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面包子鋪的包子饅頭的面可以發那麼大那麼軟?

Endlove


包子鋪的包子饅頭又大又白又暄又軟,自己在家裡怎麼也做不來那水平。更為奇怪的是,包子店的師傅回到家裡也做不到那樣。難道包子店施展有什麼魔法?沒有魔法,都是一樣的麵粉、酵母,和了發了放蒸籠裡蒸熟,只是環境條件不一樣,當然也有必殺密招。

表面看就這個不一樣,做的饅頭成兩樣,包子店的又大又軟,一般多的面,做出家裡兩倍大的饅頭。原因在哪裡?我們依著三個方面的邏輯關係,分析如下:


(手工製作是食品行業的傳統部分,至今保留,就像老面酵頭做饅頭。)


  1. 包子面發暄胖大的原理;
  2. 包子店的包子暄軟胖大的秘密;
  3. 發麵發酵到何種程度最好。

一、包子面暄發的原理。

用來做饃做包子做餅的麥面,無外乎三種,準確的說三種和麵的方法,死麵、燙麵和發麵,出來各自不同風味的成品。蒸餃、烙餅死麵,糖糕燙麵,包子饅頭髮面。

在三種麥面中,死麵是自然方法和麵,燙麵是用開水改變了性質,讓口感甜軟。發麵最奇特,要利用微生物,也就是細菌的繁殖,分析崩離麵糰結構。細菌的繁殖和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促使麵糰內部整體出現許多細密孔隙,然後再不斷的人為作用,譬如加溫使孔隙裡的氣體膨脹,讓這些孔隙繼續擴大,最終就成了我們吃到的暄軟饅頭或包子。

再分析細緻一點,發麵的原理是這麼個過程:

第一步,激活酵母菌。酵母菌是細菌的一種,也叫做“益生菌”,就是對人體有益無害的細菌。平時在乾燥的環境中,處於假死狀態,可以存活很長時間。當給以水分和適宜的溫度、營養,酵母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菌體就會活過來,開始正常活動和繁殖。酵母菌活動的特點,是把麵粉裡的糖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麥面的碳水含量高達75%,是酵母菌而言是高營養,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其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均勻分佈在麵糰裡,就是饅頭暄軟的根本原因。

這一步的主要做法有兩種:

  1. 把菌種直接的和到面裡。譬如安琪酵母,先用點溫水化開,和進面裡。
  2. 先用溫水泡開,激活並繁殖到一定的量,再和到面裡。譬如老酵母面頭,化開泡著,等到起泡膨脹,再和進面裡。安琪酵母也可以這樣做,只是沒多大必要,多個環節顯麻煩。

第二步,給酵母菌進一步繁殖的時間。把酵母和到面裡後,外觀和死麵團沒什麼兩樣,是因為酵母在裡面還沒施展開來。這時候是不能用來做饅頭的,必須給它時間,在20-30℃溫度條件下,會很快生長,表現就是麵糰不斷脹大。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所謂的生長,就是繁殖,而且無限的繁殖。


這個階段,看到麵糰膨大到一倍的時候,基本完成。

第三步,再次促使酵母菌繁殖,增加細菌密度。行話把這一步叫做二次發酵。第一次發酵,看著麵糰都發好了,體積都那麼大。其實還存在發酵不足,主要是細菌密度不夠,分佈不均勻。看著面發了,很多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做來蒸了,也成饅頭,只是不那麼暄,掰開看裡面的蜂窩大小不一。這就是發酵密度不夠和分佈不均勻的原因。

二次發酵,一般的把一次發酵的麵糰揉了,揉麵就是重新整合麵糰結構,目的是把裡面酵母菌分佈不均勻的給均勻,把二氧化碳擠一擠,集中的氣體給擠出去,使內部結構緊密,便於酵母菌更好的繁殖。等於把酵母菌和它們的工作面進一步分配,更快更均勻的佈滿,提高整體密度。

