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關係是什麼?

難得糊塗DAvid


克里米亞半島瀕臨黑海和亞速海,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是蘇聯時期著名的療養勝地。說到克里米亞,就想到俄烏的領土爭端問題。那麼,在這個爭議頗多的領土上有哪些民族在這裡生活過呢?1783年4月19日,葉卡捷琳娜簽署有關宣言,開啟俄羅斯人通往克里米亞半島之路。

幾個世紀以來,克里米亞共和國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在建國期間,毗鄰半島的居民遭受了克里米亞可汗軍隊不斷進攻的痛苦。後來,隨著俄羅斯帝國的鞏固和擴張,俄羅斯無暇顧及克里米亞共和國,漸漸對克里米亞半島失去控制,這阻礙了通往黑海的道路,並嚴重限制了貿易機會。到18世紀中葉,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為爭奪克里米亞半島而持續不斷產生衝突。不到半個世紀的衝突導致了三場俄土戰爭,克里米亞首先獲得獨立,然後加入了俄羅斯。然而,將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土納入國家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更難也更重要的是,遏制偶爾受到反俄叛亂和克里米亞韃靼人叛亂襲擊的半島。

早在1788年, 亞美尼亞人、希臘人、格魯吉亞人、亞速海沿岸人口就開始遷移到克里米亞半島。當時俄羅斯帝國有兩個目標:一是加速俄羅斯人在黑海北部定居,二是削弱克里米亞的汗國勢力。克里米亞韃靼人主要從事自然耕作,幾乎沒有給汗國庫帶來任何好處。基督徒是主要的納稅人:亞美尼亞人擅長建築和貿易,希臘人擅長園藝和種植葡萄,卡拉伊姆人擅長珠寶。通過剝奪汗國的主要收入,克里米亞貴族被迫選擇為俄羅斯人服務,還是移民到土耳其。儘管俄羅斯對這兩種選擇都持開放態度,但沙皇政府仍強烈鼓勵煽動者將克里米亞韃靼人驅逐到土耳其。在克里米亞,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保加利亞人都被賦予自由貿易的權利。

在歷史上,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的關係十分密切。從中世紀開始,一系列的蒙古“汗國”就在克里米亞建國,其他特別強悍的韃靼汗國甚至曾攻佔過莫斯科,屠殺了莫斯科的15萬居民。俄羅斯也在上百年時間裡,在南高加索駐紮數萬大軍,準備與克里米亞汗國進行生死決戰,並佔領這些地區。

到了近代史,為了遏制俄羅斯,英法兩國聯合起來向俄羅斯開戰。在克里米亞爆發了慘烈戰爭。在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和兩邊總司令都雙雙戰死的巨大代價後,英法聯軍終於攻下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但到最後,英國和法國仍未能從俄羅斯手中奪走克里米亞。當時最危急的時刻,為了保住克里米亞,沙皇俄國甚至賤賣了阿拉斯加給美國。可見克里米亞在俄羅斯決策者心目中的地位。


科羅廖夫


1954年的春天,當時的蘇聯政府舉辦了烏克蘭入俄300週年紀念活動。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就告訴我們,烏克蘭自古以來都是俄羅斯的領土,更不要說克里米亞了。


也就是在這個300週年的紀念儀式上,當時的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劃歸到烏克蘭管轄,克里米亞第一次變成烏克蘭的一部分就是從這個紀念活動上開始的,距今已經過去了64年。


外界都傳言說,克魯曉夫是因為那天心情好,趁著烏克蘭入俄300週年的時候,把克里米亞當做禮物送給了烏克蘭,那麼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里米亞被嚴重破壞,那裡幾乎是一個無人的荒島,但是俄羅斯最重要的黑海艦隊駐紮在克里米亞半島,如果那裡荒無人煙的話對於海軍的發展不利,所以克里米亞需要重建和發展。


重新搞克里米亞的建設,恢復它的經濟,把克里米亞交給烏克蘭去管理顯然是最方便的,否則俄羅斯這邊距離遙遠,各項成本開支都非常大,最終只能嚴重影響工程的進度。


反正那個時候無論是克里米亞還是烏克蘭,都是蘇聯的領土,這個歸誰管關係並不大。只是誰也沒有料到,37年後蘇聯會解體。解體的時候,俄羅斯的各方面實力不足,而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克里米亞已經不是當初的樣子,烏克蘭不願意還回去,俄羅斯無可奈何。


2014年趁著烏克蘭內戰鬧分裂的機會,克里米亞人覺得烏克蘭政府已經失去了對它們的控制,所以克里米亞人就在俄羅斯的鼓勵和支持下發起了公投,並順利加入了俄羅斯,變成了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當然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社會普遍對這一公投結果不承認,對俄羅斯佔領烏克蘭也不承認,並施加制裁,但是克里米亞已經事實上變成了俄羅斯的領土。以上就是克里米亞和俄羅斯之間的歷史淵源。


