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黴菌感染會影響大腦嗎?

魅仙小麗


(耳趙問答190701)因為解剖特點,鼻竇是人體內很容易出現真菌(也稱黴菌)感染的區域。根據真菌對鄰居組織的影響,真菌性鼻竇炎可以分為侵襲性和非侵襲性兩種。

非侵襲性的真菌性鼻竇炎最為常見,患者常無嚴重鼻部症狀,是在做頭部影像學檢查時無意發現。部分人為鼻腔異味、涕中帶血。

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則非常少見,發病迅速,極為兇險,此時的真菌對臨近組織造成嚴重破壞,位於蝶竇區域的可以突破顱底進入顱內,死亡率很高。

侵襲性和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之間並無必然的轉化,而是和真菌的菌種、患者免疫狀態有關。發現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時,如患者身體條件許可,可以進行鼻內鏡下的真菌清理手術。


耳科趙醫生


  鼻腔內有黴菌感染的產生會出現黴菌性鼻炎,出現膿性的鼻涕,鼻塞和鼻涕過多的症狀,甚至會出現頭痛的症狀。所以很多人擔心,鼻腔黴菌感染會蔓延到顱腦內,會影響大腦,這個是真的嗎?

  其實鼻炎導致頭痛一般不是顱內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炎性感染,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鼻甲肥大壓迫鼻中隔,導致三叉神經痛;鼻粘膜分泌物增多,頭部缺氧也會出現頭痛。很少會有顱內感染。但是有極少數的人,鼻部感染的致病菌可以通過靜脈進入顱內,引發致命的顱內感染,理論上這會危及生命。而且鼻竇嚴重感染的患者,鼻腔正上方的區域會被侵蝕,導致鼻竇和眼睛或者與大腦間的骨頭消失。如果發生這種狀況,鼻腔感染的細菌有機會攻佔大腦,造成中風;或者影響視神經,破壞視力乃至失明。但只要我們及時治療,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鼻子出現了黴菌感染的現象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治療的,可以通過使用小蘇打溶液的方法進行鼻腔部位的清洗,可以微創手術治療,手術後,積極使用抗真菌的藥物治療,比如服用克黴唑片或者伊曲康唑膠囊等藥物治療。平時儘量要用鼻子呼吸,避免用手挖鼻孔、拔鼻毛或剪鼻毛,因為鼻毛和鼻黏膜的損傷很容易導致鼻腔內化膿性感染.而且還可能引起顱內和耳朵的疾病。每天早上洗臉的時候可以用溫水洗一下鼻子,這樣做不僅可以防止鼻孔乾燥還可以保護鼻子。還可以堅持生理鹽水洗鼻子,最好搭配洗鼻器。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鼻腔黴菌感染會影響大腦嗎?不容忽視,是有這個可能的。鼻腔黴菌感染,嚴重後果可以影響大腦、影響聽力、影響視力,細菌侵入鼻竇,破壞組織,發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同時還容易引發腦膜、血管等併發症,大約1%的患者還會損害視神經,導致腦膜炎和血栓靜脈炎等嚴重疾病。

  鼻真菌病常隱匿發病,以麴黴菌多見。單側受累,好發於上頜竇。傳統的觀點認為,黴菌為條件致病菌,多發於有免疫缺陷者,糖尿病人,燒傷病人,長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或居住潮溼不潔環境者。但近年來,在健康人體檢中也發現本病,這表明黴菌也可以在機體抵抗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

  黴菌性鼻炎的發生和體質原因、鼻粘膜創傷、環境因素、過度使用抗生素,不良習慣如摳鼻等有關。

  臨床表現

  1.鼻塞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由於鼻塞,間或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症狀。
  2.多涕常為粘液性、膿性分泌物多於繼發感染後方始出現,鼻涕向後流入咽喉,可引起多痰。
  至於頭疼症狀的出現,這是由於上頜竇口阻塞致引流不暢,長期遷延不愈,分泌物及壞死物蓄積竇腔,逐漸增大後壓迫骨質,所以會出現頭痛,鼻出血等症狀。
  針對黴菌性鼻炎鼻竇炎,還是推薦純中藥的,比如鼻之草鼻通精油(某*寶上有的),它可以很快緩解鼻炎症狀,因為是中草藥成分,所以也不會刺激到鼻腔,鼻塞的時候抹一下,能使鼻子裡面減少分泌物,但用不了多久鼻子就不堵塞了,讓整個人都清爽了不少,堅持用一個月左右,基本上都可以恢復,可以備著用。

  預防鼻炎的方法:

  1.戒菸酒,注意飲食衛生和環境衛生,避免粉塵長期刺激。

  2.治療過程中宜配合體育療法,以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3.避免局部長期使用鼻滴,慢性單純性鼻炎鼻粘膜光滑、有彈力,對血管收縮劑敏感;而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因粘膜肥厚,對血管收縮劑不敏感,故即使鼻滴後鼻塞亦無明顯減輕,且會引起嗅覺障礙、頭痛、記憶力減退,並有可能造成“藥物性鼻炎”。

  4.積極治療急性鼻炎,每遇感冒鼻塞加重,不可用力摳鼻,以免引起鼻腔感染。注意環境衛生,嗜菸酒者自然也應戒除。


用戶439588


會影響大腦神經,特別是視力神經。

鼻腔正上方的區域叫嗅球,是大腦結構的一部分,通過許多神經纖維與鼻腔相連從而形成嗅覺。隔開嗅球與鼻腔骨頭叫做篩板,它旁邊有塊骨頭是人類顱底上最薄弱的部位。

鼻竇嚴重的患者,這塊骨頭會被侵蝕,導致鼻竇和眼睛或者與大腦間的骨頭消失。如果發生這種狀況,鼻腔感染的細菌有機會攻佔大腦,造成中風;或者影響視神經,破壞視力乃至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