膽,可以不誇張的說,80年代之後,沒有人敢拍這麼諷刺的電影,拍了也不能上映!

《美人魚》:星爺電影其實可以看成一種“懂”與“不懂”。包括他的新片,很多無厘頭的地方是中國演員駕馭不了的那種,他們可能是缺少底蘊或者是戲路不同,沒有了強硬的表演支撐,星爺電影很難成為精品。

《瘋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一天上映,前者是典型的好萊塢敘事風格,換句話說,《寄生蟲》能獲得奧斯卡,是因為向好萊塢工業看齊,而甯浩做的,就是把中國電影推向好萊塢工業產物。《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集大成,毫無疑問,把製作技術提升一大截,但是成本太高,仍需完善!


銼影蝸牛


那我就來評價一下《美人魚》吧。💁🏾


我們記憶中的美人魚,是那隻為了加入人類行列而用嗓音與巫婆交換魔藥的美人魚,是那隻本著好奇在人間找到了真愛的美人魚。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講的也是一個情竇初開的故事。周星馳式的愛情,總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但我們看《美人魚》開始最為關心的不是這些,而是: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笑?

開場的美人魚館長就會讓人大吃一驚

曾經的荒野四大美女也有專業尬場的表現

羅志祥的八爪魚承擔了很大部分的笑點

當然,被廣泛視頻剪輯者瘋狂運用的還是和兩位警察,相信他們在未來幾年還是會出現在各種搞笑視頻中,並且繼續笑下去。

你問我《美人魚》好笑不好笑?我可以告訴你,還挺好笑的。

另一方面,就劇情方面來說,這不是一個人徹悟後救贖海洋和人魚的故事,這是一個被人魚救贖的人的故事。

美人魚沒有居住在巍峨的宮殿中,而是落魄的擠在破船中。她沒有喝下巫婆的藥水變出修長雙腿,而是切開尾巴姿勢滑稽的挪動。她來人間不是為了和王子相愛,而是為了取他性命。

這一切看似和童話並不相符,但人魚公主對王子的救贖沒有變。

從小看盡世間冷暖,在極度貧困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底其實埋了一個想要快樂幸福猶如生活在童話中的夢想,當時的家庭沒法給他,所以他想要長大拼命賺錢給自己。

可是錢多起來了,他還是不快樂,所以他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快樂起來。直到遇見了美人魚,她不想要錢,她會帶他去大排檔吃燒雞,會和他去遊樂園瘋玩,坐飛船坐到吐。而這些平凡的幸福,恰恰都是他從小到大都沒經歷過的。

當最後姍姍渾身傷痕,尾巴被燒灼的不成形,即將面臨死亡的時候,男主神兵天降,我以為他們會乘著飛行器離開。

但我們錯了,哪有什麼身披鎧甲、騰雲駕霧的大英雄,有的只是用肉體為愛人擋住傷害,奢望著溫暖的,普通人而已啊。

這是整部影片我最動容的地方,男主終於明白了自己一直渴望是什麼,不是富可敵國,不是美女環繞,是攜相愛的人之手收穫最平凡的幸福。

他終於迴歸平凡,做姍姍一個人的大英雄。

影片的最後,蔚藍的海洋呈現在我們面前,男主女主隨著魚群,在絢爛靜謐的海洋中暢遊。

我很不能認同覺得這片子是宣傳環保、沒有內涵,它更像是一個夢,而周星馳就是一個偉大的造夢師。

每個人除了一個現實的世界,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在湍急如潮的世間,當我們因現實而疲累的時候,起碼還有一個詩意的世界,帶給我們無限遐想和期待。


撩了個電影


毫無疑問,吳京《流浪地球》質量最高

《流浪地球》幾乎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因為它的原著作者是中國科幻界大咖劉慈欣。

在《三體》小說序言中,復旦大學教授稱讚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這絕非美譽之詞。

2014《三體》美國星雲獎提名

2015《三體》雨果獎

2015《三體》美國軌跡獎提名

2015《三體》美國普羅米修斯獎提名

2015《三體》約翰·W·坎貝爾紀念獎

2017《三體》德國庫爾德·拉西茨獎

2017《三體》法國幻想大獎

2017《三體》西班牙伊格諾特斯獎提名

2018《三體》意大利獎國際科幻獎

2018《三體》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這些獲獎或提名,全部都是中國人第一次出現在這些獎項上,足見劉慈欣的實力。他的《三體》英文版甚至收到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催更。