局勢君


方圓論壇觀點

實際上現在俄羅斯硬是想要回克里米亞地區也無可厚非。且不說俄羅斯人貪婪成性對土地變態般的痴迷。但從歷史上看克里米亞原本就屬於俄羅斯。俄羅斯什麼尿性就不用多說了吧。被俄羅斯搶走的土地都別想要回來,更別說他自己的領土歸屬了。之所以克里米亞會變成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爭議地區,罪魁禍首還是前蘇聯時期的領導人赫魯曉夫造的孽。


說起來實際上真的很難區分克裡米亞究竟該歸屬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因為歷史上克里米亞被不同的民族佔領統治過。烏克蘭人統治過克里米亞。而俄羅斯人也統治過克里米亞。但對比起兩國對克里米亞地區的統治時期來看的話,顯然俄羅斯對於克里米亞更具有歸屬性。


最早從俄羅斯被蒙古人統治時期克里米亞地區也被蒙古人所統治。但後來俄羅斯打跑了蒙古人開始當家做主對外擴張之際,克里米亞就進入了俄羅斯人的目光之中。當時的克里米亞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所以俄羅斯想佔領克里米亞就必須要擊敗奧斯曼帝國。從1676年開始為了和奧斯曼帝國爭奪克里米亞地區和黑海附近的領土歸屬權,俄羅斯在200年的時間裡和奧斯曼帝國進行了11次戰爭。最終奧斯曼帝國敗給了俄羅斯。之後奧斯曼帝國被迫讓克里米亞地區獨立。而俄羅斯也順理成章的佔領了克里米亞地區。後來奧斯曼帝國自知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所以也就默認了俄羅斯對於克里米亞地區的所有權。




二戰後斯大林為了死死的把握住克里米亞地區這塊大蛋糕所以開始對克里米亞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移民。首先斯大林把讓他厭惡的居住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韃靼人全部驅逐出了克里米亞地區。而驅逐完韃靼人之後斯大林立刻開始了大移民行動。韃靼人被趕走後俄羅斯人開始大規模的移居克里米亞 你這也就是造成了克里米亞成為了以俄羅斯人為主烏克蘭人為輔的局面。



到了赫魯曉夫時期,由於當時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歸屬於蘇聯的領導之下。而且以當時克里米亞地區的地理位置而言。赫魯曉夫認為烏克蘭管理起克里米亞可能會更加方便。再加上當時為了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300週年紀念日。所以赫魯曉夫代表蘇聯最高領導層把俄羅斯的領土克里米亞的行政權劃歸給烏克蘭。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也就順理成章的把克里米亞收歸囊下了。但即使如此俄羅斯對於克里米亞的影響還是十分巨大的。畢竟克里米亞地區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人。

感謝閱讀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最近,烏克蘭宣佈進入戰時狀態。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的焦點是克里米亞半島。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有235年的歷史,普大帝直接用武力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

克里米亞,或者翻譯為克里木,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個半島。面積2.5萬平方公里,人口250萬。俄羅斯人佔63%,烏克蘭人佔15%,韃靼人佔14%。

1,普大帝的良苦用心

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曾經倒向西方,卻被西方拒絕。普京時代的俄羅斯通過民族主義而重新崛起,普京之所以能連選連任,得益於普京對俄國國際利益的強硬追求。

高油價時代結束後,俄羅斯的石油支柱產業下滑,俄羅斯的經濟狀態不佳,內部矛盾突出。普大帝迫切希望轉移民眾的注意力,烏克蘭持續不斷的內亂,給了他藉口。

克里米亞在歷史上長期處於俄國的統治之下,很多俄國人對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割給烏克蘭非常憤怒。

烏克蘭與俄羅斯有長期的歷史糾結和矛盾:

1),東烏克蘭大多信奉東正教,西烏克蘭大多信奉東儀天主教

1654年,沙俄與烏克蘭哥薩克對抗波蘭。戰後,東烏克蘭併入俄羅斯,東烏克蘭與俄羅斯均信仰東正教。 西烏克蘭留在波蘭-立陶宛王國,直到1790年代瓜分波蘭後,才併入俄羅斯帝國。烏克蘭西部的精英曾大多信奉東儀天主教(保留入天主教前的東正教禮儀),還有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波蘭貴族。

2),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發生於加利西亞地區,不是俄羅斯領土。

加利西亞地區在瓜分波蘭後,歸奧匈帝國所有,一戰後歸於波蘭第二共和國,1939年才歸烏克蘭。這個地區的烏克蘭人是極度反感俄羅斯的。

3),烏克蘭東部是工業區,是從沙俄到蘇聯時期建立起來的。而烏克蘭西部多是農業區,成為薅羊毛的地方。導致烏克蘭東西方在經濟利益上的矛盾。 

4),烏克蘭東部和東南部的俄羅斯人較多,加上蘇聯時期曾強制推行俄語,也與烏克蘭人有很大矛盾。

再加上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基地在克里米亞,為了維護俄羅斯的軍事、政治利益,普大帝鋌而走險,吞併了克里木。

