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中部六省是指居於中國大陸腹地的六個省份,包括河南省(豫)、山西省(晉)、湖北省(鄂)、安徽省(皖)、湖南省(湘)、江西省(贛)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中部依靠全國10.7%的土地,承載中部六省全國28.1%的人口,創造全國約20%的GDP,是我國的人口大區、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在中國地域分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省會排名:1、武漢市 2、 長沙市 3、鄭州市 4、合肥市 5 、南昌市6、太原市

我國中部的省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2018年6省中GDP排名最高的是河南;因河南人口基數大,河南人均GDP排名第3,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湖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也是湖北,河南省居民人均收入6省中最低;6省中省會城市對比,湖北的武漢更勝一籌。所以說中部第一個不是河南,是湖北省。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部6省的各項指標對比。

  1、中部6省GDP

  2、中部6省人均GDP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3、中部6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先逐個點評
江西連接:廣東韶關、浙江衢州、福建南平,那些自己都沒脫貧的地方,也就江西人成天意淫成:長三、珠三、閩三。衢州算長三角嗎?韶關算珠三角嗎?南平算閩三角嗎?
安徽不是連接長三角,安徽自己就是長三角。安徽2019年已經整體加入長三角,全面對接長三角。區位優勢明顯。坐擁天時地利人和。安徽連接著:杭州、湖州、南京、無錫、常州、揚州、徐州,都是些發達地區。加上朝中有人,還是比較看好的。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兩湖地區自古一家,從楚國、荊襄九郡、湖廣行省一路走來,目前有著武漢、長沙兩大都市圈。惟楚有材,古代湖廣會館名滿天下,今天的兩湖在文化、藝術界有著大量人才,中部第一是沒錯的。未來的發展總體上不會輸給安徽,並且合肥永遠也追不上武漢,追長沙倒是有些可能。
河南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省,湖南、安徽雖然出過很多名人,但本土文化比不上河南。河南有著人力資源優勢,平原地區優勢,未來也是非常看好的。


山西曾經輝煌過,但目前面臨的問題太多,資源枯竭、環境汙染、乾旱缺水、轉型困難、塌方式腐敗。未來不怎麼看好。
2004年3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計劃被首次提起,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後,中部六省在全國的地位分別是多少呢?哪些省份的發展相對更好,哪些仍需加強努力呢?接下來我們一一看看這六個省份的2019年經濟情況。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河南省,穩居全國第五名

2019年河南省的GDP成功突破5萬億元大關,達到了54259.2億元(穩居全國第五名),比2018年的初值增長了6203.34億元。南生注意到,在2005年的時候,河南省的GDP才成功突破1萬億元(10587.42億元)。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安徽省,終於做了回“大黑馬”

與2018年初值相比,廣東省的經濟增量最高,且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按道理,經濟增量第二高的應該的江蘇省,畢竟其經濟總量已經接近10萬億元人民幣,排在全國第二。或者是第三名的山東、第四名的浙江,他們的經濟總量也很高,經濟總量有和江蘇省一拼的潛力。

但沒想到,結果是安徽省。與2018年的初值相比,2019年安徽省的GDP上升至37114億元(全國第11名),增長了7107.18億元,成功超過江蘇、浙江、河南、四川等經濟大省,成為全國GDP增量第二高的省份。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目前,安徽省的經濟總量已經與上海、湖南差距不大,但其後勁較強——近些年,一方面大力融入“長三角”,接收了大量來自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轉移產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科技(尤其是合肥的科技中心地位)引入和發展了大量高技術製造業,使得安徽省的經濟增長持久、快速。

2019年,湖北省的經濟表現也較好

在強省會戰略,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多種戰略的指引下,近年來湖北省的經濟發展也表現較好。其經濟總量在2019年達到了45828.31億元人民幣,穩居全國第7名——且與2018年的初值相比,經濟增量也位居全國前列。

點評中部六省實力,誰最有潛力?

湖南、江西、山西,仍需加強努力

2019年湖南省完成的名義GDP為39752.12億元(全國排名第9),與2018年的初值相比增長了3326.34億元;江西省在2019年完成的名義GDP為24757.5億元,與上年初值相比新增了2772.7億元——與河南、安徽、湖北相比,這兩省仍需加強努力。

中部六省中,山西省的經濟總量最低,僅約為17026.68億元,全國排名是第21。與2018年的初值相比,山西省的經濟增量只有208.57億元,也是六省中最低的——與其他五省份的差距進一步擴大了。

對此,你怎麼看?誰才是中國綜合實力第一?請關注順風愛旅行,瞭解更多。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