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電影,天生就有一個好的劇本基礎。

而且,作為中國電影目前的領軍人物吳京,挾此前《戰狼2》餘威,領銜主演男一號劉培強。

最終《流浪地球》拿下了接近47億元人民幣總票房,雄踞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榜第三名。全球票房冠軍,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它面前,也不得不屈居第四名。

如果說劉慈欣的《三體》單槍匹馬地把中國科幻小說提升到了世界水平,那《流浪地球》則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電影乃至國產電影提升到了世界水平。有影評人甚至稱讚道:《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縱觀這部電影,無論是從拍攝手法、電影劇情、演員演技乃至主題內涵來看,都是一部完成質量很高的影片。我甚至可以斷言,《流浪地球》是有可能載入中國電影史的一部電影,不論是對中國,甚至是世界,都意義重大。

綜合上看,影片的高質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一、開啟了中國電影工業上的當代敘事

喬治·盧卡斯製作的《星球大戰1:魅影危機》曾在美國引發了觀影狂潮,以致影院不得不推出限購政策。它帶給了當時的好萊塢全新的電影製作理念,並創造了特效團隊這一嶄新的電影工業部門。後來的盧卡斯還一手締造了今天享譽業內的工業光魔公司。電影甚至還影像了當時的美蘇爭霸,美國為此推出了以電影名字命名的星球大戰計劃,即發展高科技對抗前蘇聯。

但反觀中國的科幻電影,卻一直不是電影市場的主流,影片數量少的可憐。質量更無從保證。早期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以及後來的《藍血人》都,無論是製作成本還是影片影響力,遠遠無法與《流浪地球》相媲美。《流浪地球》如平地一聲驚雷,開創了中國電影工業的新時代。

1、美輪美奐的製作特效。與同為科幻片的《瘋狂外星人》相比,《流浪地球》場面則宏大許多。它運用優秀的電影製作特效,將末日的地球表現非常到位。地上部分處於一片白雪皚皚的冰凍世界,巨大的工程車忙忙碌碌,表現了人類面對災害的勇氣。特別是北京和上海,全部被包裹在厚厚的冰塊中,給人一種巨大的視覺震撼。地下部分也營造的很到位,很多中國元素比如餃子、中國紅、中國麻將及廣場舞,這些都得到了體現。甚至我還看到一種特別的朋克感。

當然,全片最大的特效出現在地球被木星捕獲,出現的流體洛希極限,被地球行星發動機點燃那一刻。很難相信這是出自中國的科幻電影場面。那種瞠目結舌的史詩級別的震撼,即使現在還留在我的腦海裡。

更讓人振奮的是,電影特效差不多有75%為國內團隊所製作。這表明,支撐科幻電影製作的特效技術,已經在中國取得了成熟和突破。

2、狂飆突進的電影票房。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我所在小縣城有4座電影院,只有一個電影院有排片,但一天只有2場。但第二天馬上4家電影院就有了排期,而且排片密集。此前,中國的電影的大票房大多是喜劇或戰爭片。科幻片能登上票房之巔,並得到觀眾喜愛。這在中國電影市場,曾經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3、開啟了科幻大片時代。當然,這部電影必須感謝80後新銳導演郭帆,第一次執導科幻片就表現出如此天賦,確實後生可畏。但這部影片更要感謝吳京,否則電影很可能胎死腹中。沒有吳京零片酬演出,及後期雪中送炭式的投資,觀眾可能現在都無法看到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為3億元,在當前的中國電影中,也算是製作成本比較高的電影。但它明顯不同於那些流量影星電影。在它的成本中,演員片酬只有幾百萬人民幣。其它的刨除宣發成本及前期拍攝費用,最大的一塊則是它後期的特效製作。

