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邊緣,出國還是考研?


這個問題,也是對於那些有條件和實力的同學,你足夠的優秀才能保研,加上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你才會想到出國考研,所以你有這樣的選擇項,那首先先恭喜你,你已經很優秀了,然後咱們再來討論一下保研,還是出國考研?對於實力、附加價值和限制的三方面綜合考慮,形成了你自己的保研、考研和出國的選擇。

第一,保研、考研還是出國,賽場不同。當你問出來這個問題時,一定要明白,這個問題恰恰是生活本身來反問你的:如果三個都有可能,你願意為更好的教育付出多少?你願意在學習投入多少精力?

保研就是和全年級PK,考研就是和全國人民PK,而出國就是和全世界人民PK(我說的是自己努力拿到獎學金那種)。

當然,你的賽場變大,你的機會也變多。也更考驗你的能力。

最滑稽的一種考慮是,我的成績沒法保研,所以還是出國試試看把。

事實上,如果你連考研的辛苦都受不了,就別想著依靠自己的努力出國拿全獎啦,不是一個檔次的累。

第二、思考不同選項的附加價值。他們往往比讀書本身更加重要。

保研的附加價值意味著你和這個學校關係更加深厚,你應該以學校為核心積累一些人際資源,老師的、學生會的等等。

考研則意味著你有機會換一個學校、專業或者城市。你是否有想去某個學校或者城市的情節?

出國的附加價值比較大,你有機會去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圈,在那裡看到很多新的,完全不同的觀點和人,同時也完成對於自己的母文化價值觀的反思,慢慢的選定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與觀點。

第三、思考自己的限制

保研的限制很清晰,你已經大三了,之前都浪跡各大社團中,你的GPA成績不好,或者你總和推薦你的那個老師八字不合,你就很難有機會。

考研的限制有兩個,一個是經濟問題,如果你的家庭壓力很大,而你又沒有獨立的生活來源,就應該考慮一下開始工作,先不談支持家庭,至少讓自己獨立起來。第二個是年紀問題,隨著你的年紀越來越大,你進入職場最重要的資本——年輕與嘗試。

越來越少,損失的速度遠遠比收益的要大。如果你在25歲考上研究生,收支也大概相抵,更加別提27歲了。所以我並不建議連續2年考研失敗的人,你當然可以給我列舉很多勵志故事,但是他們都發生在先讀完書,然後終身工作的年代。今天,讀在職碩士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全職,終生學習的時代早就開始了。

出國的限制有兩個:第一就是經濟問題,出國需要家庭大量的支出,大概在20-30萬之間。所以如果你的出國是投資式的,你很確信能夠收的回來,那就借錢都可以去讀。但如果你出國是遊歷式的,更多是增加你的體驗,你也沒有想好自己想去幹什麼,我的建議則是不要動用你家裡積蓄的百分之50以上。畢竟,你沒必要拿著家庭的本錢,出去遊歷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