通過這次發酵,麵糰裡面的二氧化碳分佈才會均勻細緻,可以上籠蒸饃了。做的饃掰開都是均勻細密的蜂窩,外觀就蓬鬆暄軟。

第四步,發麵過頭的補救。正常發好的面,蒸出的饅頭有濃濃的面香、微微的酒香混合的甜甜香味,這是酵母菌的功勞,把麥面裡的糖轉化成酒精。但是往往會出現發酵過頭現象,表現就是饅頭不那麼香了,發酸,一股酸味,不好吃。老話“好酒做成醋”就這個道理,糖在酵母分解過程中,也存在個度,適度發酵是酒精,過度就是醋。人工和麵做饅頭不會都把握的那麼合適,發酵過頭的概率比較大,尤其是老酵頭,裡面含有雜菌,出現比率更大。這個時候,就要根據發酸的不同程度,給到相應份量的鹼面和進面裡,取酸鹼中和,再做饃就不酸了,還會出來鹼和麵的混合香味,但是會出現黃色,沒有酵母做出的白,是因為鹼面的作用。這個味就是傳統的家的味道,人們懷念過去的饅頭,其實就是這個發酵過頭變酸再用鹼面中和後蒸出的味道。

本章節最後,還要單獨分享的是神奇的酵母。酵母在發麵中的原理和作用,上面已經說了,這裡首先要強調酵母的營養。這段話加粗:

酵母菌在營養學上有著“營養源”定義,還是“取之不盡的營養源”。酵母是活體生物,就是個小,單細胞,可是從生物學角度看,跟雞鴨魚牛羊沒本質區別。酵母本身具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蛋白含量高,是豬肉的2.5倍,大米的5倍,大豆的2倍。所以,酵母是富營養物質。


(老酵頭做出的饅頭恐怕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有了這個能找到家的味道。)

最初的酵母,是人們在生活中發現並有意培養,用於食品加工,譬如釀酒、蒸饅頭,都是利用酵母的活性和增加營養和風味的特性,改變食物的品質。後來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尤其是提純技術的進步提高,可以把酵母菌提純出來保存和利用。安琪酵母就是,好處是,用來做發酵類食品,不再擔心會受到雜菌感染。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更安全健康。

老酵頭還是傳統的酵母菌保存方法。優點是製作方便,度好了酵頭,每次發好的面揪下一坨放幹,下次接著用,循環往復,一點也不復雜。

但是老酵頭有個傳統的缺點。自然狀態下製作,就帶有很多的雜菌,不像工業品那樣純是酵母一種菌體。有雜菌就有繁殖,和到面裡跟酵母菌共同生長。

前面說過,酵母菌分解麵粉裡的碳水化合物,產生的是多種營養物質。雜菌卻不是,主要消耗這些營養物質。突出表現在出現酸味,饅頭變酸,面發好後就能聞到濃濃的酸味。酸,就是腐敗,聞到酸味,說明已經開始腐敗,繼續不管,會越來越壞,直至徹底變質。

這時候怎麼辦?傳統的做法是給鹼,食用鹼,和到裡面中和酸,也有用到草木灰的,同樣是利用草木灰裡的鹼。可是給了鹼,只是中和了雜菌產生的酸,並沒有殺死雜菌。要立即放進蒸籠,高溫才最終殺死雜菌。如果不殺雜菌或殺菌不徹底,我們就有可能受到雜菌感染,輕者跑肚拉稀,重者中毒住院,再重就難說了。我們平常說家的味道,這種有過酸鹼中和的饅頭就是。所以,上點年紀的人,吃到這個味道的饅頭,立馬會勾起兒時的記憶,小時候奶奶或母親做的饅頭就是這個味道,心底自然煥發出親切感。愛屋及烏,就喜歡吃這樣的饅頭,然後有對比,純酵母做的饅頭沒這個好吃。

真相併不是這樣。老酵頭做出的饅頭有兩個缺點,

  1. 顏色帶有鹼面化合出的黃色,饅頭沒有面粉的本色白。
  2. 多了添加劑。酵母不是添加劑,鹼面卻是添加劑。

關於食品添加劑的觀點,人們的認識高度一致,食品不要添加劑,添加劑對身體不好。可是為什麼能夠接受這種添加劑?或者說喜歡老酵頭做饅頭的酸鹼中和的味道?這就是傳統習慣的力量。人們習慣的認為,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做的,不會有問題。如果有問題,也不會傳承到如今。