它摒棄了小鮮肉流量明星為主的製片模式,深耕影片內容製造。它的成功表明了,內容精湛的優秀科幻電影,也會有高額回報。

感受到震撼的不只是是電影觀眾,還有中國的電影工業。

二、打造了別具一格的中國敘事

科幻電影,向來是好萊塢的專屬領地。不論是科幻片的奠基之作《2001太空漫遊》,還是開創科幻電影的新時代的《阿凡達》,都是出自好萊塢電影工業之手。好萊塢科幻電影,從數量和質量上,均對其它國家的科幻電影形成了全方位碾壓。

好萊塢在科幻題材的這種壟斷話語權,甚至對其它國家的科幻電影產生巨大影響。比如韓國的《漢江怪物》,日本的《日本沉沒》。緊張刺激的劇情,宏偉浩大的場面,以及蘊含其中的個人英雄主義,讓這些非好萊塢的作品,也深深打上了好萊塢烙印。

但從電影風格化來說,這其實不一定是好事,這種類型固化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比如知名IP電影《星球大戰6》就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高製作成本不一定帶來高票房。

而《流浪地球》以它鮮明的中國敘事手法,宣告了藝術風格上的反好萊塢。

一方面它打破了美式個人英雄拯救地球的亂俗套路。在《流浪地球》火種計劃中,一共出現了20多個國家,在那一刻,整個地球人類構成了命運共同體。最終能點燃木星,並推動地球遠離木星的捕獲。既有主角劉陪強的捨生取義,也有李一一的計算機天賦,還有各大救援隊的努力。甚至在中國救援隊啟動行星發動機點燃程序時,來自其它國家的點燃程序也啟動了。這意味著,即使中國救援隊失敗,也不會導致任務的失敗。因為這是基於一種集體主義的飽和救援,與好萊塢的孤膽英雄完全不同。如果說誰是英雄,那只是一個彙集多國人民的英雄群體。

另一方面它呈現了陸權思維下的家園觀念。美國是一個海權國家,它的遠親先祖盎格撒魯人,天然地流淌著海洋的血液。這種遠古期漂流在海上的經歷,讓他們成了天生的冒險家。當然,也養成了他們隨遇而安的性格,他們對土地、家園的意識遠沒有中國人深厚。

所以好萊塢科幻電影,很多人在地球即將滅亡時候,都選擇放棄地球。坐上了宇宙飛船飛向茫茫太空,雖然等著他們的可能是漫無目的的流浪。

而《流浪地球》則大開腦洞地提出,把地球帶上一同走進太空。一方面這是劉慈欣的天才設想,這個創意從沒其它科幻片嘗試過;但另一方面,計劃提出也離不開作者的文化背景,即中國文化中對家園的留戀。

電影中,全體地球人都變成了蝸牛,拖著地球這個巨大的蝸殼負重前行。雖然前途迷茫,但是我們一直與自己的家園沒有分開。

所以艾青才會深情寫道: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那些碩大的行星發動機推動的,不光是這個藍色的星球,還有中華民族遙遠的家園夢。

三、掀開了中國太空領域的史詩敘事

2018年,劉慈欣在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頒獎典禮上,發表了引人深思的講話。其中的有一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現摘錄如下:

在IT所營造的越來越舒適的安樂窩中,人們對太空漸漸失去了興趣。相對於充滿艱險的真實的太空探索,他們更願意在VR中體驗虛擬的太空。這像有一句話說的:“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只給了我Facebook。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從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在這無數可能的未來中,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暗淡的。

幸運的是,中國的第一部真正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則把它深邃的目光,投向了距離我們4.22光年的半人馬星座。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歷經了太多苦難。但是今天,還是把目光投向了璀璨的星空。中國的玉兔,已經行走在遙遠的月球上。

雖然只是萬里長征中的一小步,但和《流浪地球》一樣,都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我們必須仰望星空,因為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歐洲新航路的開闢,導致了地理上的大發現,並迅速拓展了人類的豁達空間。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這些人類歷史上的閃耀群星,也因此熠熠生輝,塗上了一層厚重的史詩色彩。

從這個意義上說,《流浪地球》當然也具有某種史詩性,它開創了太空領域的史詩敘事。

客觀的講,《瘋狂的外星人》、《錯位》、《美人魚》這三部電影都很優秀,但質量最高的還是《流浪地球》。如果非要說出他們的差距,那我只能說:這就是從優秀到卓越的差距!

