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千年九省通衢)


滕州市(千年九省通衢)

歷史來源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滕縣整修南北大官道,有碑記之:“滕縣系九省通衢,而地勢窪下,道路偏陷,遇陰雨過客幾乎斷行。知縣趙邦清於萬曆二十三年拾月大加修理為國內主要官道之一,曾有過“輪蹄絡繹,丞困於迎送,夫疲於督責,馬斃於奔走”的繁忙景象。

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路經薛北滕南大官道,有《滕縣道中》詩:“山欲開雲柳乍風,杜梨花白小桃紅。三年三月官橋(今滕州市官橋鎮)路,策蹇經過似夢中”;又有“谷城山曉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詩句。清代著名詩人王漁洋《滕縣道中》詩:“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惟餘一事堪惆悵,不見花開白似銀。”因此引得多位詩人的尋究、唱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經過南北大官道,宮廷畫家徐揚作《南巡紀道圖》記載,經滕縣、嶧縣地名有:“界河驛、滕縣、南沙河鎮、陰平社、馬蘭村、……”

最早記錄

“九省通衢”一詞最初就是指的滕州,所以滕州古有“九省通衢”之稱的說法非常準確。清朝乾隆皇帝借用“九省通衢”一詞來形容武漢,這是武漢“九省通衢”的最早記錄。但是十分明顯,“九省通衢”這個詞不是乾隆皇帝發明的。而在《滕縣誌》明朝的記錄中就有“滕九省通衢”的說法。

正定城在隆慶五年(1571年),真定知縣顧授始將土城改為磚城,每座城門洞長約5丈,高2丈,都是用青條石鋪基、大城磚拱券,用條石砌成甬道;城門門板厚半尺,外有鐵皮封包。每座城門上都有巨幅石額鑲嵌。南城門內門上嵌有“三關雄鎮”的匾額,甕城門嵌有“迎薰”,月城門上嵌有“九省通衢”的匾額。

清人朱佩蓮過正定府,見城垣雄峻以詩狀之:九達京華路,真稱北鎮雄。波驚徒駭側,雲壓太行東。門管三重固,譙樓四角崇。古來爭霸地,時泰盡成空。

滕州市(千年九省通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