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前蘇聯乃至現在的俄羅斯對蘇德戰爭的稱呼一直都是偉大"衛國戰爭",而這場衛國戰爭是在1941年6月份開始的。從大體上來看,衛國戰爭初期的蘇聯軍隊的表現十分差勁。數百萬陸軍在德軍部隊的快速進攻中,迅速崩潰。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然而蘇聯軍隊真的沒有做任何準備嗎,其實不然,在1941年乃至1942年的大後撤中。有這樣一批鮮為人知的部隊一直在利用蘇聯在戰前築建的工事進行頑強抵抗,這支部隊就是蘇聯的要塞部隊,他們為早期的防守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並且擁有極高的鬥志,為1943年轉向進攻階段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而本文就來講一講蘇聯的那些要塞工事及其防守方紅軍戰士的故事。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一大片工事,才叫築壘地域!

蘇聯在戰前修建的要塞、永備野戰工事往往不是零星修建分佈的的,而是由點連成線,在由線到面,這樣的話一片區域就都是要塞、永備野戰工事了,而這樣的區域被稱為"築壘地域",蘇聯戰前的築壘地域主要分佈在如下地區:烏克蘭境內的基輔、列季切夫、科羅斯堅等烏克蘭境內的其他地區,白俄羅斯境內的佈列斯特、明斯克等地區,列寧格勒等其他蘇聯境內附近均有分佈。在這些築壘地域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境內的這兩個築壘地域。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先從烏克蘭境內的基輔附近的築壘地域講起,該築壘地域也是在1941年衛國戰爭初期表現最突出之一的築壘地域,衛國戰爭時期的基輔築壘地域的修建最早在1940年開始修建。在當時動員了幾萬民眾和數千輛卡車,在這片區域中修建了大量混凝土材質的永備火力點、野戰碉堡等工事。主要的武器配備為機槍和火炮,同時也有將早年淘汰下來的輕型坦克炮塔安裝上去的坦克炮塔碉堡。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火炮配備必不可少!

對於一個防禦性的工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火炮上的配備,圖示的是一個標準的擁有坦克炮塔的碉堡,整個工事都位於地下,防止德軍火炮的遠距離直射而損毀,只在上面留一個體積較小的BT系列坦克炮塔,或者是蘇聯早年研製的MS1或者是T26輕型坦克的炮塔,這些坦克炮塔的坦克炮均是45毫米口徑,對於打擊進攻的德軍步兵來說完全夠用。甚至可以在500米的距離上擊毀4號坦克(早期的四號坦克只有20毫米左右的裝甲)。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但僅僅有坦克炮是不夠的,圖示是一個可以配備大口徑火炮的永備工事,在混凝土結構上面覆蓋了泥土和自然植被,可以較好的偽裝這種永備工事的存在,偵察機通常難以辨別。同時還設計了排煙口、自來水井等設備,為的就是能夠在這種工事中堅持較長時間。雖然根據不同的地形,有些工事無法一比一的建造出來,但是大多都會安裝這個標準去建造,而這個標準也被稱為基輔築壘地域B型,主要分佈在基輔築壘地域中。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不怕炸,任你炸

擁有火炮的防禦工事往往也是敵軍大口徑火炮、空襲的重點關照目標。所以從圖中可以看到,蘇軍對這種混凝土碉堡的混凝土厚度做出了嚴格的標準,碉堡頂端的混凝土厚度甚至約有一米,完全可以抵禦大口徑榴彈炮的轟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輕、中型空投航彈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蘇軍對所有的防禦工事的混凝土厚度也有著嚴格要求。1940年配備了重型火炮的永備工事(主要裝備了122毫米榴彈炮或者是76毫米火炮,個別火力點152毫米甚至擁有203毫米火炮)防護的要求是:頂部混凝土厚度至少要有0.9米,而正面則要有1.3米,保護層要有1.05米。這樣的混凝土厚度可以抵禦105甚至是155毫米火炮的轟擊,同時還可以防禦50公斤航彈。這一類的工事在當時的基輔乃至烏克蘭西部都特別常見。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按個點名

蘇軍在1943年前最常使用的重機槍是M1910馬克沁水冷重機槍,因此在碉堡機槍火力點中幾乎全部都是這款機槍。而水冷式機槍的好處就在於,它可以持續性的進行射擊,而蘇聯這款馬克沁重機槍是由250發大彈鏈進行供彈的,可以有效的壓制進攻的敵方士兵。而機槍碉堡的防護水平和上文中提到的基輔築壘地域B型差不多。

蘇軍在1941年初期利用這些火炮與機槍結合的超強工事,在烏克蘭區域附近與德軍展開了作戰,極大程度的拖延了南方集團軍前進的步伐。雖然後來由於在基輔包圍戰中,蘇軍的指揮錯誤和德軍兵力調配及時等原因導致烏克蘭境內大部分蘇軍投降。但是烏克蘭境內的眾多築壘地域,乃至基輔築壘地域的防守部隊們都拼勁了全力,強有力的遏制了德軍前進的步伐。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被德軍稱讚的將領