各位元芳們!你們覺得了?


方田耕不盡


在春節檔案中,《流浪地球》無疑是得分最高的電影,豆瓣,得分為8.5,《貓眼》得分為9.4,這足以證明它的硬質量。它不愧為中國第一部大型硬科幻電影。雖然目前它的票房排名第四,但它仍有1.8億元的票房,一天突破2億元不成問題。此外,它註定會以其開裂的名聲與潮流背道而馳。

《流浪地球》是一部帶有強烈中國哲學和印記,以及強烈中國“家庭和國家感情”的戲劇,在質量上是獨一無二的。

《流浪地球》的核心情感是家庭。這是一個關於家庭紐帶、英雄、家鄉和國家的故事。電影的情感元素,如春節和回家,符合春節的節日氣氛。與此同時,這部電影將故事定格在光年的尺度和廣闊的宇宙中,並使用具體的電影來展示當地的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文化,如“知道什麼是做不到的”和“儘管一千萬人已經離開了”。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價值是保障同一個人類的安全和福祉,而不是因為某個群體或族裔群體的自私和優越而毀滅地球並使全人類受苦。

雖然《流浪地球》所描述的場景在可預見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發生的可能性很小,但電影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是非常巧妙、積極和正確的。



壹線影視


您好,我是小瞳瞳影視,很高興您的問題!個人覺得

《瘋狂的外星人》質量挺高的,沈騰黃渤兩位實力笑將強強聯合,這部片子在上映前票房期待值是最高的,笑點很多,尤其裡面加入很多的科幻元素,關鍵他是瘋狂系列的延伸版。

《流浪地球》一部國產科幻片,全片共計2000多個特效鏡頭,不管他是不是代表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最高水平,但是他至少是我們踏出新的一步,有新的成果和突破,按照現在票房的趨勢,有可能還要創造新記錄。

《錯位》是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張敏老師編劇的科幻電影,完成新時代科幻電影的創新,整部影片出現的人物不多,更多的是沒有生命體的機器,這部電影是科幻電影業的創新,也是把幻想運用於現實鏡頭裡的一次大膽嘗試。

《美人魚》這部電影的中心點就是,讓我們保護生態環境,整個電影圍繞著一句話來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連一口乾淨的水,和一口新鮮的空氣都沒有,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

謝謝



小瞳瞳影視


真要是客觀的講,質量都不是很高。

只不過現在是流量時代,哪部片子有流量,哪部片子就是高質量的。

換句話說,影片的原始作用就是為了給人休閒娛樂的。無論哪部片子,看過之後覺得我開心了就好了。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去小麵館吃麵。進去以後發現人滿為患,那我們第一印象一定是這家味道一定不錯。

但是事實呢?也許味道真的不錯。但是更多的也許是便宜,實惠,快捷。如果你坐在那吃著一碗麵,我在你對面吃龍蝦,你什麼心情?你不想吃嗎?

所以對於一部片子的質量,我們真的沒必要去計較質量有多好。只要能娛樂到我們,開心自己,又或者從中能學習領會到什麼就可以了。

對於提問中的四部片子《瘋狂的外星人》就是搞笑娛樂的。讓我們可以開懷一笑。然後給觀眾留下的思考,就是保護動物。

《流浪地球》很顯然就是一部科教片。對於地球的生存環境的思考,保護自然環境。科技能不能改變人類生存的領域和環境。

《美人魚》個人覺得同樣是一部環保題材的片子。只不過更偏重於搞笑。笑過以後就是我們要思考的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錯位》就是一部科技片了。當然我不知道我所說的錯位是不是提問者說的錯位。

所以相對於一部影片的質量,我更看好的是影片的立意是否明確。

退一步來講,我更覺得一部片子看完,讓我覺得票錢沒白花就好了。








魚叔影視


個人認為《瘋狂外星人》目前是最優質的 其中《瘋狂外星人》耿浩(黃渤飾)與一心想發大財的好兄弟大飛(沈騰飾),經營著各自慘淡的“事業”,然而“天外來客”的意外降臨,打破了二人平靜又拮据的生活。神秘的西方力量也派出“哼哈二將”在全球尋找外星人蹤影。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別開生面的“星戰”,在中國某海邊城市激情上演。 《美人魚》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愛情喜劇片,由周星馳執導兼編劇,鄧超、羅志祥、張雨綺、林允領銜主演[1]。