2,克里米亞被沙俄吞併後的簡史

在俄國之前,克里米亞是被奧斯曼土耳其佔據的。俄國和土耳其才是歷史上的死對頭,雙方共進行了12場戰爭,從1676年一直到1921年,斷斷續續長達245年。

從1676年開始,俄羅斯與土耳其發生了5次戰爭

終於在1783年,俄國從土耳其手裡吞併克里米亞半島。此後,俄羅斯和土耳其為了克里米亞還發生過戰爭。

1855年,爆發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對抗英國、法國、土耳其、奧地利盟軍。克里米亞戰爭以西方盟國的慘勝結束,但沙俄仍然保有了克里米亞。

1918年,十月革命爆發後,克里米亞建立了塔夫裡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

1921年,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成立,仍然屬於俄羅斯聯邦。

1944年,史達林藉口克里米亞韃靼人與德國納粹合作,將韃靼族遷往中亞等地,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改為克里米亞州。

1954年,赫魯曉夫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為慶祝烏克蘭哥薩克鮑格丹·赫梅爾尼茨基與俄國結盟300週年,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決議的理由是:

“鑑於克里米亞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經濟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經濟和文化關係密切。”

這件事發生在1654年時,烏克蘭被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佔領,烏克蘭哥薩克首領赫梅爾尼茨基起義,並與沙俄結盟。戰後最終協議規定,烏克蘭以第聶伯河為界,西烏克蘭屬於波蘭,東烏克蘭屬於沙俄。

1991年,蘇聯解體,克里米亞隨著烏克蘭獨立,引發俄羅斯人的不滿。

2014年,趁著烏克蘭內亂,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

3,克里米亞前傳

克里木米亞最早是凱爾特人,後來屬於塞種人的斯基泰人趕走了凱爾特人。

公元前438年,博斯普魯斯王國在克里米亞建立,與希臘人關係良好,經營糧食、魚類和奴隸貿易。

經過一段時間的混亂後,克里米亞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屬地。

然後是蒙古人來了,克里米亞成了金帳汗國的領地。

1427年,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克里米亞汗國建立。

1475年,土耳其佔領克里米亞,統治300多年,直到沙俄來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其實克里米亞這個名字是其實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名字:在克里米亞的早期歷史上是以”陶里加“的名字被記載下來的,而這個名字則來源於當地最早的原住民陶里人。在根據希臘人記載的克里米亞早期歷史顯示:克里米亞很早就存在陶里人和斯基泰人兩個族群。斯基泰人是在歐亞歷史上很有名氣的一個半遊牧半農耕族群,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將其稱為塞種人。相傳公元前9世紀以前斯基泰人主要分佈於阿爾泰山以東。公元前8世紀中葉周宣王征伐獫狁、西戎,春秋戰國時代秦國又和西戎部族長期交鋒,於是一波波西戎部族不斷向西遷徙並逐漸和斯基泰人既融合又鬥爭。原本生活在今天新疆阿爾泰山一帶的斯基泰人逐漸遷徙到高加索和黑海北岸,驅趕那裡的西米里安人西逃,大部分定居下來。另一部分繼續西遷至多瑙河流域定居。還有一部分跟蹤西米里安人南下,到達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西北部。公元前7世紀斯基泰人曾對高加索、小亞細亞、亞美尼亞、米底以及亞述帝國大舉入侵,威脅西亞近七十年,其騎兵馳騁於卡帕多細亞到米底、高加索到敘利亞之間,尋找掠奪物。約公元前630年斯基泰人的版圖從波斯邊境經庫班一直伸延到整個南俄羅斯草原。斯基泰王帕爾塔圖亞和馬底耶斯父子還統治過烏拉爾圖。斯基泰人憑藉強盛的武力控制了從高加索一直延伸到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然而因為遊牧經濟的脆弱性導致斯基泰人其實一直無能成功構建起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始終是以鬆散的部落聯盟形式存在。

