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天底下,應該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一定要在愛和溺愛中區分開,過度的愛就是溺愛,溺愛是害了寶寶,可是現在因為每家都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寶寶,大部分都會比較溺愛,特別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更是溺愛得不像話。

“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家長什麼樣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並最終決定孩子人格的養成是怎樣的。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對孩子都疼愛有加,有的甚至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導致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大家都知道“慣子如殺子”,表示自己從不慣孩子,把孩子管教得可好了,但是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時候,還是把孩子慣得不得了,不小心把“慣”當成“愛”了。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寶寶小霸王一樣,挑食偏食、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而有的孩子則是膽小怕事,什麼事都不敢碰……這些問題大多是因為家長過於溺愛孩子而造成的。


“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溺愛,通常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呢?


  • 1.只要孩子喜歡的玩具都會買。

孩子好玩是天經地義,但是孩子對事物的新鮮感有限,所以,孩子買了東西后,不久之後就為成為棄物。

“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當孩子見到自己感興趣的玩具,就千方百計讓家長買。

  • 2.只要想吃的都要求。

孩子對自己的節制能力較差,見到喜歡的食物都控制不住。

“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很多小朋友放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家長買零食。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每個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買東西要買最貴的,上幼兒園要上最好的,其實,對孩子過度的關愛並不好。

“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凡事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成長的空間,結果造成孩子的"無能",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只會退縮和求助,甚至以自我為中心。

“子不教,父之過”,不要再把溺愛當成是愛,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


總之,我的原則是愛孩子,不是溺愛孩子,比如寶寶學會了新的技能,我會誇誇他,抱抱他,讓他知道他做的很好,反之,如果寶寶犯錯了,我教育了他,讓他反省一會,我也會去抱抱他,親親他,告訴他,媽媽是愛他,才會對他嚴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