該片講述了富豪劉軒與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殺他的美人魚珊珊墜入愛河,譜寫了一段人魚愛情童話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2月8日在中國內地、香港同步上映 個人覺得《美人魚》

國產最好的兩部科幻電影上映之前導演自稱花費了六年時間交出的畢業作品《上海堡壘》,頂著“中國科幻電影之光”、“站在《流浪地球》肩膀上的科幻電影”的頭銜,在一片罵聲和慘淡的票房之下顯得十分狼狽,死死的被釘在了國產科幻電影的羞恥柱上面。

同時,也讓表演一向被詬病的鹿晗,再次成為話題焦點。滕華濤稱用錯了鹿晗上熱搜,向佐懟滕華濤 “甩鍋鹿晗沒修養”。

在這一次《上海堡壘》,鹿晗確實沒有演技的進步,甚至還是丟了自己作為流量明星的看家本領:吸粉吸金。粉絲們似乎也不願意再為鹿晗買下爛片的賬單。





視覺盛宴衝擊


第一,個人認為《美人魚》更勝一籌。因為他的主題中心其實就是呼籲人類保護地球,就像一部教育片用搞笑形式表達出來,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完,有深深的反思人類自己。所以《美人魚》不光是喜劇片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其實也是給現實中的人們表達一種人類自身對自然的破壞。

第二,《瘋狂的外星人》其實也是一部搞笑的的電影,但是他雖然也很精彩,但是僅僅也就是通過搞笑的橋段,或者是有意思的對他來逗笑觀眾,但是如果往更深層次去看,《瘋狂的外星人》意境就不如《美人魚》。因為他僅僅就是一部喜劇,只要逗笑觀眾,就是他的所有要表達的。

第三,《流浪地球》呢,原著是大神劉慈欣,其實說實話,這部電影當你看完是不是回憶起來,其實他並沒有演什麼,感覺劇情很單薄,剛開始僅僅是衝著劉慈欣去了,但是看完,想一想感覺很單薄,根本就沒什麼劇情,就是很簡單的運送火石。而且特效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對於現在來說,特並不是電影的全部。

所以感覺《美人魚》更好一點。





五毛說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當所有中國導演都在全力嘗試“照虎畫貓”,並無限趨近於真虎的時候,一心打虎的導演甯浩,多少顯得有些孤獨。

甯浩多少有點不夠走運。

拍《瘋狂的石頭》時,票房被頭部大片壟斷,盜版橫行;事業上升期精心打造的《無人區》,一度難以公映;國產片進入單片10億、20億商業爆發期時,和甯浩長期合作的小馬奔騰又橫遭變故;當他終於推出票房大賣的《心花路放》,從“石頭”時期開始合作的夥伴黃渤、徐崢已先一步成為票房明星。

《瘋狂的石頭》,2006年上映,電影中的臺詞在網上火了

而這個春節檔,他的新作《瘋狂的外星人》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是2019電審001號——堪稱國家項、被稱作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流浪地球》。

確實,在嚴肅、宏大,關心人類乃至地球命運,有著令人讚歎的特效場景和概念想象力的《流浪地球》面前;荒誕不經的《瘋狂的外星人》顯得實在是太不嚴肅,過於戲謔。

但這並不意味著《瘋狂的外星人》就是一部簡單讓觀眾一樂完事的胡鬧喜劇。否則,這部電影本可以更閤家歡,更好笑,更適合春節檔。

恰恰相反,在一貫的甯浩底色背後,《瘋狂的外星人》有著更大的野心:從某種意義而言,影片走得要比《流浪地球》要更遠,甯浩用他荒誕錯位的形式和土生土長的世界觀,試圖顛覆科幻類型片。

拆解第1步

故事的主線和副線

《瘋狂的外星人》的核心笑點和劇情衝突戲點非常的簡單直接——

故事的主線:在山寨世界公園裡耍猴為生的黃渤把天上掉下來的外星人當猴訓了;

