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世居民族——漢族

青海是我國西部少數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從漢代開始民族成分開始增多,到今天為止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多民族聚居和生活的地區。目前,除漢族外,青海共有54個少數民族,其中人口較多世居青海的民族有漢族、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和蒙古族。今天就認識一下青海世居民族的漢族的基本情況。(備註:數據可能有些出入,但小編儘量做到數據有據可查,所以可信度是沒有問題的)。

  • 青海漢族簡介

漢族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截至2018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603.2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5萬人。依據《青海年鑑2013》數據,當時漢族人口在青為303.89萬,佔總人口的53.02%(最新數據本人還沒有查到)。漢族主要分佈在日月山以東的河湟谷地,少數居住在青海其他州縣內及省內農業地區。

  • 歷史淵源

漢族共經歷了三次大遷徙,從而形成了青海地區人口最多的世居民族。

  • 1.第一次人口遷徙:第一次遷徙是從漢代開始。

西漢以前,青海河湟地區居住者羌人部落,因諸羌和匈奴聯合,故西漢時將軍李息、徐自率軍討伐羌人。

青海世居民族——漢族

西漢時期地圖

漢軍渡黃河、越湟水,進而佔領湟水流域,羌人逐漸西退至青海湖地區。為了鞏固漢朝新的疆域,西漢設河西四郡,從而切斷了漠北匈奴和青海羌人部落的聯繫,打通了中西交通路線。後有先後在今大通河下游派軍駐守,在今樂都縣老鴉城設破羌縣,在今西寧市設建西平亭(一種軍事建置),在西平亭以西設臨羌縣,在今亭堂地區設浩門縣等一系列措施。從那時候起,青海東部地區大部分疆域都被納入漢王朝的行政區域。特別是漢宣帝於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派後將軍趙充國平定羌亂後,留兵屯田,經營河湟地區,不僅使青海東部得到開發,鞏固了地方建制,而且來自淮陽、汝南等中原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士兵和弛刑應募人員,把內地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傳播到了河湟地區,提高了河湟地區的生產力水平。東漢時期,屯田的規模更大、範圍更廣,從湟水流域發展到了黃河河曲兩岸,甚至達到青海湖一帶。在長期的屯田戍邊中,一批又一批內地漢人留居下來,建立了自己的家園,成為西寧邊疆新的“土著”。

青海世居民族——漢族

西漢擴張圖

  • 2.第二次人口遷徙:第二次遷徙從明朝初期開始。

明初向青海移民戍邊,主要是軍屯,雖然明朝初期青海編戶人口只有官軍戶,但這些官軍戶奠定了青海此後社會構成的基礎,為青海漢族人口的自然增長創造了條件。現代青海籍漢族人都說自己祖籍南京,由此也可以得到佐證。明朝前期、中期,青海社會規模的擴大或減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官吏調遣和軍隊增減的直接影響。

青海世居民族——漢族

茶馬互市圖


青海世居民族——漢族

茶馬互市

明代,西寧設了茶馬司,發展茶馬交易,使西寧一帶以茶馬交易為主要內容的商業逐漸興盛起來,吸引了眾多的川陝茶商和部分外來移民。漢族人口規模增加,使封建正統的儒家教育有了廣泛的基礎和相應的需求。而儒學教育的開展,有使青海東部地區文化教育落後的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觀。

  • 3.第三次人口遷徙:第三次人口遷徙從新中國成立後。

到現在人口遷徙的因素任然影響著青海的民族構成和分佈格局。新中國成立後,有相當多的工業、農業人口從內地遷徙過來,其中漢族是主要成分。追溯青海漢族來源及其發展過程,可以說是一個不斷從外地不斷遷入的過程,外地漢族遷居青海並和青海當地各民族雜居共處,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使青海漢族文化在語言、藝術、節日、生活習俗等方面呈現了明顯的交融性、多元性等特點,形成了不同於其他地區漢族的社會文化特徵。

乘著假期後面我還會介紹其他青海世居民族的基本情況,也會介紹青海世居民族的文化狀況、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