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招聘編外人員增多,與未來事業單位改革有哪些關係?

一位大學畢業就從事事業單位編外工作,工作三年後辭職。對他來說這幾年的工作有何影響呢?

小編對這位曾經的編外人員做了次調查。首先他就表明自己的態度。寧可在家學習,也不要去做編外工作。

有些人總是存在一種誤區,就覺得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一樣,工作清閒,哪你就大錯特錯了。各種雜七雜八的跑腿活、點數活、責任大的庫房活等等都是編外人員在幹。可謂是編內人員對於不喜歡的工作內容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推脫給編外人員。而且他們非常擅長這麼做。如果實在推脫不出去,就採用消極戰術,總是比較慢的完成工作,讓領導覺得工作能力不行,而讓編外人員幹。編外人員如果幹不好,就會被辭退。而編內人員,領導很難辭退,且多少進入體制內後,會逐漸發展自己的人脈,領導也不願意得罪人。

至少在他的工作環境中,工作就是能推活就推。乾的好,頂多就是口頭表揚。幹不好就是劈頭蓋臉的批評和懲罰。所以在編人員怎麼可能願意多幹工作呢?

事業單位招聘編外人員增多,與未來事業單位改革有哪些關係?

當然,好處也是有的,且對今後為人處事有及時應對的經驗。

最後,說一說唯一的好處,就是能接觸一些大領導,能觀察到人家做事的能力。還有就是會受到各種無厘頭的阻礙。處理這些問題的經驗在私企非常重要。

私企的情況,私企最大的好處就是責任分明。一個人一個領域。該誰的事就是誰的事,不想事業單位,領導讓你幹啥,你幹啥。然後就是由於你的工資內容是具備一定專業性的,不是誰都能代替的,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工作會越來越輕鬆,收入會越來越多。最後自己投資合夥辦公司都是有可能的。只要你足夠用心。去了解這個行業的每個細節。

和這位朋友聊完了之後,小編也來談談編制外與編制內不得不提的關係

首先之所以存在編外人員的重要原因就是職能的增加。

人手不夠用,但編制已經佔滿了。在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去找編辦要求增編,如果職能增加也是編辦給增加的,那麼編辦也講理會給增加事業編制;如果不是編辦增加的職能,那找到主管部門領導跟編辦套近乎,多少也能給點編制。但是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自提出財政供養人員之間不增。導致最終的結果是地方各級編辦對增編聞之色變,基本是一個也不給增。所以,當事業單位真缺人的時候,也就只能走編外用人這麼一條路了。

其次是編外用人漸漸合理化了。從前,在編制管理、人事管理、財政管理上,編外用人都是個不折不扣的違規行為,提起來都是要堅決防止、嚴肅查處等等。但是,近年來各級政府在管理上逐漸實事求是和貼近市場了,諸如服務外包、勞務派遣、編外用人等等形式屢見不鮮,各類文件上對這些行為的稱呼也逐漸溫和。這也造成僅今年編外用人大行其道。

事業單位招聘編外人員增多,與未來事業單位改革有哪些關係?

國家在推的事業單位改革只要解決的:

一是歸位,就是事業單位你就幹事業單位事,不該幹都扔出去,比如行政職能二政府這些,賣產品賣服務掙錢這些,扔給合適的單位去幹吧。事業單位只提供科教文衛體這些公益服務。

二是強身,就是通過體制機制、管理政策等的改革,全面壯大事業單位,全面鬆綁事業單位,打破那些限制事業單位發展的條條框框,讓事業單位員工能夠甩開膀子幹,為群眾提供質量更優,價格更低的公益產品。

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勢必的,現在一些偏離公益屬性的事業單位就要離開隊伍,你做的是企業能做的事,那我還自己花錢養你幹嘛,把你變成企業我再花錢僱你服務就得了,或者我花錢僱更好的公司給我服務。這樣的結果是國家為老百姓提供公益產品的價格更低,實際上是替老百姓省了錢。那有人說,把事業單位全撤了,我們都向市場上買就得了。

所以,今後事業單位會有一部分離開體制,走向市場,但還有一部分堅定地留在體制內,而且要做強做大,發揮更大作用。

而在擇業上,我認為一流人才一定要去企業,那是一展身手的好地方。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改革,與社會保險並軌,今後不存在退休待遇的雙軌制,平時賬戶積累的多,退休金就領的多,跟你在事業單位還是企業上班沒關係,只和你交的養老金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