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這兩點,春節假期不虛度

雖然2020年的春節因為疫情的突如其來,註定是一個不太平的年。但孩子們對疫情並不太懂,對孩子們來說,最期待到就是過年了,能穿新衣、拿壓歲錢、吃吃喝喝。

想起我上小學時,放寒假寫了篇作文,隨手吐槽了一下爸爸平時太嚴厲,每天把我的學習看得緊緊的,一點也沒有自由時間。

沒想到被爸爸偶然看到了,他竟然答應過年期間讓我休息放鬆一下,可以好好玩幾天,不用寫作業不用上特長班。

從此以後我每年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一到過年爸爸就會履行承諾。那段時間也成為我一年當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當了母親後對春節的唯一期待,就是七天小長假,有時間能好好陪伴孩子。

父母們也一定不能錯過這段有限的親子時光,把握好春節假期,孩子能在這段時間裡得到很多成長。

【一】餐桌禮儀

今年過年的外出聚餐少了,家長可以趁機在家中教會孩子餐桌禮儀,餐桌上的禮儀彰顯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

在《媽媽是超人》中,黃聖依帶安迪回姥姥家,並親自下廚做菜。

媽媽和姥姥都在忙,安迪卻一個人跳上椅子,拿起筷子就開吃。把提前盛好的菜挨個都嘗一口。

網友紛紛對安迪此舉皺眉,表示他太沒有教養。

其實,除了這些,還有的孩子在吃飯時愛敲打碗筷,或者為了挑自己愛吃的在盤中翻來翻去,要麼把筷子扔一邊直接上手,吃飯時吧唧嘴……

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很多父母都特別關注怎樣能給孩子的飯菜中多添加營養,或者怎樣變著花樣想讓孩子多吃點,卻忽略了對孩子的餐桌禮儀。

《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有次晩飯吃得晚了,孩子們都餓了,菜剛上桌,大家就搶著吃起來。而郭濤的兒子石頭卻跟爸爸說:"我想給村長盛點飯。"

他是唯一一個想到村長,並親自把飯盛好,雙手遞給了村長李銳。

忙了一天的李銳感動地說:"叔叔眼淚都下來了。"

一個不經意間的小細節,就反映出石頭家教好,吃飯時懂得尊敬長輩。

當然,餐桌禮儀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教會的,但過年期間家長可以趁機教孩子餐桌禮儀,讓孩子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將餐桌禮儀抓起來。

【二】親子互動

小長假,父母會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但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親子樂趣,才讓我們沒有辜負這個假期。

1. 做好安全防護

據統計,春節假期時,意外的發生率比平時要高30%!

一家三口開車回孃家過年,粗心的爸爸竟沒發現孩子掉落車外。

父母做到這兩點,春節假期不虛度

一家人吃團圓飯,一個沒留神,孩子爬上窗臺,從樓上墜落。

父母做到這兩點,春節假期不虛度

熊孩子丟鞭炮進化糞池引發爆炸,井蓋被掀飛砸傷女童。


父母做到這兩點,春節假期不虛度

這些真實發生的事件也在告誡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假期安全希望家長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重視。

△儘量不要帶孩子去非正規場合滑冰

隨著氣溫的下降,無論是公園、小區裡的人工湖,還是鄉村的水塘都開始結冰了,冰面看著堅固,也可能發生破裂。

在冰面上行走或滑冰時,萬一冰面意外破裂,就會掉入冰窟中溺水。

每年都有很多起青少年掉入冰窟溺亡的事故發生!

所以在非正規場合滑冰,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遵守煙花爆竹燃放規定

孩子們都對煙花爆竹很感興趣,但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能在禁炮區燃放,同時注意安全,讓孩子牢記如何正確燃放煙花爆竹。

△飲食安全

春節美食多,孩子們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嘴,但父母切記乾果不要給小寶寶吃,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要逗他,謹防氣管異物。

長輩不要隨便拿酒逗孩子,謹防酒精中毒。

總之,春節期間大家都在忙著團聚,家家戶戶都會備上些堅果零食招待客人及小孩,父母在嗨皮的時候,也要謹記孩子的飲食安全。

2. 走心陪伴

《少年說》中有一幕特別讓人動容,13歲的女孩子鼓起勇氣站上臺,對媽媽喊話:能不能多陪陪我?


父母做到這兩點,春節假期不虛度


據調查數據顯示:僅30%的中國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3分之2的兒童和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為伍;僅20%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

也許平常我們工作忙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時光,但春節假期有時間的話,還是多陪陪孩子吧!

△放下手機

一位小學生曾在作文裡寫:

爸爸每天都從吃早飯、起床、睡覺等時間來玩他的寶貝——手機,好像沒了手機就活不下去了一樣。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機,我願意用東西換,哪怕是我的生命。


父母做到這兩點,春節假期不虛度

一個9歲的孩子,在語文期末考試的作文裡,表達對父親陪伴的期待:

我想要的不是滿屋子的零食,不是最高級的玩具。我想要的只是您能放下手機陪我一起玩。

多少父母打著陪伴孩子的名義,卻在低頭刷著手機?而一旁的孩子獨自玩玩具、畫畫……和父母說話,他們也只是敷衍。

孩子的心願其實如此簡單,只要你能放下手機,真正的和孩子融入到一起。

△陪孩子一起玩

同樣是玩,如果家長和孩子玩在一起,比讓孩子獨自玩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更有利。

美國發展心理學終生成就獎得主羅伯特教授,用實驗論證過:在相同的學習時間內,家長的專心陪伴及互動,能夠讓孩子順利學習並掌握新的詞彙。

當然,陪孩子玩的時候需要全情投入、認真觀察,和孩子互動,別一心多用,身在曹營心在漢。

△講春節習俗

趁著春節,和孩子一起看繪本、看春晚、讀春聯,給孩子講春節的來歷、習俗、注意事項。

或者教孩子學一些關於春節節的歌曲和古詩。

不僅能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春節習俗,還能培養和激發孩子的文化素養,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知識儲備,讓孩子成為有儀式感的人。

△講冠狀病毒

多給孩子講講我們為什麼不出門了,出門還必須戴口罩的原因。

為什麼將原定的旅遊計劃和走親串友活動都取消了。

可以藉助繪本《噼裡啪啦細菌來啦》告訴孩子,我們生活的世界有數百萬種細菌,它們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切切實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們有的是“壞”細菌,比如牙齒細菌,會讓我們的牙齒變得又黑又黃。有的是“好”細菌,比如益生菌,能幫我們調節腸道,讓我們胃口變好,更有助於消化。

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比繪本里講過的“壞”細菌更厲害:

因為之前從未被發現,世界衛生組織專門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它表面的凸起很像國王頭上的王冠,所以叫冠狀病毒

它能通過觸摸和唾液飛沫進入人的身體,簡單點說就是“人傳人”

如果我們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又讓嘴巴鼻子暴露在外面,萬一正好遇到感染上病毒的人打了個噴嚏,那麼病毒就可能進入到我們的身體裡,讓我們生病。

所以我們一定要勤洗手、打噴嚏要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及時洗手。儘可能避免與任何表現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儘量避免到人多擁擠和空間密閉的場所,如必須去鼓勵佩戴口罩。

希望孩子們在走心父母的陪伴下,不虛度,安全健康又有收穫地度過這個春節假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