耿浩奪回讓外星人“無敵”的頭環

故事的副線:世界第一大國(都能看出來是哪國)的特工緻力於找到外星人,並完成和外星文明建交的任務。

《瘋狂的外星人》中戲仿特工槍戰的場景

故事的兩條線索,一邊是土味山寨的中國基層小品式段子彙集,一邊是充滿了好萊塢大片外觀的反類型片;一邊是人與外星人由於誤會荒誕不經的不斷權力翻轉,一邊是按照類型片套路認真行事卻屢屢碰壁的無奈折騰。

多層次的錯位造就了這場電影的互文狂歡。

首先,觀眾需要沉浸在影片敘事中相信故事的“真實性”;其次,觀眾又完全能夠意識到故事的副線嘲諷、惡搞的是好萊塢電影的套路、外表;

影片的笑點也自然具備了雙重屬性,一種是出於對劇情、人物直接反應的笑,而另一種則是在其上意識到影片劇情嘲諷、顛覆對照的笑,兩者互為表裡,難分難解。

主線上,採用貼近市井生活的小人物故事來強化敘事的“真實性”;

副線上則通過誇張的劇情(宇航員拍視頻嚇到外星人)和表演(槍戰、戲精臺詞)指出影片的“非真實性”(包括明晰卻又“虛構”的國家),同時又對《E.T. 外星人》《降臨》等好萊塢科幻片不斷“致敬”模仿;

《瘋狂的外星人》中戲仿《降臨》的場景

這種新敘事方式的創新冒著很大風險,當《瘋狂的外星人》的兩條敘事線合二為一時,影片的真實性也自此開始土崩瓦解,給觀眾一種彆扭的荒誕感。

拆解第2步

主題:所謂“文化差異”

甯浩選擇的這條路,放在好萊塢,能出色完工也寥寥無幾。

好萊塢正經八百的科幻類型片裡,人物會天然相信外星人的“真實”存在。而《瘋狂的外星人》的劇情和笑點,恰巧建立在影片主角一開始並不相信外星人的存在,用影片中黃渤的說法:“這事擱誰身上發生都想不到。”

如此,影片劇情中黃渤和沈騰對外星人的處理越是隨意,老外對外星人的處理越是隆重,錯位喜感就越是強烈,從而根源上顛覆了“外星人”題材的科幻片。

更進一步,《瘋狂的外星人》在惡搞的表象下,依然保留了對科幻題材的獨特思辨——影片靈感來源於劉慈欣的小說《鄉村教師》,講的是高級宇宙文明考察地球,需要隨機挑選出的人類證明自己擁有“高等智慧”的故事。

《鄉村教師》,作者劉慈欣,2001年1月發表於《科幻世界》

《瘋狂的外星人》也提出了一個關乎生命本質的問題——和陌生的物種意外相遇,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如何證明自己是高等生命?或者說,人與動物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係,到底取決於什麼?

而甯浩解釋《瘋狂的外星人》的主題是“文化差異”,即影片中每個人物的行為,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識、價值體系在背後支撐——耍猴人黃渤認為外星人是能馴服,用來表演的“猴”;做小買賣的沈騰認為外星人是能賣錢的珍禽異獸;C國官方認為外星人是能獲取高等科技的接觸對象;而特工約翰則將這次“第三類接觸”視為建功立業,如阿姆斯特朗般留名青史的機會。

外星人“騷騷”被泡酒

而在外星人的認知之中,這次行程偏遠的出差僅僅是完成一個簡單的任務,他對被孤身派來和宇宙中的低等文明接觸滿腹怨言。如同甯浩電影中各懷鬼心的多路人馬往往陰差陽錯地命運交集,草根小民黃渤、沈騰,大國特工以及宇宙文明因為一場意外只能將錯就錯,折騰不息。

《瘋狂的外星人》荒誕的錯位喜感恰來源於這種“文化差異”:黃渤土法“馴猴”,讓外星來客操練即便在中國本身也已經過時了的民間雜耍;沈騰和黃渤伺候外星人喝酒吃火鍋,嘗試消解“誤會”,甚至在看到外星人愛喝白酒後試圖與之建立商務合作關係;C國特工滿世界奔波,只因在他們的文化認知中,想象不到地球竟然還有“世界公園”這樣的存在;自然更想不到地球這端的中國人會將外星人用來泡酒。

