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導語:

《結婚故事》獲第77屆金球獎6項提名,女主角斯嘉麗也因為此片而再次提名奧斯卡。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結婚故事》實際上是一個關於離婚的故事。

妮可是一名舞臺劇演員,查理是她的丈夫,是一個略有成就的導演。二人有一個乖巧的兒子,原本是一個美滿的家庭,但隨著妮可事業上與查理出現分歧,二人感情觸礁。

讓妮可決議離婚的導火索,是她發現了查理的出軌,但婚姻破裂真正的暗雷卻是二人漸行漸遠的三觀。

當愛情逝去背叛來臨,當離婚提上日程,和平分手的幻想被破滅,當真正的介入到離婚官司之中,他們到底該如何自處?

社會對於男人和女人的定位不同,對於父親和母親的約束條件同樣存在差異。正是這些差異,造成了二者的離婚困境,也是造成婚姻失去平衡與平等的重要原因。

本文將就故事的開始、推進以及結束,來分析一下《結婚故事》到底為我們展示了哪些婚姻與離婚的真相。

01 妮可堅持離婚:女人在婚姻中有多隱忍在離婚時就有多堅定

妮可是一名優秀的演員,十年來她不僅在家裡圍繞查理轉,連事業也是,一直待在查理的劇團,演著他寫的劇本,欣然接受每一次演出查理給出的意見,並改正。

當妮可發現自己有機會去洛杉磯演劇集的時候,查理卻阻止她,不建議她去。她突然覺醒,原來從前婚姻中的平等的獨立,都是有先決條件的,那就是必須要在查理的勢力範圍之內。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妮可覺得查理試圖掌控她的人生,她失去了獨立的自由,婚姻變成一種牢籠和束縛,而在此時,她破譯了查理的郵箱,得知了查理與同事出軌的事實。出軌只是壓垮他們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導致婚姻破裂的,其實是婚姻中男女視角和態度的不對等。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門肯說過:婚姻是一座迷宮,即便是你親手建造的,你也未必找得到出口。

妮可在婚姻裡的妥協和讓步令我心疼,也給了我三點啟示:

第一,女人在婚姻裡必須保持獨立意識。

每個人都需要由自己獨立意識,由這種獨立意識來掌握自己的人生。現代婚姻關係中,女人永遠屬於被動思維,大多數的決定被伴侶和子女所束縛,她們有的時候為了生活圓滿而選擇退步,但有的時候,並不能夠得到理解和包容,反而會被認為理所應當。

第二,真正的平等是相互尊重。

妮可的律師對二人之間的平等做出了一個概述:他在他需要的時候,你們之間是協商(如何實施),他在你需要的時候,你們之間是討論(要不要實施)。這是一項看似表面平等,實則不平等的關係。

愛一個人,必定要尊重她的選擇,很顯然,查理沒有,他試圖控制妮可。

第三,該離婚的時候請務必堅定。

妮可原本心存一絲僥倖,選擇婚姻調解,實則是想留給查理一個挽回的餘地,她給了下臺階,查理卻並沒有踏上去。妮可堅定了離婚的信念,因為她已經退無可退,無需再退了。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02 爭奪孩子的監護權:帶孩子離婚,是人生最難做的事情,沒有之一,而真正最受傷害的,始終也是孩子

著名心理師武志紅在《家庭會傷人》中指出:夫妻關係才應該是家庭穩如磐石的核心,孩子不是。

但顯然妮可和查理都錯誤的認為孩子才應該是核心,所以他們竭盡全力的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妮可和查理最終失去了溝通的環境,二者對簿公堂,平日裡雞毛蒜皮溫和諒解變成法庭上他人之口短兵相接,一切都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妮可的委託律師告訴她,務必要隱藏自己喝酒的事實,妮可不解。

律師回答她:社會認可不完美甚至荒唐的父親,父親可以愛喝酒不回家不陪孩子做功課,只要賺錢養家,人們依然會覺得他是一個好父親,但卻不接受母親有絲毫瑕疵,哪怕母親天天在家做家務、陪孩子,但若偶爾酩酊大醉,人們卻會說這個母親不盡責。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事實上,關於這一段的表演和臺詞,導演借演員的口,拋出了一個社會學問題:社會對於父親和母親職能的分配和評定,為什麼會出現雙重標準?