儘管陶里人是克里米亞最早的原住民,然而正是以斯基泰人為代表的草原民族的到來使克里米亞扮演起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溝通橋樑角色:事實上早在張騫打通絲綢之路以前就已存在著一條以草原民族為媒介溝通東西方文明的草原絲綢之路。早在商代的墓葬中就發現有出自新疆地區的和田玉和出自印度洋地區的海貝,早在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之前的公元前5世紀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命運女神雕像就穿上了原產於中國的絲綢,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已為我們大體勾畫出完整的中國絲綢西傳路線圖:中國新疆-南西伯利亞-克里米亞-南歐。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800年古希臘人在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東地中海沿岸地區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在這一過程中他們與原住民陶里人爆發過沖突,於是他們將陶里人生活的這個半島稱之為”陶里加“。古希臘文明沒落後羅馬帝國也一度將自己的版圖擴張到克里米亞半島。而在羅馬走向衰落的過程中克里米亞先後遭受了哥特人、匈人、保加爾人和可薩突厥人的入侵。入侵的哥特部落後來還形成了一種克里米亞哥特語,成為日耳曼語族裡一種非常獨特的方言。再後來作為羅馬帝國繼承者的拜占庭帝國從日耳曼人手中收復了克里米亞並於公元830年在克里米亞南部設立了赫爾松軍區。大約到了公元10世紀中期克里米亞第一次與俄羅斯有了淵源:嚴格意義上這時俄羅斯尚未形成——當時世界上還並不存在俄羅斯這樣一個民族,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羅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的大公伊戈列維奇佔領了克里米亞東部,之後在公元988年繼任的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又從拜占庭帝國手裡奪得了今天的塞瓦斯托波爾。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奉蒙古大汗窩闊臺之命西征並於1243年建立東起額爾齊斯河流域,南至裡海、黑海、巴爾喀什湖,西到斡羅思,北迄北極圈附近的金帳汗國。金帳汗國是以蒙古人為核心征服突厥人、羅斯人形成的,金帳汗國對被統治民族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位於北方的羅斯諸公國在臣服金帳汗的統治後得以維持半獨立地位。正是蒙古人的入侵使俄羅斯與烏克蘭、白羅斯等民族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構成金帳汗國核心的蒙古貴族中也不是鐵板一塊——各路蒙古宗親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拔都就冊封自己的弟弟斡兒答為白帳汗,由此建立了一個臣服於金帳汗國,但內部軍政事務實行自治的白帳汗國。1380年白帳汗脫脫迷失利用金帳汗國內部的混亂架空了金帳汗的權力,此後金帳汗國的汗位落入白帳汗一系。伴隨汗位之爭的是臣屬於金帳汗國的各部族紛紛開始脫離金帳汗國的統治:花剌子模、保加爾、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相繼從金帳汗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這其中的克里木汗國又名克里米亞汗國,其統治疆域大體上就是今天的克里米亞半島。

1430年在金帳汗國分裂解體的浪潮中成吉思汗十一世孫哈吉·格來脫離金帳汗國,建立了獨立的克里米亞汗國,定都巴赫奇薩賴(烏克蘭南部半島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巴赫奇-薩萊村)。克里米亞汗國的統治階層出自蒙古後裔,他們被歐洲人成為韃靼人。由於受已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影響較深,克里米亞汗國也具有強烈的伊斯蘭色彩。1502年克里米亞汗國擊敗金帳汗國最後一任大汗,崛起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地緣政治勢力,直到十八世紀克里米亞汗國始終都是東歐一股強大勢力:作為穆斯林的他們定期出兵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的路徑,成為對抗信奉基督教的俄羅斯人與波蘭人的急先鋒。1475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克里米亞,與此同時北方由莫斯科大公國發展而來的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汗國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克里米亞汗國不得不面對在土耳其和俄羅斯兩大強鄰之間選邊站隊的命運。1478年克里米亞汗國淪為奧斯曼帝國的藩屬並試圖在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下重新統一蒙古韃靼諸汗國。這樣一來奧斯曼帝國和克里米亞汗國就站到了此時也正大力擴張的俄羅斯的對立面:1512年克里米亞汗國一度兵圍莫斯科,然而這就是克里米亞汗國最光輝的時刻了,在此後的交鋒中克里米亞汗國就一直處於下風。1552年沙皇伊凡四世滅喀山汗國,1556年俄羅斯又征服了阿斯特拉罕汗國,1598年俄國吞併西伯利亞汗國。在雙方的較量過程中俄羅斯頻頻得手;而克里米亞汗國及其背後的奧斯曼帝國卻節節敗退。1774年俄羅斯帝國迫使奧斯曼帝國締結《楚庫克-凱那爾吉和約》:克里米亞汗國脫離奧斯曼帝國而獨立——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獨立,實際上只不過是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藩屬變成了俄羅斯帝國的藩屬。1783年沙俄正式吞併克里米亞。俄國人在這裡建立了自己進出黑海的重要軍港塞瓦斯托波爾。

1853年~1856年沙皇俄國曾在克里米亞同英法聯軍激戰。俄國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傷亡256000人的代價並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由此引起的國內危機最終促使沙皇政府進行了廢除農奴制的改革。而作為戰爭發生地的克里米亞在此之後實現了完全的堡壘化要塞化,成為俄國在黑海地區的戰略要地。1917年俄國接連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克里米亞被歸入新生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42年6月6日納粹德國集中起203個炮兵連的兵力、動用1275門火炮和300餘架飛機對克里米亞發起攻擊。堅守克里米亞的蘇軍在支撐了250天還是無法改變克里米亞淪陷於德軍之手的命運,然而他們也讓德軍付出了陣亡2.4萬人的代價。1944年4月8日蘇軍烏克蘭第4方面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47萬人在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配合下打響了收復克里米亞的戰役。1944年的德軍已是強弩之末,但為了掩護德軍的巴爾幹戰略翼側和海上交通線,依舊駐紮著19.5萬人。儘管德軍為了固守克里米亞構築了多條防線,但蘇軍的戰爭投入已呈現壓倒性優勢:蘇軍人員比德軍多1.4倍,火炮和迫擊炮多7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6倍,飛機多7倍以上。在蘇軍強大火力傾瀉下德國第17集團軍迅速崩潰,退入塞瓦斯托波爾市內死守。5月5日蘇軍近衛第2集團軍突入市內與德軍展開巷戰,5月9日蘇軍解放全市。由於在二戰過程中克里米亞當地的韃靼人中有一部分在德軍佔領時期配合德軍對抗蘇聯,戰後蘇聯政府將克里米亞韃靼人集體遷徙到中亞,從此俄羅斯族佔了克里米亞人口的大多數。1946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發佈命令:將原“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撤銷建制並降格為克里米亞州。