(茅臺酒制曲,這個環節還比較文明,姑娘們還穿著鞋,因為制曲材料還是乾的。等到進入車間,最後一個環節,把含水酒麴踩成餅時就要光腳踩了。)

這方面的事例很多。譬如茅臺酒的發酵製作,有個踩曲工序,一群姑娘們光著腳踩酒麴。看著畫面很美,但是經不起推敲。可以想想,這樣的酒麴做出的茅臺酒,跟洗腳水擦腳布有什麼區別?儘管是年輕漂亮姑娘的洗腳水,可她跟你並不相干,根本就不認識,你願意喝她的洗腳水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會喝。當然這是個比喻,較不得真。因為這種勞作模式,正是古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化寶庫裡尊貴的部分。

再譬如茶葉,傳統裡面有一種最貴重的茶葉,根本就是千金難買,萬金也難買。其實就是普通的茶葉,只是採摘方法不一樣。用的是黃花閨女,太陽快出的時候,露水正濃,不刷牙,姑娘們用牙齒一個一個的把芽頭咬下來,然後單獨炒制。同一個茶園,這樣採摘下來的和手摘的茶葉,價格就是天淵之別,關鍵有錢買不到。

這兩個事例,都是生活中的傳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並不為人詬病,老酵頭做饅頭就是,要的就是酸鹼中和的味道,不管你專家怎麼說,你安琪酵母就是做不來這個味道。還有茅臺酒,你說酒精酒多麼安全,多麼衛生,沒有人踩腳踏,可你說到天邊也沒人信,因為你再怎麼勾兌,就是沒有我茅臺酒好喝。


(好包子賴包子,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的吃著,好包子被傳承,賴包子被淘汰。)

二、包子店包子暄軟胖大的秘密。

在發麵做包子上,包子店和家庭廚房好有一比,包子店是專業隊,家庭廚房是業餘隊,業餘隊自然的搞不過專業隊。即便足球,別看國家隊那麼囊膪,你再厲害的業餘隊也不好搞贏他。包子店的包子饅頭之所以做得好看,又白又大,專業水平不是蓋的,起碼有三大優勢:

第一,大場子活,工作程序化。多少面,多少水,多少酵母多少時間,按著程序要求一步接一步往下進行。不錯不亂。而且每一次循環都是這樣規範。

第二,專業師傅,經驗豐富。世上最厲害的經驗來自於手藝人,因為他們都是長年累月只做一件事情,或者一樣東西,千萬遍的重複,做包子就是典型。不扯多的,拿一個米湯都不會熬的人來,讓他天天熬,熬一年米湯後再看,一定會比絕大多數廚師熬得好,還能說出怎麼熬才好的道道。

第三,包子店發麵都有必殺技,還密不外傳。有心人會知道,包子店之所以做出的饅頭包子又暄又大又白淨,一定的有秘訣。很多傳言也不斷提到,正面的傳言說發麵有秘訣,反面的說有貓膩。其實並沒什麼奧秘。我們從上部分麵糰發酵的基本原理就能知道,包子店所謂的訣竅,只能在增加麵糰裡的二氧化碳體量和空隙細密度上下功夫。想法讓發酵麵糰的二氧化碳更多,空隙更多更密。

說穿了就跟魔術穿幫一樣簡單,包子店和麵發麵不是傳言那樣給了什麼洗衣粉、化學品。做包子做饃的還沒黑心到那程度,都是良心人。包子店發麵採取的是多加兩樣東西:泡打粉和改良劑。

如此一來,發麵團裡多了更有效的成分,發酵、發泡、結皮都有了,整體效果尤其好。發泡劑,也就是泡打粉是更擴大發酵效果,讓饅頭體積更大更軟;改良劑的作用是提高發面的穩定性,使更膨大的饅頭不炸不塌,外皮完整,光潔美觀。

(他們和麵到底添加了多少東西,無法確定,目的都為了更大更好看。)