站在女性的思維下,對於這一段的精彩表演,我簡直要拍手稱讚。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家庭裡,女性與男性一樣要工作,大部分孩子的日常仍舊是女性花時間在管。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一個問題的產生:女性大部分時間花在孩子身上,對丈夫的關切變少,導致夫妻關係的緊張。

作為女性,我的看法是:

第一,女性在婚姻裡,要將丈夫排在第一名。

孩子的成長值得關切,需要用愛灌溉,這點無可置疑,但你仍舊需要平衡好對丈夫的關心與愛。夫妻關係構建了家庭的氛圍,是家庭的空氣,孩子只能算是氧氣。如若連空氣都不好,那麼氧氣還會好嗎?

第二,婚姻關係中,不要用孩子綁住自己。

常常聽到一些女性說“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和他離了”。這句話,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將會給孩子一種壓力。帶著孩子離婚確實很辛苦,因為可能夫妻雙方最不想讓孩子受到傷害,但卻無可避免。可倘若不結束這段關係,孩子也未必就能過的快樂。

03 查理終於讓步,二人達成離婚協議:沮喪、憤怒還有衝突和矛盾,只有當你願意承受打擊的時候,才能走出錯誤的婚姻,結束內心的折磨

矛盾與衝突在最後一次的二人同框中得到了升級,在查理新租的空蕩蕩的公寓中,二人終於從相互質疑到相互指責,最終終於破口大罵,戳著彼此最痛的地方。

婚姻的假面被剝離,露出愛恨夾雜的本質,露出已經破裂的傷痕。

查理揮起的拳頭在妮可面前停頓了一下,最終砸在了牆上。他流著眼淚跪在了妮可的面前,妮可如從前一樣走過去保住安撫。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查理不是一個惡劣的男人,他亦並非真的完全不愛妮可了,只是他不曾察覺的自私傷害了妮可,他否定自己造成傷害的過程,無疑又是一種新的傷害。

妮可與查理再沒有同框,在觀眾的眼裡,在導演所佈設的細枝末節裡,我們都能夠感覺到,他們之間還有愛。

但平等關係的失衡最終會帶來婚姻的傾覆。哪怕愛意和習慣都還頑強依附在身上撕扯著你,理智上已執意割離。

查理最後做出了讓步,按妮可委託律師的意思執行了離婚。故事尾聲有一幕,查理拿到了妮可寫的信,他強忍著眼淚朗讀,為兒子解釋生詞,倚在門邊的妮可變成一團模糊的光影,一切都再也回不到過去。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這一幕讓我對離婚也有了新的看法:接受離婚現實,需要從承認自己的錯誤開始。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婚姻的破裂,是雙方的責任。但查理最開始在自己精心營造的藉口中迷失,他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試圖逃避。而後又特別執著的去搶奪孩子監護權,無非是想證明最終的贏家是他自己。

他把自己放在婚姻的高位,以俯視的角度看待這場婚姻,他認為自己的錯誤是情有可原,是值得被原諒的,因為他的初衷沒有改變。

他想挽留婚姻,但姿態很高。而結果卻出乎他的預料,於是他受到了折磨的反噬,得到了雙倍痛苦。

而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平靜結束了離婚官司,他反而迎來了更平靜的心理狀態,二人的關係反而有所緩和,不在敵對,甚至在觀眾眼裡看來有複合的可能性。

豆瓣8.8分《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給了我對於婚姻的新看法

結語:

《婚姻故事》這部電影,採用的是一種採訪式敘事方式,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來詮釋一段婚姻結束的過程。它真實、細膩、走心,用離婚的方式來複盤一個失敗的婚姻。

它為我們解釋了婚姻的真相:好的婚姻需要兩個平等而自由的靈魂,相互包容與妥協。它為我們展示了離婚的真相:忿忿不平相互對峙的時候,只因為心存一絲僥倖,當你平靜的時候,才算走出錯誤的婚姻,才能從新得到平靜的人生。

它不僅是一部電影,也是一面照向婚姻的鏡子,如你如我,都應該好好看看。


感謝你的閱讀,多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