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中年危機

人一旦過了35,彷彿一下子就沒人要了。

35歲是個分水嶺,35歲以前是年輕人,35歲以後一下子成了老年人,所以某些公司才寧可賠一大筆錢也要辭退35歲以上的員工。

算算,一個人26才能碩士畢業,工作3年才能獨擋一面,這個時候已經29了,從29到35,也就5、6年的好時候,實在是太短暫了。

少年的時候被作業煩的透透的,恨不得一下子長大了,終於長大了,才發現中年人更苦逼,上有老下有小,數座大山壓在身上連口氣都喘不過來,至於玩這個字,早從自己的字典裡剔除了。

而一旦中年失業,猶如天塌了一樣,一下子跌入了萬丈深淵。

想想人生,從小到大,都是個不容易。

所以有的人乾脆放浪形骸,管它什麼家庭孩子,婚也不結了,孩子也不生了,太累!還是自己一個人舒服。

管它什麼事業工作,受人管、受人氣,自己想幹嘛就幹嘛,反正一個人吃飽了肚子不餓就行。

於是,不婚族、丁克族越來越多,社會上佛系青年越來越多,至於什麼社會責任,什麼為了建設四個現代化而努力,與我何干?

娛樂至死、舒服至上,享受第一,成了一代人的標籤。

人啊,得這樣想,人生確實不容易,誰都有壓力,有壓力是好事,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一出生就衣食無愁的,要什麼有什麼的,反而失去了生活的目標。

頂住壓力,奮勇向前,這才是人生的真諦,挑起家庭重擔,承擔社會責任,這才是為人的意義。

中年失業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大不了從頭再來,再大的樹也會倒,再大的平臺也會塌,當失去了平臺,才會看出來是誰一直在裸遊。

有能力的人會把失業、挫折當成是躍上更高點的跳板。

做法是什麼?很簡單,就是學習,一直不斷的學習。

現在的社會早過了一個技能用一輩子的時代,社會發展太快,必須不斷的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節拍,勇於接受新事物、新概念,並從中找出賺錢的商機,這才叫厲害。

危機、危機,這裡既有危險,也有機會機遇,暫時的失敗何嘗又不是新的明天的開始?

所以沒什麼好怕的。

可怕的中年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