同時,在這次包圍戰中,還誕生了一位被德軍譽為"無與倫比的防禦大師"的蘇軍將領——波塔波夫。波塔波夫當時所率領的第五集團軍就部署在烏克蘭的築壘地域當中,他很巧妙的利用築壘地域中的防禦工事去作戰。當德軍南方集團軍忙著完成那個龐大的包圍圈時,波塔波夫就會率領他的第五集團軍走出築壘地域與德軍作戰,猝不及防的突襲德軍的側翼。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而等到德軍反應過來準備正面對戰時,波塔波夫又帶著部隊進入火力兇猛、防護堅固的築壘地域中進行防守。這樣的作戰方式給德軍帶來了重大損失,德軍不得不調取重兵針對他的第五集團軍。而隨著德軍包圍作戰的成功,波塔波夫和他的第五集團軍最終被俘,但是他的指揮能力卻贏得了德軍對他的尊重,還被稱為蘇軍中最傑出的將領。而他作戰上的成功是離不開戰前修建的烏克蘭境內的築壘地域的,在這其中也包括基輔築壘地域。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佈列斯特保衛戰!

而本文的另一個主角,白俄羅斯境內的築壘地域,則要側重講一下著名的佈列斯特要塞保衛戰。白俄羅斯境內的築壘地域類型,大多都是上文所講的那些。事實上不僅白俄羅斯這樣,除了一些依靠自然環境而即興發揮的永備工事外,大多數築壘地域中的防禦工事類型都是相似的。既然如此,不如來看看蘇聯英雄們在戰鬥中的戰績和頑強的鬥志。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佈列斯特在當時位於波蘭和白俄羅斯交界處的布格河東岸,是連接蘇聯和波蘭的交通要道。事實上,該城就是為了防守交通要道而設計的,早在沙俄時期1830年,該城就以軍事功能為主,成為了一個"要塞城"。到了二戰前夕,該城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蘇聯將其打造成了一個更加完備的防禦體系,並且納入到了築壘地域規劃的版圖中。因此在1941年6月份巴巴羅薩爆發時,佈列斯特要塞就擁有了一整套築壘防禦工事。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而佈列斯特要塞本身是由被人工運河和布格河,分隔開的四個獨立小島上的要塞工事組成。如圖,中心要塞處於整個築壘地域的最中央位置,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位置。而其北面是科布林要塞,西面是捷列斯波爾要塞,南面是沃倫要塞。四個要塞共同組成築壘地域的同時,蘇軍也在此地構建了大型兵營和儲存糧食、彈藥等物資的倉庫。兵營外的營壘外牆,足足有兩米厚,其防禦火力更是有約500個炮塔或者火力點。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第一個遭到攻擊,第一個做出反擊!

在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正式開始。德軍在半夜就調來了重炮來轟擊這個要塞,其中甚至包括500毫米的重型臼炮。在第一波炮火轟炸中,一些輕型野戰工事、彈藥倉庫、醫療站等設施被摧毀。隨即德軍派出第四十五步兵師的135團對這個要塞展開進攻,而第一波攻擊的德軍部隊抵達要塞附近才發現。500毫米的臼炮炮彈竟然未能摧毀中心堡壘區域的外牆,而此時堡壘內的蘇軍早已架好機槍等待德軍的到來。結果顯而易見,第一波攻擊完全失敗了!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但是在22日後,除了中心要塞和科布林要塞外,捷列斯波爾要塞和沃倫要塞的大部分區域被德軍攻克,但是部分蘇軍戰士仍在被攻克的要塞中佔據一角,決不投降,誓死與德軍對抗到底。就這樣,德軍一直到7月也未能完全攻克這兩個要塞,每前進一步都是困難!。雙方在堡壘附近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蘇軍利用要塞內的火力點不停的打擊德軍,使德軍傷亡慘重。這樣的戰鬥進行了足足有一週。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頑強鬥志,後人傳頌!

而一週後,德軍轟炸機來了,投下了500磅的航彈,堅固的中心要塞也被炸的不成樣子。此時蘇軍戰士仍準備與德軍進行最後的抵抗,一名蘇軍中尉沃爾科夫說:"紅軍沒有投降的說法,就是死也要拉上幾個德軍,彈藥用沒了也不怕,還有刺刀和牙,就是咬也要咬死幾個德國人"。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當時佈列斯特要塞中的蘇軍戰士的意志是多麼堅定,而這段話也是紅軍頑強鬥志最好的證明。而在7月初後,要塞的大部分區域均已淪陷,但是仍有部分紅軍戰士戰士利用地道與德軍進行遊擊作戰。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一俄裡,是多遠?

最後一名投降的蘇軍戰士一直堅持戰鬥了一年多,最終他在地道里被德軍發現。將他押出地道時,他的眼睛因為長時間待在昏暗環境下,見到太陽光幾乎失明。他問向了身旁的德軍:"現在你知道一俄裡有多遠了吧?"(戰前德軍宣傳,這個距離德國邊境一俄裡的要塞,德軍不用費力就能拿下)。總的來說,蘇聯在戰前並非沒有進行準備工作。而光有堅固的要塞和強大的火炮是不夠的,還要有波塔波夫這樣出色的指揮官,以及佈列斯特要塞中蘇軍戰士這樣的戰鬥精神,才有可能將要塞工事發揮到極致,從而頑強的抵抗侵略他們祖國的法西斯。而得益於他們頑強的鬥志和優秀的表現,我們才能夠在今天講述他們的要塞,以及他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