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部分小區允許快遞員進入

據《人民日報》消息,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各地要對郵政和各種所有制快遞企業給予一視同仁的通行便利,推動打破鄉村、社區“最後一公里”通行和投遞障礙。日前,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官網發佈《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加強物業小區管理的工作指引(第二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要求恢復小區快遞投遞秩序,對於小區裝有快遞箱的,快遞員可將快件投入快遞箱。

專題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林茹彬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林茹彬 蔡曉素

隨著復工復產節奏逐步加快,更多居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網購需求不斷增加,而能否讓快遞小哥進小區,恢復往日的上門服務也成為居民關注的話題。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絕大多數小區仍然實行“無接觸”投遞,其中有部分小區雖已允許快遞員進入送到居民樓,但也只能將快遞集中放置一樓大廳,拒絕快遞員直接上門,還有一些小區只允許快件堆放在小區出入口或投放在快遞櫃。

圍院式管理小區允許快遞員送至居民樓樓下

人民中路同樂路一帶都是單體樓,沒有小區管理,因疫情影響,光塔街封閉了數個路口,只留一個出入口進行圍院式管理。居民林小姐表示,近期快遞員和收件人溝通後,把快遞放進電梯裡面,收件人把電梯按上來就可以實現無接觸收件:“我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封閉小區後我們要走挺遠才能到出口,年輕人還好,老人家還是挺累的。現在快遞員在樓下把快遞放電梯裡,我們在樓上收,又可以和快遞員無接觸,保障雙方的健康。”

海珠區赤崗街毛紡社區的無物管圍院式小區也開始允許快遞員經過測溫和登記後進入。該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毛紡社區的圍院式小區內居住的大部分是老人家,之前快遞員不能進入小區,在一定程度上為居民帶來不便:“那時候我們一般讓住戶出來拿快遞,一些老人家出不來的我們就幫忙送上去。現在疫情趨勢向好,為了落實國務院推動打破社區‘最後一公里’障礙,同時也為了方便街坊,我們在為快遞員測溫和登記後,允許他們送快遞至居民樓樓下,居民下樓取件。”

大型社區在小區內設置快遞自取點

同樣是赤崗街,珠江帝景社區從3月10日起在指定出入口分時段允許快遞員進小區派件。工作人員表示,在珠江帝景內有很多快遞櫃,但在封閉式管理期間均處於閒置狀態,居民需要走出小區在指定快遞區域收件。但隨著疫情向好,居民的快件明顯增多,往往同時間有多名居民聚集收件。而對於快遞員來說也很不方便,由於不能直接派送,快遞員派同樣數量的件時間明顯增長。珠江帝景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允許快遞員在上午10:00—12:00,下午15;00—17:00在指定入口進行測溫和登記後進入小區派件,一方面,重啟了小區快遞櫃資源,提升居民取件效率,減少人員聚集;另一方面,珠江帝景社區搭建物管與快遞點溝通交流平臺,讓快遞公司在小區內固定地點搭建貨架設置快遞自提點,並在快遞點做好明顯的快遞公司標識,方便居民取件。”居民楊先生表示,珠江帝景是一個大社區,要步行到小區門口取件很麻煩:“疫情後我們減少出門,很多日用品甚至肉菜都是網上買的,所以收件比以往都多。之前到小區門口取件來回要走十多分鐘,現在這樣好多了,社區對快遞員進行了測溫登記後進來派件,我們在家樓下就能取件。”

在海珠區福場路富力金禧小區記者看到,在小區一樓大堂臨時擺放了一排置物架用於放置快遞。該小區物業管理人員陳小姐告訴記者:“為謹慎起見,特殊時期,物業在一樓大堂放置置物架,用於業主收取,在確保快遞員健康的前提下,我們讓快遞小哥進小區,但也只是僅限於一樓大堂。同時我們要求快遞員先與業主取得聯繫,業主同意後才能放置在這裡。物業人員每隔兩個小時也會對架子上的快遞進行消毒。”

記者瞭解到,位於番禺市橋的祈福水城於3月4日開始允許快遞員和快遞車進入小區,將快件投放至快遞櫃中。小區一名保安人員介紹,物業會對進入的快遞人員進行測溫,體溫正常者才允許進入,同時還會對快遞車和快遞噴灑消毒水,再由快遞員投放在快遞櫃中。

部分小區在門口搭建集中臨時存放點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物業管理小區則通過在門口搭建快遞臨時存放點,實現“無接觸”投遞。早在上月初,海珠區昌崗街海外花園小區入口就已經搭建了一個臨時放置快遞的帳篷,現場快遞員只能將快件臨時存放在帳篷內,並通知業主過來領取。而記者也發現,該小區內花園也有2個快遞櫃,但是快遞員不被允許進入,無法將在快遞櫃投件。小區保安告訴記:“小區每日快遞量較多,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減少小區外來人員數,所以將快遞集中存放在小區正門入口處。如果居民在家,也可以直接下樓取件,若不方便領取,可以寄存在這裡。”

在濱江西益兆明珠以及南華西中路蘭亭御園,記者也看到小區物業在出入口設置快遞存放架,謝絕快遞員進入小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