三、發麵發酵到何等程度最好。

本章節簡單幾句話,不再贅述。

第一,在家做包子饅頭,最好還是遵循傳統做法,自己度酵頭,每次和麵用老酵頭。然後很容易發酸,再用鹼面去中和,出來的是老味道。

第二,採用二次發酵法,把面揉到功夫,做出來的饅頭有嚼頭。

第三,包子店加泡打粉和改良劑,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就像我這裡,一塊錢倆饅頭,一次性買5塊錢還送一個,10塊錢送倆。即便一斤面做10個,算下來也就掙個辛苦錢。半夜起來和麵,那麼重的大籠搬上搬下,一天下來累得話都不想說。饅頭小了,黑了,裂了,沒人要,自己也吃不了。再說了,泡打粉和改良劑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也不會超量添加,超量也做不成,吃著還算安全。

就這樣情況,想想還是自己在家做吧。


普濟


我是專業做包子的,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外面買的包子又大又軟,而且還很白,在家裡做的就沒這麼好。

很多人懷疑他們用了不正當的添加劑,增白粉之類的東西。我在這裡告訴你,這類東西從來不用,。但是買的麵粉裡有沒有就不知道了!用的麵粉就是我們平常吃的一樣!不是什麼特供的,以雪花粉局多!

包子店有做包子的專業設備,這是我們在家不具備的一點,師傅的手藝也佔了重要一部分!

我在我做包子10幾年了,在家也是做不到店裡的成品漂亮,!

有哪位朋友有做包子不懂的地方可以私信給我,。我可以教你!謝謝!


愛影視俱樂部


我經營了倆年饅頭店,對面粉有些認知,麵粉不論是哪裡的都可以。我們都喜歡使用本地的麵粉,這就是故鄉情吧!

首先蒸饅頭、包子、麵粉不能選擇筋度太高的,筋度高的麵粉一般適合做餃子皮或者麵條。蒸饅頭選擇一般的麵粉就可以。筋度高的麵粉蒸饅頭是不宣的,很難發起來。

既然來了,我就分享一下我做麵食的經驗以及做法,希望大家採納,在家做出美味的包子和饅頭;

1,我就以一斤麵粉為例告訴大家一個配方:一斤麵粉:酵母粉5克、無鋁泡打粉3克、白糖5克,水260—280克之間,根據當地麵粉的乾溼自己把握。

2,配料要和麵粉和勻,白糖可以用水化開和麵,也可以直接拌在面裡。和好面要醒30分鐘左右,根據家裡溫度看,溫度高發的就快,溫度低發的時間長一點。

3,發好面揉麵是關鍵,蒸出來的包子和饅頭好不好就在於你揉麵到不到位。有的人揉倆下,就下劑子,這樣蒸出來的肯定不宣不好吃。老人常說面揉千把雪花白,意思就是,面只有揉的有了筋度,揉到了才好,蒸出來的饅頭、包子才又白又宣。切忌:一定要多揉一會兒!你們做了就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4,最後一點也挺關鍵,也是這個問題的核心,為什麼包子店裡的包子、饅頭會又軟又大?我告訴大家,在你揉好饅頭或者包好包子之後,不要著急的上鍋蒸,而是要放到那再醒上幾分鐘,然後再上鍋蒸。這樣蒸出來的絕對槓槓滴!

以上是我的經驗,把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做出心滿意足的美食。黃小哥每天都有農家菜和大家一起分享!

喜歡的希望您加關注,收藏轉發。給黃小哥一個贊。


家庭主廚黃小哥


包子鋪的包子饅頭為什麼發的那麼大那麼香?我特地聯繫一位做了30年的早餐店老闆,為大家揭秘。

熱愛做飯的小夥伴不難發現,自己在家裡做的饅頭總沒有店裡賣的又發又白還很鬆軟,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我們的技術不過關?還是饅頭店有什麼秘密配方?

我們平時在家蒸饅頭無非兩種發酵方式,酵母發酵和老面發酵。

自己在家蒸的饅頭包子一般兩個特點,口感比較紮實,另一個顏色有點淡淡的發黃。而在包子鋪裡賣的包子饅頭卻是雪白,而且又發又軟。


其實這裡有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在包子饅頭鋪已經不是秘密了,一般我們在家做包子饅頭,一斤麵粉能做七八個二兩重的饅頭,而加過改良劑和增白粉的一斤麵粉卻可以做十幾個同樣的饅頭,這就是為什麼包子鋪裡的饅頭包子又發又軟的原因了。


饅頭包子增加改良劑其實是合理的,不過不能超標使用,難免會對身體有影響,所以我個人覺得還是自己做的包子饅頭比較好!

