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


有的人之所以不會被打倒,因為他有膽識,有遠見。他看得遠,看得高,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能夠掌握先機,把握機會,而且能進能退,能前能後,能有能無。

——星雲大師


童年時期,星雲大師曾寫過一篇文章,拿給老師看。後來,老師在他的文章下面做了兩句批註:"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星雲不解,向老師請教後得知,老師是以黃鶯在柳枝上的啼叫,白鷺飛上青天的一聲長鳴來形容其文章的"不知所云"。

這樣的評語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打擊。但是他並未因這種批評而喪失鬥志,只是暗暗地在心裡想:"老師不瞭解我沒有關係,總有一天,我會憑藉自己的能力讓世人瞭解我。"

幾十年後,他不僅為眾人所瞭解,更成為很多人心靈的導師、精神信仰的寄託。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


一個真正明智的人必定清楚,若想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尊敬,必須不斷完善自己。一個人只有對聖賢心生神往,才有可能成為聖賢,就好比一個人只有嚮往更遠處的風景,才有動力攀上更高的山峰。

童年時的挫折並沒有令星雲沮喪。"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星雲大師說,"生命自有其韌性,勇敢地經歷歲月寒暑的流遷,承受風霜雨露的考驗,就能展現蒼勁、瑰麗的生命風采。"

所以,他選擇不斷陶冶自己的性情,磨鍊自己的品性,即使遭遇打擊,也勇敢地挺直脊樑,這樣便能在世事的磨鍊中清晰地展現出自己的價值。

嚮往之心的力量有多大呢?我們可以從"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一場演講加以體會。


一次,松下先生為數百位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做了一場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了著名的"水庫式"經營理念,即企業也應興建"水庫",在經濟景氣的時候大量"儲水",為將來經濟不景氣的"枯水期"做好準備,如此才能持盈保泰。

他的觀點雖然得到了臺下聽眾的認可,但卻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大多數人都認同"水庫"的重要性,但問題在於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才能擁有那座"水庫"。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

一陣議論之後,終於有人站起來問道:"假如這種經營方式能夠實現,那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擁有這座水庫呢?這個問題不能解決,那麼一切就都沒有意義了。"

松下先生沉默了一會,聳了聳肩膀說:"關於擁有這座水庫的方法,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沒有假設它、擁有它的想法,就一定不會得到它。"

場下眾人先是啞然失笑,後又一片譁然。這群聽眾中有一個年輕人卻會心一笑。多年之後,這個聽眾成為與松下齊名的日本企業家,他就是稻盛財團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後來他回憶說,松下先生的那句話告訴了他一個重要的真理——唯有用心渴望的目標才可能實現。


稻盛和夫一直把"渴望"當成自己成功的原動力之一,從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所借鑑。但是,僅僅心生嚮往還是不夠的。一個人如果對山巔雪蓮心生愛慕,如果只是仰頭觀望,望到頸脖痠痛也無濟於事,只有攀上雪峰才能採摘到。所以,想要成為聖賢就必須學習聖賢之法,靠近聖賢才能成為聖賢。


每一隻手都有五根手指,很多事情必須依靠五根手指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它們一直相親相愛、互敬互助。某一天,五根手指卻為了爭誰是老大而爭吵起來。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


大拇指說:"當人們想要表達'第一'時都會伸出大拇指以示讚美,而且,我排在最前面,所以,當然我最大了!"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所有人在品嚐食物時都會經過我,誰見過有人用拇指品嚐味道呢?"食指不甘示弱,繼續說道:"有時候,我這食指一伸,指向哪個方向,所有人就必須朝向那個方向。所以,當然是我最有用!"

中指不服氣地說道:"你們仔細看看,五根手指我最長,我在中間,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無名指也很不服氣,它不滿地說道:"雖然我叫'無名',但無名才是真名,在很多人心目中,我都有著無法替代的意義。你看所有結婚的人都會把鑽戒戴到無名指上,所以我是珠光寶氣的,而且寄託著人生最重要的承諾和情感,所以我才是最重要的!"

四根手指爭得不可開交,小拇指卻一直不開口,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大拇指終於沉不住氣了,問道:"你為什麼不說話呢?"

小拇指說:"我最小,而且位置也在最後,哪裡能跟你們比呢?"

大家一聽,覺得小拇指能夠真正認清自己的位置,有幾分難得的自知之明。但這時小拇指又開口了:"我知道自己很渺小,所以努力地向著聖賢靠近。當人們心存謙卑與恭敬,雙手合十面對佛祖,是我最靠近聖賢。"


五指尚會爭大,社會上爭做老大的人更是屢見不鮮。雖然五指試圖通過確定"排名"來確定自己老大的位置,但星雲大師說,真正的老大,不是用身份的高低、排名的先後去衡量的,而要觀其心量。故事中的小拇指以一顆最虔誠的心靠近聖賢,在自我完善中贏得了真正的智者的位置。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大丈夫爭千秋萬世的風景,不爭一時的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