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日韓的娛樂產業,中國也深受其影響著,而藝人在日本和韓國的定義,與中國的含義卻有著微妙的區別,在日韓演員、歌手、偶像、體育明星只是4個不同的職業而已。過去,偶像就好似神一般的存在,而隨著時代而變化著,中國的娛樂產業也發生著變革。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偶像文化是亞洲的特產,中國也深受其影響,其實也是隨著歷史而變化的,早在60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中國很多一流的演員,都是靚仔美女,長得非常的漂亮。但到了80年代日本高倉健的出現,時代轉變人們開始追求硬漢的形象,反油奶小生,到了新世紀以後,小鮮肉重新吃香,偶像就出現了。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在日韓,偶像就像是在流水線上製造出的產品。在日本最有名的造星公司傑尼斯事務所,全民報名參加藝人的培訓,就像安室奈美惠,在很小的時候由父母掏錢報名參加藝人培訓,30個裡有一半出名的就已經很了不起。在韓國的藝人大多是通過選秀,比賽等殘酷的考核機制下篩選出的藝人,明確的層級劃分,通過軍事化封閉性的管理培訓,通過舞蹈、聲樂、主持、演戲、語言、禮儀等多面的培訓。日韓的偶像娛樂文化,就是消費年輕人的身體。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成為一個藝人,訓練是很殘酷的事,打人、罵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實這源於古老的傳統,就像中國傳統的梨園子弟,小時候訓練都是要吃很多的皮肉之苦。電影《霸王別姬》中,蝶衣(張國榮飾)在師傅嚴厲和殘酷的訓導下成為京劇界有名的青衣。但不同的是,梨園子弟訓練出來的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是文化傳統的傳承者,可以稱為藝術家。但遺憾的是,梨園紮實訓練的藝人沒很多人看,偶像包裝出來的人設卻萬人追捧。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偶像的包裝的成分很多,沒有太多的標誌,更多的在於人設,培養的都是好孩子的形象。在韓國做練習生,經紀公司會把公司和組合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最初是沒有個人風格可言的,但這恰恰是最有效的,公司塑造的人設是非常成功的,聽從公司的安排能夠最大效率的成為偶像,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年輕人要去韓國當練習生的原因。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辛酸無比。當偶像出道後,你的所有行為都必須遵從公司設定的框架內,採訪時你要回答什麼問題,你的形象,你的唱歌風格,性格、想法、喜好穿搭等等......而女藝人長大後,飯局酒局都是必須去的,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因為堅持自己的想法,很多韓國藝人成名之後,便與原經紀公司解約,最為熟知的就是韓國SM娛樂公司旗下的藝人(例如JYJ、HOT、SES、FX等)。演藝公司對藝人的壓榨、微薄的收入、對人性的壓抑等等,導致一些在韓國出道的中國偶像(韓庚、吳亦凡、黃子韜、鹿晗、宋茜等)成名後選擇回國發展,還有不少韓國偶像藝人(崔雪莉、具荷拉、張紫妍、金鐘鉉等)選擇了自殺的道路。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但偶像地位似乎比演員要高,沒顏值的人是當不了偶像,偶像可以不唱歌,不會主持、不會演戲,單靠顏值就可以成為偶像。日韓打造的男子偶像,都是粉粉嫩嫩的扮相,花美男,奶油小生,小鮮肉,長相十分的秀美,人類對美少年的欣賞,是自古就有的。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偶像對面叫做粉絲,是文化工業的粉絲的現象。從日本到韓國,再到中國,粉絲成了一種活躍經濟的方式。不斷的有新人偶像或組合出道,這其實就是一種經濟。有的偶像到了50歲還不敢結婚,大都是為了保證粉絲不減少。

偶像只不過一種職業!你崇拜的只是他們的人設

表面的心靈雞湯,實際是毒藥。很多孩子們很崇拜偶像的形象,但很快就會在八卦雜誌上或網絡報道上看到他們真實的一面,導致人設崩塌。但等粉絲長大以後,留下的只是當初自己年少時候的浪漫情緒,是年輕時有多麼的痴迷,做過那些可笑的事情,或許不會記得這個偶像曾經多麼孝敬父母,做過多少正能量利國利民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