沈騰和外星人吃火鍋、喝酒

而無論是堅持祖上手藝的黃渤還是一心發財的沈騰,都有一種中國式的固執——堅持活在自我認知的世界中,換句話說,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的“都是為你好”的價值觀戰場,無論是沈騰拉黃渤做生意,讓其放棄耍猴;還是二人拿出自己認為的好東西:白酒、火鍋來平息外星人的怒火,都不過是一種荒誕的雞同鴨講。

類似於當代青年春節歸鄉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育,在老派親戚們的價值觀中,結婚生育是人生必經成就,類似“一個人很好”“丁克家庭”“個人價值”之類的觀念,對她們來說無異於外星文明帶來的“文化衝擊”,兩者雖然語言相通,實際卻幾無溝通、互相理解的可能。如此,雖然劇情上升到了科幻層面,甯浩在《瘋狂的外星人》中依然堅持講述的是每個中國人所面對的生存困境——在一個價值觀紛亂的世界中如何求同存異,找到自己的位置。

拆解第3步

土味大錘,互文狂歡

從小打小鬧地嘲諷類型片“俗套”,一路發展到用互文的方式嘲諷類型片本身。甯浩鍛造了一把“土味”大錘,用一場另類的《E.T. 外星人》《第三類接觸》《降臨》的本土化演繹,砸碎了觀眾所熟知的西方科幻片類型基礎。

就這樣,被認為偷師蓋·裡奇的甯浩終於走出了一條“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破壞之路。

沈騰戲仿“戰狼”系列電影的臺詞

這一次,熱衷於“解構”而非建設的甯浩甚至把春節檔的對手、廣泛流行的電影乃至自己的影片也都戲仿了一遍:從一開頭黃渤面對老闆講述看了個電影,“什麼晏光著腚在房頂上跑,真好看,那個什麼不壓什麼的”,視其為猴戲創新的靈感來源;到黃渤的“都在酒裡了”,“活人能讓尿憋死”;再到沈騰的“我養你啊”以及“犯我地球者,雖遠必誅”這樣源自其它流行電影以及甯浩電影中曾出現過的臺詞戲仿,加上對眾多好萊塢經典類型片人物造型、場景動作、音樂的複製式再現……賦予影迷群體更多的觀影快感同時,又嘲諷了當代好萊塢所流行的埋梗式大片本身。

甯浩曾說自己“唯一批判的價值觀就是高傲”,於是,在《瘋狂的外星人》之中,甯浩除了將人類面對同類乃至異類的高傲按在地上狠狠摩擦,還用“左右互搏”的方式,用一種看似正經、實則蔫壞的手法,皮笑肉不笑地將類型電影的高傲消解在無形之中。

導演甯浩、主演黃渤、沈騰片場溝通

就像王朔當年用革命語言顛覆了革命語言本身的破壞性創作一樣,甯浩在中國影壇乃至世界影壇的獨特性,正在於他用一種中國觀眾所熟知的中國式智慧、觀念以及現實,將西方類型電影解構。

在這個商業電影“奇觀式”消費影像佔據絕對主導,導演的功能乃是創造出能讓觀眾歎服的場景、超人式人物的電影世界中,甯浩卻反其道而行之,在調侃、破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愈發顯露出自己的“作者本性”。

現實往往更為諷刺,在甯浩試圖顛覆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同時;中國商業電影卻進入了一個真正的“建設”時代。無論是動畫片、動作片、戰爭片還是科幻片、災難片……中國電影正在試圖擁有自己的《速度與激情》《黑鷹墜落》《2012》……並試圖創造出符合廣大觀眾“中國崛起”“民族自信”價值觀的故事和人物;而其踏出的每一一小步,都會獲得觀眾們“我們終於有了比肩好萊塢的合格類型片”驚喜歡呼,行業內人士甯浩也正在廣泛參與這股“建設性”大潮。

於是,當所有中國導演都在全力嘗試“照虎畫貓”,並無限趨近於真虎的時候,一心打虎的導演甯浩,多少顯得有些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