1954年5月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週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在當時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畢竟當時俄羅斯和烏克蘭同為蘇聯加盟共和國,克里米亞劃入烏克蘭在當時而言就是一次國家內部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而已。然而隨著蘇聯在1991年12月25日的解體問題出現了:隨著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克里米亞成為兩國關係中一個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克里米亞控扼黑海門戶,蘇聯時代黑海艦隊的基地就設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蘇聯解體時俄羅斯和烏克蘭並未就黑海艦隊的歸屬問題達成一致,以致於在蘇聯解體一年後黑海艦隊仍懸掛前蘇聯海軍軍旗。1992年8月俄、烏兩國在雅爾塔達成協議:將黑海艦隊變成俄烏聯合艦隊,由兩國共同指揮。事實上俄羅斯的地緣環境有利有弊:儘管擁有遼闊的戰略縱深,但卻缺乏走向世界的出海口,而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以及黑海艦隊恰恰就是俄羅斯進出黑海的關鍵所在,這就不難解釋俄羅斯為什麼竭力想要控制克里米亞了。另一方面烏克蘭自獨立以來就一直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來回搖擺,而俄羅斯則對烏克蘭國內親西方的苗頭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而一旦俄羅斯獲得克里米亞則將對烏克蘭構成強大的戰略威懾,使烏克蘭在同西方時不敢忽略俄羅斯的聲音。一直以來克里米亞當地的俄羅斯族也對烏克蘭政府存在不滿情緒,於是他們在2014年趁著烏克蘭內戰之際以公投的形式宣佈脫離烏克蘭,俄羅斯方面則趁機宣佈接納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當然烏克蘭政府是不承認這一公投結果的,而國際社會迄今為止也對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存在爭議。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兩手空空來到俄國,現在我終於給俄國帶來我的嫁妝,就是克里米亞和波蘭。”18世紀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從奧斯曼土耳其手裡奪取克里米亞,自認為給俄國立下大功。

她說的沒錯,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太重要,重要到不惜流盡獻血。那麼,這塊土地到底有多重要呢?

先來看地理位置,克里米亞是唯一延伸到黑海腹地的陸地,差不多就在黑海的中間位置,不僅戰略面積足夠大,還與兩邊大陸有陸路連接,補給不成問題。

從軍事角度來講,這塊土地就是高級貨。只要你佔領這裡,就可以控制黑海,就可以威懾黑海沿岸國家。

對於俄羅斯來說更是要命的地盤,當年的韃靼人從這裡出發,幾度攻入莫斯科搶劫,兩地距離才1000公里。另外,克里米亞距離索契只有500公里,向東就是烏拉爾工業區。

二戰的時候,希特勒為攻佔克里米亞,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整整拖延250多天,導致這裡的軍力無法支援斯大林格勒戰役。

對當代的俄羅斯來講,黑海是他們唯一不用考慮結冰的海域,他們的艦隊在這裡可以出擊各地。大家都清楚,以現在土耳其的實力,戰時根本擋不住俄羅斯艦隊。

由此可見,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怎麼描述都不過分。有克里米亞就有“攻勢”,失克里米亞就變“守勢”,簡直就是秦國的函谷關啊!


這麼重要的一塊地,沙皇時代開始就一直被當做寶貝看著,然而1954年發生的一件事,影響到現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糾紛。

那是一個春天,蘇聯政府舉辦烏克蘭入俄300週年紀念活動,赫魯曉夫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烏克蘭第1次佔有克里米亞。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烏克蘭都獨立出來。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仍是世界大國,烏克蘭如果跟它保持親密關係,俄羅斯也不好意思動手。否則,俄羅斯是一定要動手的,只是時間的早晚,畢竟關係到俄羅斯的地緣安全。

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有天然優勢,因為克里米亞的人口比例中,俄羅斯族佔60%,烏克蘭族佔25%,土著韃靼人佔12%。

這種優勢的形成帶有人為因素,克里米亞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自然歷代統治者會有意增加俄羅斯人的比例。

比如,二戰後斯大林以韃靼人通敵為由,將克里米亞半島的韃靼人全部流放,遷徙過程就損失一半韃靼人口。後來,韃靼人雖然有機會重回故里,但已經不是第一大族,而是佔10%的第三大族。

2014年,烏克蘭政權轉向親西方,俄烏關係徹底破裂。很快,克里米亞就出現動亂,結果以全民公決的方式併入俄羅斯。

塵埃尚未落定,這段時間來烏克蘭東部也開始不安起來。什麼原因?很簡單,要支撐克里米亞半島,就必須要有來自烏克蘭東部的淡水、食品、資源的支持,不然克里米亞就有隱患。

你再來看烏克蘭東部的情況,就會發現俄羅斯人的雞賊,居然烏克蘭東部很多城市都是俄羅斯族人口占據多數。這步棋早就佈置好了,最先下第一顆棋子的肯定不是普京,但普京還需要繼續下好這盤棋……


子屠龍


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是什麼?估計許多朋友在看本題下的回答時,可能預期會看到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圍繞克里米亞產生的糾結。但其實克里米亞這個地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在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強權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而它今天的狀況正是這些經歷的結果。


早期歷史之謎——誰是陶里人?

