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說起武漢,最著名的要屬武漢大學的櫻花道,其次就是“江南三大名樓”的黃鶴樓,還有武漢長江大橋,說到吃,全國有名的“熱乾麵”也是出自武漢。而《漢口的滄桑往事》是一本關於漢口舊事的書籍。它並沒細緻描述過黃鶴樓抑或者是熱乾麵。作者的視角獨特,以地勢、河流開頭,簡要說明了漢口是一個水路運來的城市,它歷經多年,從明清到太平天國到解放直至現在,懂得漢口,才能懂得武漢,懂得一座城市的成長。”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確實,這些深藏的往事,都是故紙堆裡的東西。我們從書中細密的文字間,只能窺見一闋,作者梳理著這一絲一縷的回憶,我們也只能配合著這些許的圖片去找尋過去的影子。而過去,就是不再回來的往事。我們就從這一頁漢口看去。英國傳教士楊格非曾這麼描述過張之洞,“卓越的風度顯出他是一個完美的最高地方長官。儘管身軀矮小,可是絕不有損於大官的氣質。”張之洞對武漢的建樹是無法磨滅,甚至是紀念他的張公堤、奧略樓、抱冰堂等等。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區區一迂儒病翁”卻是實實在在的實幹家,他開辦鍊鐵廠、主持京漢鐵路、大修堤防、開辦教育,在一個閉關鎖國、人亡政息的年代,一個垂垂老矣的人能把武漢變成當時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已經實屬不易,更不要說他的政績影響百年直至如今。 “他不愛財,在這個帝國他可能成為一個大富翁,但事實上他卻是一個窮人。”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任湖廣總督十九年後,離開了武漢,離開了他的輝煌。武漢需要張之洞這樣的人物,現今的中國也需要這樣大刀闊斧且清廉實幹的人物。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雖然沒有去過武漢,但是卻如去過一般,因為喜愛這座特別的城市,喜歡這座城市裡人民獨特的性格,喜歡吉慶街漂亮能幹厲害的女老闆來雙揚,喜歡深陷生活小煩惱裡的武漢小市民印家厚,一直都忘不掉方方筆下那個在她的開始時她的結束的黃蘇子,更是對那個倔強的“女扁擔”李寶莉又愛又恨。所以我也對武漢人有著格外的興趣,在這本書中的每個字裡行間,我感覺到這座城市同樣也是不屈的。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一聲槍響,滿清成為歷史,新鮮的大旗插滿遍地。英雄結局總如斯的唐才常、被稱為“熊一槍”的熊秉坤、撿了大便宜的黎元洪,還有經不起嚴刑拷打全部招供的劉同、鑽洞逃跑的瑞澂等等都成了那個年代的縮影,如果不是看了此章,我亦不會料到黎元洪是此等角色。接著又出現一批商業的奇才,他們被稱為民族資本家,其中武漢商界有口皆碑的宋煒臣、依靠權勢的“仁義大爺”劉友才、南洋菸草公司的簡氏兄弟,以及呼風喚雨的地皮大王劉歆生,這些風光當年的人物,都在武漢這個地方發光發熱,甚至一度超越了舊上海。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無論是文藝復興式建築亦或者是法國式建築,他們繁複不是古樸,典雅不失活潑, 我們能在一書裡看見六十年間八易其名的“新市場”,看見大小巴公房子,看見跑馬場等等遺蹟,這裡有漢協盛的努力,也有景明洋行的海明斯的設計。一個年代,最值得褒獎的不是拆毀,而是延續,好比詹天佑他力排眾議設計了由中國人自己施工完成的鐵路,他讓國人驕傲,讓外國人震驚,而這條鐵路依然沿用至今,這就是延續。而此書,我更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詹天佑,他竟然參與過中法戰爭,甚至勇立奇功,不禁更是敬佩萬分。


《漢口的滄桑》:方方,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在這本書中,我能深刻的感受到方方對於家鄉的那份熱愛,雖然不需要一言一語,卻體現在她寫下的每一個字中,我想她寫下這本書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記住漢口曾經的歷史,讓大家更加熱愛這片土地,也是希望她的微言能為家鄉的老建築、老房子能夠被保留、被保護,一本書能囊括的有限,無論是各類的花園,還是世人皆誇的武漢大學,這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把流動的歷史和波動的人生都囊括在這一篇篇舊事的文章中,這裡可以饒有趣味、可以深沉曲折、可以耐人尋味,甚至可以潸然淚下。或許,這就是歷史的一頁,一頁的漢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