錢塘美食歡迎大家交流和轉發,謝謝!


錢塘美食


家裡和包子鋪的配方其實完全一樣,沒有區別的。

包子鋪為了方便快捷,操作規範,品質穩定,也多是用酵母發麵。麵肥發麵需要豐富經驗,用的越來越少了。

主要原因是工藝不一樣:

一、設備:包子鋪用和麵機、壓面機、醒箱等專業設備。和麵機使麵粉、水和酵母菌分佈均勻,充分融合。壓面機代替手工揉麵,第一個作用是麵皮光滑;其次個人理解,麵皮壓制幾次以後,氣孔增加,入醒箱二次發酵以後會更加宣軟。

二、流程:麵粉+泡打粉+糖,使用35℃左右溫水將酵母融入水中再和麵,加快發麵速度。

自己家做可以接近包子鋪的效果,完全達到不可能,下面說一說在家做如何接近包子鋪的效果。

配比:500克麵粉+5克酵母+5克泡打粉+10克糖。(建議買個廚房小電子秤,包子鋪用料都要稱量的)

麵粉倒入中等大小的盆裡,加入綿白糖和泡打粉,取250~260克35℃溫水(用手試接近體溫溫度),酵母融入水裡,邊倒酵母水邊用筷子把面攪成片狀,充分揉勻揉光(5~10分鐘)。麵糰放入盆中,用手蘸少量水抹到麵糰表面,蓋上蓋子發酵至兩倍大(約一小時)。

發好的麵糰揉透,搓成長條下劑,即可使用。

也可以模擬壓面機操作,揉麵後,用大擀麵杖擀成面片,緊點捲成條,下劑即可。

關鍵技術點:包制完成後,放蒸鍋內自然醒發20~40分鐘,時間越長,包子越大越軟。用手按一按醒發後的包子皮,迅速回彈為佳。

醒發完成後,電蒸鍋冷水開火蒸制25分鐘,關火後燜3~5分鐘揭鍋,以免包子回縮。(選用定時的電蒸鍋比較省心,好操作)

使用煤氣灶,涼水上鍋,開大火上汽後,調中火蒸20分鐘,關火燜3~5分鐘揭鍋。

如果不喜歡吃泡打粉可以不加,忌諱吃糖的也可以不加,這兩樣東西起輔助作用,可以加快發酵,增白,起一點宣軟作用。

另外囉嗦幾句,鋁是有害物質,不含鋁的泡打粉不是有害物質,正規廠家生產的沒有問題。


泡麵Sir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很多朋友在外面吃到香噴噴包子,又白又軟,在家蒸的時候卻沒有那麼好的效果,是外面賣包子的地方加了添加劑了嗎,其實不是的,掌握住訣竅,人人都可以做出又白又軟的包子。

首先在麵粉選擇上優先選擇中筋麵粉,也就是超市賣的平常麵粉。

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分享一下其中的訣竅

準備材料:

中筋麵粉,餡料

做法:

1.準備麵粉加入少量的酵母粉

2.邊加水邊攪拌,攪成絮狀,開始揉麵團

3.麵糰揉好,放在30度左右環境醒發兩個小時(大概醒發2倍大就可以了)

4.醒發的麵糰,繼續揉麵,排除裡面的空氣

5.搓成長條,分成若干個大小均勻的劑子

6.劑子擀成橢圓形的麵餅,厚度約0.5cm

7.放入餡料,捏好口子,放在鍋中繼續醒發30分鐘(決定軟不軟的關鍵步驟)

8.冷水下鍋,鍋開後調小火,繼續蒸30分鐘即可

9.時間到後不要立即開鍋,需要等10分鐘在開鍋,防止包子回縮

這樣又白又軟的包子就做好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有關美食的問題可以關注我,我會把最好的美食製作方法分享給朋友,感謝大家


笑生百味


我不是專門做麵點的師傅,但年輕時受過麵點師傅的指教,所以,不管用哪種方式發酵,只要摸索一兩次終能蒸出白白胖胖的饃頭和包子。

(1)麵粉選擇。麵粉選擇不必嚴格。但絕對選擇正規門店合格產品。高級麵粉蒸出面點不是純白的,而是有像玻璃一樣亮白的。饃饃好差標準是亮度,越亮蛋白質含量越高,饃饃越好吃。你試著在面里加一點奶粉,蒸出來的麵點就是白亮白亮的。自己蒸著吃,又不記算成本,口感好,有營養就行。