其實克里米亞這個名字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名字,在克里米亞的早期歷史裡,它一直被叫做陶里加(Taurica),而這個名字則來源於它最早的居民陶里人。在由希臘人記載的克里米亞早期歷史裡,克里米亞從很早就存在有兩個族群,一個是陶里人,一個是斯基泰人。

克里米亞曾在一千多年裡都叫陶里加(Taurica)

斯基泰人是在歐亞歷史上很有名氣的一個半遊牧半農耕族群,中國古代史書裡提到過的塞種可能就是說它。而這個陶里人究竟是什麼人就是一個謎團了,有人說他們可能是被斯基泰人打敗的一個遊牧民族西梅利亞人的後裔,也有人覺得他們可能與一些高加索民族有關。但無論是誰,這些陶里人在希臘人的記載裡都是以出眾的殘忍而著稱的,在希臘人來到克里米亞海岸定居之後,陶裡海盜曾經讓他們吃盡了苦頭,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希臘人後來將此地命名為陶里加,也就是陶裡半島。不過陶里人後來先後受到阿蘭人和哥特人的統治,後來漸漸被其同化,也就是說其中一部分後來融入了日耳曼人之中。

怎樣跟俄羅斯發生了關聯?

而後來斯基泰人也受到了日耳曼人的很大沖擊,在克里米亞也逐漸衰落。此後許多希臘城邦先後在克里米亞建立起了定居點,後來此地又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在羅馬走向衰落的過程中,克里米亞先後遭受了哥特人、匈人、保加爾人和可薩突厥人的入侵。一些生活在此地,和其它日耳曼人相對隔絕的哥特部落中後來甚至還形成了一種克里米亞哥特語,成為日耳曼語族裡一種非常獨特的方言。而在公元830年,東羅馬帝國在克里米亞南部設立了赫爾松軍區。

而在10世紀中期,克里米亞第一次和俄羅斯發生了淵源。當然因為此時俄羅斯這個民族都還沒有形成,因此和克里米亞直接發生關聯的是俄羅斯的前身羅斯諸國,當時基輔大公伊戈列維奇佔領了克里米亞東部,之後在公元988年,繼任的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又從東羅馬帝國手裡奪得了今天的塞瓦斯托波爾,羅斯人開始初步掌控了克里米亞的局勢。

特拉比松帝國也曾在克里米亞長期擁有領土

公元1204年,東羅馬帝國被十字軍滅亡,但一些東羅馬王公又在黑海沿海地區建立了特拉比松帝國,克里米亞南部沿海地區繼續由其所統治。而羅斯人的統治也在公元1240年前後終結,因為羅斯諸國在此期間相繼被西征的蒙古軍隊征服,率領蒙軍西征的拔都在公元1238年曾親自領兵進入克里米亞,將羅斯人的統治完全瓦解。而克里米亞也基本是在此時才開始被稱為“克里米亞”的,這個名字來源於蒙古金帳汗國在此設立的省都克里木。

金帳汗國剛剛從羅斯諸國手中奪取克里米亞時的局勢

而到公元14世紀,來自意大利的兩個航海共和國熱那亞和威尼斯也先後在克里米亞沿海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據點,而他們和金帳汗國的韃靼人也曾經發生過多次戰爭。在公元1346年金帳汗國曾對熱那亞人控制的卡法城發動圍攻,而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在戰爭期間,韃靼人曾將一些得瘟疫死去的戰士屍體用拋石機投入城內,而後世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種行為導致黑死病傳入卡法城中,而一些為避難逃回了意大利的卡法城難民則將黑死病帶回了意大利,導致黑死病疫情在歐洲迅速蔓延開來,而這次疫情最後造成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歐洲人死亡。但這種說法也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不時會出現的“黃禍論”的一個變體,所以其可信度也很受懷疑。

來自克里米亞的麻煩

而從公元14世紀末開始,金帳汗國不斷受到中亞征服者帖木兒的入侵,國力大幅削弱,並很快陷入藩鎮割據的局面。公元1441年,克里米亞韃靼人在其首領哈吉·格來的帶領下獨立,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這個汗國的名字雖然叫克里米亞,但統治區域卻不只侷限於克里米亞半島,而是還包括了其北面庫班到第聶伯河的廣大區域。

克里米亞汗國(棕色)

但同時克里米亞汗國卻始終沒能完全控制克里米亞半島,因為他們和金帳汗國一樣,怎麼樣也沒法攻佔南部由熱那亞共和國控制的濱海地區。不過在不久之後,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再次滅亡。而克里米亞汗國為了取得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權,就向同信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求助。結果在公元1475年,奧斯曼帝國倒是真派大將艾哈邁德帕夏把熱那亞人趕出了克里米亞,但同時卻把克里米亞汗明裡·格來也給抓了起來,最後明裡·格來以向奧斯曼稱臣為代價,才換取了自己的自由。此後的克里米亞汗國就成了奧斯曼帝國的藩屬。

