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黑陶文化


茌平黑陶文化


茌平黑陶主要分佈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教場鋪、尚莊、大尉一帶。其中,茌平黑陶是龍山文化的重要見證。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上襲仰韶,下啟殷商,左挽彩陶,右攜青銅,是中華文明史上原始社會龍山文化時期文物的代表之作,被史學家稱為中華文明原始文化的瑰寶。


茌平黑陶文化


茌平黑陶的原材料是黃河淤泥,黑陶的特點是硬、脆,與瓷的最大區別就是,在燒製過程中溫度不高於1000度,而瓷器燒製須高於1000度;瓷器施釉,而陶器不施釉;再者,陶器滲水而且不透明,而瓷器不滲水。在工藝製作上,製作陶器需要經過拉皮成型、磨光、刻花等10餘道工序 。


茌平黑陶文化


茌平黑陶造型優美,圖案精細,刀法淋漓,雕刻剔透。1997年,作品“九龍薰”被山東省委、省政府作為香港迴歸禮物贈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1998年,“浮雕龍瓶”在南斯拉夫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國際金獎;2004年,“歲寒三友瓶”被中國民族博物館命名為“中華黑陶第一瓶”。近十年來,茌平黑陶20多種作品被國家事物管理局定為“國禮”。


茌平黑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