(2)和麵。麵粉與水的比例為100:40即可。面越細加水越少。如用發酵粉按說明書使用。注意水溫在30度左右,手感微熱不燙即好。和好的麵糰要反覆揉,麵糰揉到光滑無氣泡就好。

(3)發酵。第一次發酵,面揉好後把麵糰放入盆內蓋好,一小時後發酵。(室內溫度越高發酵越快)。盆內面發酵後,拿到面板上揉條,揉條要揉到光滑後,切成饃頭或揉成饃饃。蒸包子要注意皮不能太薄,太薄發不好。

(4)將做好的饃頭、包子放入蒸籠,進行笫二次發酵,約30分鐘左右,饃頭髮到原來的二倍左右就能打火蒸饅頭了。一般氣上來後15分鐘就蒸好了。


李彬文


很多人可能覺得外面的包子、饅頭是不是加了增白劑、膨鬆劑之類的添加劑啊,其實不然,發酵麵食是我國最傳統的麵點品種,作為麵點師來講,這是最基本的產品之一。不用添加劑一樣的可以做出又白、又大的包子、饅頭。關鍵點有如下幾點:

一、酵母和麵粉的比例

酵母和麵粉通常為1:100,很多人喜歡吃老面的饅頭及包子,的確老面發酵在過程中其菌種較多,所以發酵時產生的香味比較複合和複雜,但由於不是單一菌種,所以產酸菌也在其中,老面發酵後由於產酸,通常需要扎鹼,酸鹼中和,但由於鹼對面粉中的維生素有破壞作用,所以老面的包子、饅頭從營養價值角度並不特別好,所以小編其實並不推薦老面的包子、饅頭。

二、發酵的程度

比例控制得到後,發酵的過程非常重要,發酵好的麵糰的體積通常可以膨脹為原來的1.5倍,用手按其可以快速回彈,用手拍,其有空空的聲音。這樣標誌麵糰已經發好。將麵糰放入溫水鍋中進行二次醒發,大概20分鐘,這樣發酵更加完全,形成的孔狀更加均勻,然後再進行蒸制,這樣做出來的包子、饅頭不僅好看而且好吃。


美食理想


外面包子鋪的包子饅頭鬆軟還那麼大,冷了也不硬的原因是,麵粉選料和技術。



1、麵粉選擇。一般選特一粉,就是100斤小麥礳成60斤麵粉,有的叫雪花粉有的叫幾星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麵粉選好後,進行配比和麵,具體是做饅頭面粉與水之比為100:50,做包子麵粉與水之比為100:55,但秋冬季還得增加,後加入酵母或老酵面進行發酵,發酵到1倍大後,就是展現技術的時侯了。

2、技術方面。主要體現在一發好後揉麵的功夫與技能,功夫是要把麵糰揉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技能是把握麵糰是否已經達到內部細膩外表光滑,這個是技能經驗,揉好麵糰後,開始做生坯,全做完後進行二發,標準全是技術的撿驗,怎麼掌握髮到什麼程度,純粹靠技術,我們一般可理解為明顯增大手感變輕,這個標準靠的就是技能,沒有尺寸可量。二發到位後熱水開始蒸,時間要恰到好處。



這就是包子鋪的饅頭包子鬆軟膨鬆的原因。


小吃學院


hi,我是娟姐,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外面的包子饅頭髮得又大又軟,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製作方法正確。外賣店裡的師傅都可以說是專業人士,對面粉的選擇,麵糰的發酵整形及二次醒發的方法都掌握的很熟練。長時間的操作,也總結出一些自己的經驗。還有就是工具的使用,店裡無論在醒發麵團還是蒸制上,都有專門的發酵箱和蒸鍋等,對於溫度和溼度都能控制的很準確,所以每次蒸出的成品都能保證質量。還有一點就是添加劑,店裡的饅頭都會加饅頭改良劑等食品添加劑,當然只要添加劑的用量是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都是允許的。綜上所述,外面的饅頭包子一定會比家裡的鬆軟。