描繪克里米亞人和哥薩克人作戰場景的畫作

但在之後的差不多300年間,克里米亞汗國基本上還是個獨立的國家,而他們在公元16世紀到17世紀中葉,曾經頻率地對烏克蘭地區發動過劫掠行動。從公元1450年到1586年,克里米亞韃靼人對烏克蘭發動了至少86次襲擊,而從公元1600年到1647年短短47年之間,其襲擊次數更是高達70次。克里米亞人頻率襲擊烏克蘭的動機是劫掠人口,在公元1570年前後的高峰期,克里米亞汗國差不多每年都要在卡法港出售兩萬名從烏克蘭等地劫掠來的奴隸。當然這種劫掠也並非完全單向的,在公元16世紀中葉之後,哥薩克人的實力越來越強,此後克里米亞境內也曾多次遭到哥薩克人的入侵和劫掠。

克里米亞歸俄

而俄羅斯崛起之後,與奧斯曼多次發生戰爭,作為奧斯曼藩屬又離俄羅斯在地理上特別近的克里米亞很快也捲入其中。公元1774年,沙俄經過8年俄土戰爭擊敗奧斯曼,奧斯曼被迫同意克里米亞獨立。但克里米亞汗國這時候卻完全不想獨立,因此在奧斯曼與沙俄簽訂城下之盟僅僅3個月後,克里米亞汗國就遣使到奧斯曼去請求其撤消允許克里米亞獨立的決定。

當然克里米亞不願意獨立是知道自己“獨立”之後,基本上就成了俄羅斯嘴裡的肉。另外克里米亞韃靼人是一些早期突厥部落在進入克里米亞之後,同化了部分克裡米亞哥特人和熱那亞人之後形成的一個說突厥語族語言的民族,和奧斯曼土耳其人在文化上也比較接近。但奧斯曼自知已經無力和沙俄抗衡,因此對其請求置之不理。

描繪葉卡捷琳娜二世乘船來到克里米亞接收領土的油畫

而此時的俄羅斯正是德裔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時期,也是其領土擴張的高峰期,對於已經送到嘴邊的克里米亞哪有不要之理?所以葉卡捷琳娜強迫克里米亞汗沙希恩·格來允許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大量定居克里米亞。而這又很快在克里米亞引發暴動,同時奧斯曼在一些流亡該國的克里米亞韃靼人遊說下也派艦隊前往克里米亞,希望重建影響。但俄軍行動更為迅速,搶先出兵平定了叛亂,並擊敗了奧斯曼艦隊。

但此後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控制力進一步增強,進入克里米亞的斯拉夫移民數量更多,韃靼人漸漸被邊緣化。到公元1781年,韃靼人又一次發動叛亂,而且克里米亞汗國的正規軍有許多也加入了這次叛亂。但俄軍又一次迅速將其平定。此後克里米亞的局面完全被俄羅斯所掌控。公元1783年4月19日,葉卡捷琳娜二世正式宣佈吞併克里米亞,而韃靼人此時已經完全無力反抗,也只能接受了現實。

公元19世紀的克里米亞韃靼人

而在公元1853年,俄羅斯希望進一步在奧斯曼境內建立勢力範圍,在奧斯曼拒絕後雙方再次爆發戰爭,而隨後英法和意大利撒丁王國也加入戰爭,幫助奧斯曼與沙俄作戰。而雙方的主要戰場就是克里米亞半島,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最終經過兩年半大戰,俄羅斯戰敗,被迫放棄了之前對奧斯曼的要求。這場戰爭雖然沒有改變克里米亞的領土歸屬,卻導致克里米亞韃靼人大批逃亡到奧斯曼等國,留在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在戰後已經成了絕對的少數。


而在十月革命之後的俄羅斯內戰期間,克里米亞又成為了韃靼白軍的大本營。在白軍失敗之後,又有相當數量的克里米亞韃靼人逃亡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之後克里米亞就歸屬了俄羅斯,但在1954年被赫魯曉夫劃歸烏克蘭。現在網上常見的觀點都說是因為赫魯曉夫本人是烏克蘭人,不過當時克里米亞和俄羅斯之間沒有陸路通道,唯一修建的跨海大橋還在建成之後很快坍塌,所以克里米亞在當時劃歸烏克蘭也確實對其經濟發展更為有利。後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這裡不再贅述,克里米亞這個熱點問題目前仍未平息,估計未來也還會吸引更多關注。


桃花石雜談


克里米亞是沙俄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死磕200年,打了11次俄土戰爭,才搶下並鞏固的戰略要地,可以說,克里米亞半島上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了俄軍士兵的鮮血。

而俄國人和克里米亞的關係,更是一部雙方民族幾百年的複雜血淚史。

在沙俄還是莫斯科公國的時候,曾經給蒙古人做了上百年的僕從國,後來蒙古人衰弱了,莫斯科公國聯手克里米亞上的韃靼人打垮了蒙古人。

但是兇悍的韃靼人很快開始入侵俄羅斯諸公國,東歐平原幾乎一馬平川無遮無擋,韃靼人像狂風一樣,不定期橫掃平原上的各個國家,最狠的一次,直接攻陷莫斯科公國,屠殺了15萬俄羅斯人。

莫斯科公國開始力量也不強,只能忍氣吞聲,一門心思搞發展,慢慢向周圍拓展實力,直到統一了俄羅斯諸公國,勢力開始做大。

16世紀開始,沙俄不斷向四方征伐,尋找“溫暖的出海口”,扼守黑海要衝的克里米亞汗國自然被沙俄盯緊了,再加上歷史恩怨,沙俄是志在必得。

而此時的克里米亞汗國已經是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藉助奧斯曼蘇丹支持,與俄羅斯進行死磕。

從1676年開始,為了搶奪奧斯曼帝國在黑海沿岸的勢力範圍,沙俄和奧斯曼在200年時間裡打了11次戰爭,通過一系列戰爭,奧斯曼帝國失去了在黑海地區獨霸的地位,而沙俄成為黑海的主要支配力量。

在1768年的第五次俄土戰爭中,沙俄大勝,奧斯曼慘敗,不得不與沙俄簽訂《凱納爾基條約》,奧斯曼在條約中承認克里米亞汗國從此“獨立”,事實上成為俄羅斯的保護國,不就,俄國人就吞併了克里米亞汗國,並建立了黑海艦隊。

這其中還有一個花絮,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為了宣示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在1787年特地邀請奧地利君主約瑟夫二世和她一起去克里米亞度假,這個事情激怒了奧斯曼蘇丹哈米德一世,他覺得受到了侮辱,於是要求沙俄恢復克里米亞的主權和獨立,遭到沙俄拒絕,於是土耳其向沙俄宣戰,結果又遭慘敗,到1792年,蘇丹不得不正式承認俄國人對克里米亞的主權。

在殘酷的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人付出了巨大代價,終於扛住了英法聯軍的進攻,保住了克里米亞。

二戰後,斯大林宣佈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韃靼人私通德國納粹,將韃靼人全部流放到中亞和西伯利亞,在遷徙過程中,韃靼人損失了一半的人口。於是克里米亞居民構成發生劇變,俄羅斯人為主,烏克蘭人為輔。

1954年,在赫魯曉夫的推動下,克里米亞被從俄羅斯劃給了烏克蘭。

1956年,雖然赫魯曉夫恢復了那些被流放的少數民族公民權,但韃靼人卻回不去克里米亞了,因為這裡屬於烏克蘭了,烏克蘭拒絕接納這些人。

直到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部分韃靼人的後裔才找機會回到了故鄉,以至於目前的克里米亞,俄羅斯佔六成人口,烏克蘭近3成,韃靼人1成左右,當然,這些韃靼人是堅決反俄的。

2014年,由於烏克蘭親西方領導人掌權,俄烏關係徹底破裂,最後經過一系列操作,克里米亞以全民公決的形式重新納入俄羅斯聯邦。

克里米亞在黑海的位置極其重要,誰控制了克里米亞,基本上就控制了黑海,作為俄羅斯拼了幾個世紀的命力保的地兒,即使在以後,也是要全力維護住的。


雲中史記


這事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克里米亞在歷史上到1954年前一直歸屬俄羅斯,而且當地居民也絕大多數都是俄羅斯人。後來俄羅斯烏克蘭加入了蘇聯聯邦共和國,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說是“為慶祝烏克蘭與俄羅斯結盟300週年”,把克里米亞作為俄羅斯人民的禮物贈送給烏克蘭人民,其實也就相當於國內行政省之間的重新區域劃分,可沒想到兄弟倆最後分家了,加上烏克蘭向北約靠近疏遠俄羅斯,那俄羅斯當然不能幹了,在克里米亞親俄勢力下,發動公投,脫離了烏克蘭回到了俄羅斯。


章震爍


1.問題是,烏克蘭企圖站隊北約,而美西方企圖搞定敘利亞,切斷俄羅斯海上運輸線,同時堵住出海口,廢掉俄羅斯在中東的軍事基地,這就是觸碰了俄羅斯底線了,遭到反制也沒有辦法!

2.雖然克里米亞被當作禮物送給了烏克蘭,但是烏克蘭獨立後的所作所為,俄羅斯面對北約東擴,是沒有辦法了。

3.談那麼多主權問題沒有實際意義,有人說英武是俄粉。好吧,我承認,對於俄羅斯現在與我們的戰略神默契,確實需要點贊!

俄羅斯在中東跟美國鬧騰,我們就多了更多的戰略機遇期,現在中國立場上,必然支持!所以,俄羅斯之前對我們怎麼樣?不想討論,還是要向前看!

政治,還是要以實力為基礎的!要麼有錢,要麼有強大軍事實力!這就是政治!看看薩勒曼在G20峰會上表現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