但是,我們在家裡就做不出和外面店裡一樣鬆軟的饅頭嗎?其實,只要方法正確,在家也能做出非常好的饅頭包子,而且不加任何添加劑。我們熟悉的家裡常用的添加劑有泡打粉,小蘇打和食用鹼等,都會很大程度地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加入這些添加劑後,即使對身體無害,也會破壞酵母和麵粉中的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B族。

在這我給大家奉上一個配方,能做出鬆軟有嚼勁,而且營養豐富的饅頭,那就是天然酵母南瓜饅頭,我兒子的最愛,剛出鍋時比蛋糕都好吃。我說下詳細的做法。

這款饅頭不光顏色好看,而且營養豐富,真正無添加,就連食用鹼都沒加。細膩的口感絕對是依靠上好的原材料和超高的技藝做出來的。哈哈,不廢話了,奉上配方,值得收藏哦!

先說下原材料,這款南瓜饅頭用到的原料有中筋麵粉,純紅糖,食用鹽,貝貝南瓜,白神天然酵母。我選用貝貝南瓜,是因為這種南瓜細膩甜糯,營養價值也高。大家做時要是用其他品種的南瓜,注意下南瓜的含水量,貝貝南瓜相對幹些,含水多的南瓜揉制時乾麵粉稍微多加點。另外日本的白神天然酵母活性強,做出的成品保溼性能好,口感佳,營養豐富。如果沒有白神天然酵母,用普通乾酵母也可以,用量是白神酵母的一半。

接下來說說與眾不同的工藝。這款饅頭耗時比較長,可以說是全老面蒸制,面發的特別透,所以成品口感細膩。說是時間長,其實也不是很麻煩,只要提前一天把基礎的老面準備好,第二天就可以蒸制了。

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準備新鮮的老麵糰。

1. 準備材料,150克中筋麵粉,3克的白神天然酵母(或是1.5克普通乾酵母),115克的溫水,把這三種材料混合均勻。混合好的麵糰,會有點發黏,不是光滑的乾麵團,所以用小鏟拌勻就行,不用手揉。然後把這個麵糰放到一個溫暖的地方,28度左右最佳,發酵5個小時左右。如果家裡溫度低,就多發會兒,發8個小時也可以。發好的麵糰成稀稠狀。注意老面還沒做好,還要做下一步。

2. 往發好的稀麵糰裡繼續加水和麵。這時稀麵糰重約265克左右,那我們就加130克乾麵粉,50克溫水,混合好繼續發酵,這次發的時間長點,溫暖的地方18個小時就夠了,溫度低可以再延長。到這裡老面就做好了。注意:這次的老面和我上篇文章說的那個紅糖開花饅頭的老面不一樣,這個面要稀一些。給大家看下發好的老面圖片。

第二步,製作南瓜麵糰(以220克老麵糰為例)

1. 首先把貝貝小南瓜蒸熟,不用切開,整個上鍋蒸,水開後蒸40分鐘。整個蒸制口感好。

2. 把25克純紅糖放到盤裡,然後用勺取出70克熱南瓜泥放入盤中,把南瓜泥和紅糖混合均勻。

3. 取出220克老面,加入紅糖南瓜泥。拌勻後,加入160克左右的乾麵粉,揉成麵糰,麵糰不要太軟。南瓜麵糰做好了,放到溫暖的地方發40分鐘,然後開始整型。下圖是我發好的南瓜麵糰,內部組織呈蜂窩狀。

第三步,整形醒發,開始蒸制。

1. 把發好的南瓜麵糰揉透,排出裡面的氣體。也可以用擀麵杖壓面,但要注意不要壓的太實,不然二次醒發時間長,口感也不好。

2. 成型後放到籠屜上二次醒發15到20分鐘,1.5倍大小後開始蒸。

3. 注意要冷水上鍋,水開後再蒸20分鐘,時間到了先不要開蓋子,3分鐘後開鍋。

南瓜饅頭做好了,鬆軟可口,我兒子說饅頭好吃,還做了一朵小花放到饅頭邊上,哈哈!喜歡的朋友點個贊,鼓勵下,趕緊收藏哦!有疑問可以留言,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